老年版入口
退出老年版

开局看信心!《浙江日报》点赞“钱塘智造”新样板

发布日期:2023-02-10 17:44    信息来源:钱塘发布

1月30日,《浙江日报》要闻版刊发“开局看信心·访谈”系列内容,走近“钱塘智造”的新样板,探索钱塘高质量发展的秘诀。

中策橡胶集团董事长 沈金荣

未来工厂 是我们的必选项

问:过去几年中,中策橡胶为何能逆势上扬,有无可借鉴的经验?

答:在经济环境等不稳定的大背景下,中策橡胶能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不断找到自我调整和抗风险的方法,让企业有能力在残酷竞争中具备生存优势。

未来工厂,是我们的必选项。没有传统的产业,只有传统的企业,数字化让制造业焕发生机。

我们是尝到甜头的。过去几年,中策橡胶以数字化赋能企业研、产、供、销全产业链,一方面成本大幅降低了,尤其是生产制造环节中,人力所占成本降低,浪费减少了,能源也节约了;另一方面,企业的经营模式和思路也在改变。在制造环节人力减少的同时,我们在技术改造、产品设计、检验等方面加大了投入,打通每个工序,提升机器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带动产品品质、外观升级。

主动拥抱数字化,在推动我们真正成为未来工厂:上万个传感器实时采集,分析生产、质量、设备等上百种数据,并自动分派任务;AGV物流机器人来回搬运产品;平均每7秒就有一个轮胎下线……

这也推动我们一步步接近生产世界一流轮胎的目标,最终收获更好的回报。

问:怎么看2023年中国实体经济发展趋势?

答:有人说高速公路上的车流量,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轮胎作为汽车的重要消耗部件,轮胎企业也能因此察觉到经济趋势。

我个人的体会是,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后,经济反弹非常明显。举个直观的例子,今年1月前半个月,中策橡胶轮胎在广东省的销售量,就达到了去年1月的销售总量。

我们也能强烈感受到,浙江各级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的关心、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达到了近年来的高点。企业家座谈会开了一遍又一遍,广纳意见;各种利好政策出台,甚至连假期工人的加班费,都给补贴。

政府的支持力度空前,发展趋势肯定向好,但是复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个人建议,政策刺激的方向,可以适当地偏向于消费、基建、新经济等杭州乃至浙江老牌的支柱产业上,能够抓一些制造业回来,给实体经济发展注入绵长动力。

问:对未来进一步发展,有没有信心?

答: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句话:“信心来自于对未来的确定性。”作为浙江的制造业企业,从人、政策、资源匹配,再到政策的连贯性、确定性,这所有的要素,都给了我们确定的感觉。

曾经我想,恢复不会这么快吧?但事实告诉我们,就是这么快!对中国经济确定性的信心,让我们坚定了在浙江干制造业的信心,也带给我们继续攀升的信心。

当然,信心是相互的,我们也是看到企业竞争力的确定性,进一步确定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注重产品性价比本身,而不是传统名牌;看到随着制造工厂的数字化改造,不断节约成本、优化流程,进一步降本增效,带来更高性价比的产品;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来尝试民族品牌,品牌溢价与海外的差距越来越小。

我们相信会有更多企业能够在经济变革中把握住机会,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松下家电(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吴亮

不扎根中国 造不出世界喜欢的产品

问:作为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松下深耕中国40多年。新一年,将如何扎根中国市场?

答:在松下,我们常说:“如果不扎根中国市场,就造不出世界消费者喜欢的产品。”这个理念,引领着我们未来如何扎根中国市场。你可以理解为,在中国寻找满足乃至引领世界市场需求的机遇,从而抓住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从2020年开始,松下电器非常注重产品外观和功能,倾听了很多中国消费者的声音,做了一些从未做过的尝试,比如,推出手洗机器人、美衣夹挂烫机等产品,这其中,很多来自中国市场的“灵感”。

如今,松下厨房、卫浴等方面的电器,都已在浙江生产,涵盖洗衣机、吸尘器、美容仪等10多个产品。今年,还将日本电饭煲和部分洗衣机生产线转移到杭州钱塘区。此外,像住宅建材等一些还未进入中国市场的领域,也在积极寻找机遇进入。

问:松下电器如何看待2023年的中国经济?

答:松下将下一个百年能不能生存下去的砝码,全部加注到中国。在我眼里,2023年是制造业的“机遇年”,对于松下电器来说,机遇来自这些方面——

中国有着全球独一无二的供应链优势,很多生产设备在用中国制造的产品,可以说,中国供应链和我们产品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全球消费者的体验;

中国有着唾手可得的技术人才优势,松下家电的产品研发,无论硬件还是软件的设计,几乎都是在中国完成,这里有尊重创新的土壤;

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规模,百姓可快速接纳新技术和新产品。过去3年,松下电器在中国实现销售额1.2倍的增长,让我们尝到扎根中国的甜头。

问:如何看待“降低对华依赖”这样的言论?它影响到了外企的信心吗?

答: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虽然有部分外企奔向东南亚,但松下电器选择进一步拥抱中国,哪怕是在过去3年的疫情里,一直在加快布局中国的步伐,紧锣密鼓地在各地投资建厂。

也许,人工成本等方面,东南亚国家的优势已超过中国,但同时需要看到,除了前面提到的优势,中国在营商环境、基础建设、劳动力素质等方面依然领先世界。

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后,重点将再次回归到发展经济,短期内呈现出的消费能力与潜力将是很多国家无法比拟的,聪明的外企都会算明白这笔账。

史陶比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 陶雪军

从300万到30亿 我们坚定加码杭州

问:去年8月,史陶比尔在中国的首条机器人生产线落地杭州。继续追加投入,您的信心来自哪里?

答:史陶比尔是杭州首批引进的外企之一。25年来,史陶比尔(杭州)成为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隐形冠军”,产品广泛运用于纺织、输配电、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我们的产值也完成了从300万元到30亿元的跨越。

随着机器人生产线落户,我们也完成了生产的全线本地化。投资持续“加码”,源自我们对浙江、对杭州的信心。这里环境优美,政府服务到位,不仅能“想你所想”,更能“想你未想”。对于这片土地,我们情感深厚,就像“娘家人”一样,来了,就没想过往其他方向去。

春节前后,我在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其他企业接触时,也明显感受到了企业家们的信心,不少人同样有意加大投入。这也说明,信心不是我们的“独家”,而是一种“共识”。

问:过去3年,不少企业遇到了挑战。史陶比尔的情况如何?对于“不确定性”,您觉得企业该如何面对?

答:过去3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疫情反复,让几乎每一家制造业企业都感到了压力。史陶比尔(杭州)也是如此。受到用工、物流等诸多影响,每前行一步,都要花费更大的气力。但是,最近3年,我们仍保持年均30%左右的营收增长,我们的客户更多了,我们的行业影响力也更大了。

其中的秘诀,正是创新。近年来,集团每年投入数千万元,用于基础研发和应用研发。我们还投建了研发及制造基地项目,内设高端设备制造、装配及测试基地等。创新,不仅让我们更灵活地响应中国市场需求,也为未来的发展和技术积累提供战略性支撑。

比如,我们提前布局,进军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利用在精密制造和智慧化生产上的创新优势,我们与国内几乎所有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开展合作,为企业进行电池封装等生产线自动化提升。我们还根据不同车企、不同场景的需求,进行二次研发,抓住每一次市场变化带来的机会。如今,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我们公司营收增长的重要一极。如果说,企业要从“不确定”到“确定”,那么创新就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问:2023年您的目标和愿景是什么?

答:2023年是“起步再出发”的一年。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2023年更是充满机遇的一年。对内,消费的复苏,将带来大量需求;对外,企业加快脚步出海“抢”订单。过去几年积蓄的动能,将在2023年集中释放。

我们将握紧四个“拳头”,也就是纺织机械、流体连接器、电连接器、机器人四大生产线,投入到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中。我认为,国内的制造业将加速自动化、智能化的进程,我们面前是一片广阔的“新蓝海”。

作为国内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浙江向来敢为人先。经过多年培育,这里既有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链,也有精准高效的政府服务。我也相信,2023年,我们一定能打好经济翻身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