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版入口
退出老年版

深耕三农沃土 奋楫乡村振兴 守护钱塘绿色

发布日期:2021-06-17 10:38    信息来源:钱塘新区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施行,这也意味着我国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我国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农业强助力钱塘强,农村美装扮钱塘美,农民富才有钱塘富。钱塘区围垦而成,从一片滩涂之地到环抱麦浪的田园城市,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人民的期盼,也是时代的呼唤、发展的必然。

田园城市 此处风景独好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初夏,一幅热闹的耕作景象正在我区田间地头上演。小麦黄了,稻禾绿了,河水蓝了,沐浴着初夏清风,我区的田园里生机盎然,一幅“景色美、村庄兴、人安乐”的田园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美丽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切实提高村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2020年以来,我区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千万工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通过区、街、村三级联动,全面实施围墙美化、村道拓宽、景观提升、党建入村、线杆整理、三管齐下、庭院洁化等176个村级建设项目。各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彰显了“一路一景、一村一景”独特风貌。

在河庄街道新围村,五彩田园随手一拍就出“大片”;在义蓬街道火星村,规整有序的田地让居民过上了向往的生活;小泗埠村的小麦苗也垂下了穗儿,等待着收获的到来……去年10月到今年5月,我区围绕“扫干净、堆整齐、拆违建、清沟渠、种满园、点漂亮、增收入、人和谐”开展了抛荒地整治和美丽田园大比武。通过建设和比武,全面推进整洁田间环境,整治地块抛荒,突出连片景观,提升田园清洁化、生态化、规模化水平。

除此之外,我区同步推进美丽堤塘、美丽庭院、美丽河湖等多项美丽项目建设。萧东村条条沟河碧波荡漾,前峰村芳草池塘水清景美,三丰村绿岸秀水人水相亲,共裕村水墨留影一塘一景……2020年,我区共创建完成16个区级水美乡村、10个市级水美乡村。同时,为了改善水体环境,实现重复使用。2020年我区严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完成污水处理终端208个,实现污水日处理量达7600吨,涉及受益农户数约2.2万户。

同时,为了进一步优化海塘沿线生态环境,打造我区观潮赏景、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经过前期实地调研,区农业农村局(筹)于一线海塘内侧选取了43公里试验点,在原有绿植的基础上,增加种植桃花、红梅、梨花、桂花等各类花果,果树与防护林交相辉映,不仅优化了绿化配置,进一步提升海塘视觉美观度,也让钱塘江沿江环境有了质的提升,预计7月底43公里的“彩虹海塘线”将全部种植完工。

不仅如此,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我区制定了“五线六组团”的美丽乡村精品游线,以我区钱塘江潮文化、围垦文化、红色文化为底蕴,以都市田园、美丽乡村、文化体验、休闲农业为主题,串联起相关乡村的精品旅游线路,充分结合各个村庄特色,将我区打造为杭州湾钱塘江潮美丽乡村精品旅游先行区、浙江省共同富裕美丽乡村精品旅游展示区、长三角都市田园水乡美丽乡村精品旅游体验区。

产兴人旺 百花齐放春满园

绿色是希望的颜色,亦是乡村振兴的底色。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水平,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农村环境优化、农民富裕增收的新时代乡村振兴道路。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据了解,当前我区共有31家家庭农场,其中省级家庭农场1家,市级家庭农场2家。为了促进区内家庭农场的发展,我区对首次认定为国家级、省级或市级的示范性家庭农场分别给予10万元、8万元、6万元的奖励补助。如果是大学毕业生创办家庭农场,还能连续三年获得每年1万元的补助。

日前,义蓬街道一家有20年历史的老企业益民针织正准备动工拆迁,这家企业因为经济效益不高,由街道牵头,和村里签订了拆迁协议。收回来的土地将作为义蓬村的村级留用地,投资建设商业商务类的三产服务设施,为村经济带来新的收入。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区始终坚持一手抓环境,一手提经济。据了解,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8440万元,比2019年增长9.2%。农民人均收入4.46万元,比2019年增长8%。

各美其美也要美美与共。81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27个)全部出列、16044户61516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我区和凯里共同谱写的脱贫致富篇章。自开展结对帮扶以来,我区围绕教育、医疗、产业、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产业的“造血”功能,形成了全社会合力参与的大扶贫格局。新一轮结对后,我区也将充分总结结对凯里经验做法,做好干部选派、资金支持、产业就业帮扶等工作,突出东西部协作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继续书写东西部协作的时代答卷。

嘉穗盈车 千畦细浪舞晴空

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我区既是国家级的制造业基地,也是省市的重要粮仓。正因此,我区始终关注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始终把“粮事”扛在肩头。2020年我区共实现粮食播种面积8.9万亩,同比增长7.1%,粮食总产量达2.895万吨。今年,我区已种植小麦面积2.76万亩,同比增长163%,预计早稻种植面积2.3万亩,与2020年持平,且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率也达到了95%。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百姓“米袋子”的基础。钱塘区美丽田园建设不仅要理干净、景观美,更要谷满坑、粮满仓。2020年9月以来,钱塘区着手整治抛荒地块,重新唤醒了1.9万亩耕地的活力,为我区粮食生产挖掘了更深、更广、更有潜力的空间。2月,在开展抛荒地整治的基础上,我区已全面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工作,计划到年底前,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任务,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良田粮用”。

实现粮食安全生产,还要从科技上加以解决,确保增产增收。当前,我区正发掘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采用科学的技术和手段,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智慧农业。

不仅是农业生产,数字技术同样在我区基层乡村治理中得以“一展身手”。“机器换人”工程稳步推进、农产品质量扫码溯源、智慧医疗乡村全覆盖、智慧门锁推动农村流动人口管理……近年来,我区充分把握“三化融合”行动和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战略机遇,在农业生产数字化、基层服务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缩小城乡“数字差距”,为乡村振兴注入“数智”力量,推动我区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方向稳步前行。

筑巢引凤 不拘一格降人才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既需要好的资源禀赋、好的产业基础,更需要有开拓的思路和创新的思维,其中关键就是要有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村的专业技术人才。

5月起,我区陆续举办数期农业专家进机关授课活动。引进农业专家进机关为干部授课,旨在于提升我区“三农”干部整体素质,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深化我区三农干部对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了解和工作感情。之后也将结合我区农业农村工作实际需求,邀请各个领域专家来我区进行授课、指导,不断提升我区农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主体的业务技能水平,推动其在思想觉悟、农业技能等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如今,“人才兴、乡村旺”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在钱塘区,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汗水劳动,更多的是以人才为驱动的“智慧劳动”。作为生物技术开发领域的国际前沿科学家和国内的知名先驱者,三十多年来,应继锋一直致力于作物生物应用的开发,尤其是“乳铁蛋白稻”品种的培育和开发,解决了其从“基因”到“品种”,成果可以实际应用的瓶颈问题。不仅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值,同时这一技术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为推进我国农业的产业化和解决“三农”问题服务,助力国家提速“乡村振兴”计划和实现“进口替代”战略。“粮食产值高了,农民口袋富了,地方经济强了,乡村振兴的底气自然就足了。”

随着我区招才引才力度加大,不仅是应继锋这样的高层次人才纷纷加入,近年来,对于“大学生回乡发展”的肯定声音逐渐高涨,也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扎根钱塘区农村,成为“新农人”。我区相关的乡村人才扶持政策也不断推陈出新,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招引、奖励力度。截至目前,我区已累计落实乡村人才补助资金50余万元,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就业100余人。

引才有如及时雨,关键时候能降甘霖、解焦渴;育才则像自流井,汩汩涌流、润泽原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既要优化人才增量,吸收外来活水,更要激发人才存量,激发内生动力。据统计,近年来,我区通过盘活农村存量房屋、土地等资源,建设乡村人才培训中心、农创客示范基地等项目,累计培育高学历人才约5500人次,培育农创客企业7家;通过村校合作,成立杭州英才高级中学,为乡村建设培育技术型人才1080人次。2020年我区共评定农业C级人才1名、D级人才2名、E级人才3名,申报市政府特殊津贴农村实用人才1名,申报农业中高级职称共10人。

乡村振兴既要筑巢引凤引才聚才,厚植沃土储才育才,也要落脚于知人善任用才留才。2月,我区与省农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农业技术推广、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景观打造、规划服务、人才培训等14个项目开展深度合作,高质量为省市院地合作打造有钱塘特色的示范样板。我区也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充分结合农科院综合性优势,注重实效、突出创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推动合作协议机制化、平台化,通过“科技+”带动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的充分集聚,助力我区有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区乡村振兴搭设更有可为的平台。当前,我区与省农科院的各项合作正在有序推进中。(记者 余梦梅 通讯员 蔡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