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钱塘区消防救援大队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8-15 10:06 信息来源:钱塘区消防救援大队
一、上半年消防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5次专题召开消防安全工作会议,听取消防工作汇报。区政府分管领导先后组织召开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三大”整治行动部署会,强调当前消防重点工作。在春节、五一、端午等小长假期间,区四套班子领导带队开展实地检查督导15次。各行业部门以消防安全“七个一”行动为抓手,凝聚部门合力,加大监管力度。区民政局、区卫健局牵头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消防安全整治;区经信科技局、区应急管理局、区住建局等部门联合开展工业企业违章搭建火灾隐患专项整治;各街道积极开展民房领域消防安全治理,推进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规范充停,提升消防安全本质水平。
(二)加强各领域消防隐患治理。一是牵头“三大行动”整治。组建“三大整治”行动工作合署专班,采用常驻式和轮班式相结合的方式高效运行,全面推进“三大行动”专项整治。今年以来累计召开专题会议5次,下发指导文件16份,完成电动自行车火灾溯源调查3起,对96个小区开展架空层改造“回头看”行动,共整改隐患135处,清移违规车辆4499辆,查处违法行为4起。排查高层建筑347栋,发现并整改保温材料隐患26处,查处违规动火作业4起,其中处罚1起(金额15000元),行政拘留3起,上半年在全市各区县市评价中排名第二。二是开展工业企业分级分类管理。综合评估企业消防硬件投入和管理制度落实等软件提升这两个维度,将工业企业划分为A、B、C三个等级,挂钩政策性奖惩措施,推动企业从“要我改”转向“我要改”,提升消防安全水平。今年以来结合工业企业违章治理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固本提质行动,已排查工业企业557家,发现隐患1595处,整改隐患1337处。三是开展民房领域消防安全治理。积极探索消防安全治理新模式,联合区住建局制发《钱塘区住宅小区消防安全联合监管工作机制》,每季度梳理汇总住宅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向区住建局发函并提出扣分建议,将消防安全纳入住宅小区物业项季度考核评价,压实物业服务企业管理主体责任,推动住宅小区消防安全隐患闭环整改,提升全区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四是开展养老机构专项治理。联合区民政文旅体局,制定《钱塘区养老服务机构消防安全联合整治方案》,联合对4家养老机构开展联合检查,同步开展消防宣传与应急演练。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实行“专人看护”机制,辖区中队量身定制疏散路线及应急预案,切实增强应急自救能力。五是强化消防技术服务机构震慑。大队联合区公安分局开展浙江正烨消防检测有限公司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的侦查工作,目前该案法院已审判,一人受到刑事判决、并处罚金和没收赃款。联合区公安分局开发钱哨守护平台,建立执业人员轨迹比对模型,对辖区内所有机构的注册工程师、设施检测员的行动轨迹进行实时监测,推进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彻底铲除行业不良风气。
(三)加强基层应急体系建设。一是网格架构全域覆盖。大队与区应急局会商并出台了《杭州市钱塘区应急消防网格化管理规定》,科学构建“区-街-应消站大网格-基层小网格”四级体系。将义蓬街道政府专职队、30个区域性微型消防站等核心消防力量精准编入网格、包片管理,统一承担网格内消防隐患排查、信息核查、初期处置及宣传教育职责,专业力量与基层网格融合度显著提升。区域性微站的建设标准和职能定位得到明确规范,快速响应和初期控火能力有效增强。二是站队建设规范达标。 7个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应消站)专职人员执法证及辅助执法证持有率均达100%(综合取证率85%),区域性微站的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为基层消防履职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和资质支撑。三是协同机制高效运行。大队定期指导镇街,围绕“大综合一体化”和“4353”机制深入推进基层应消工作运行,指导街道定期联合研判检查成效显著,工业企业分级分类监管、人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整治等专项行动在全区网格中得到有效应用落地。四是结果运用导向鲜明。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核心指标(信息核查准确率、隐患整改闭环率、宣传教育覆盖率、委托执法承办率、区域性微站响应效能等)已提请区安委办科学纳入对街道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定期分析晾晒,有力促进了工作落实和责任压实。
(四)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一是沉浸式体验宣传。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宣传模式,开展消防宣传“五进”活动116场,通过典型火灾案例剖析、消防知识情景模拟、应急逃生实操演练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实现“理论讲解+实践操作”深度融合。特别联合杭州支队、区级有关部门开展龙山化工、巴陵恒逸等大型化工灭火救援实战演练。常态化开放消防科普教育基地与消防站200余次,邀请市民、师生零距离接触消防装备、体验灭火救援流程,以“寓教于乐”形式推动消防安全知识入脑入心。二是基层网格联动。大队联动公安派出所、政府专职消防队、应急消防管理站、基层网格员、消防志愿者等力量,利用节假日、防灾减灾月、安全生产月特殊节点以及百万警进千万家等活动深入商场、市场、沿街商铺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面对面”、摆摊设点、敲门入户等宣传服务54次,累计发放消防知识资料3万余份,接受消防咨询4700余人次。针对季节气候特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家庭“三清三关”、火场逃生“四要素”等实用知识,让消防安全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场景,实现基层宣传“零盲区”。三是媒体矩阵传播。大队打造“传统媒体+新媒体+户外媒介”三位一体宣传矩阵,全方位拓展宣传覆盖面。联合法治日报、浙江卫视、潮新闻等主流媒体发布厨房常见火灾实验、新能源汽车火灾实验、电动车专项工作报道,深度宣传消防工作;利用微信工作群高频次推送科普短视频、图文海报,构建“指尖上的安全课堂”。同时,依托各场所30余个LED大屏、小区公告栏等载体,24小时循环播放消防安全公益广告,内容涵盖隐患排查、应急处置、法规普及等多个维度,形成“抬头可见、驻足能学”的沉浸式宣传氛围。
二、火灾防控工作的薄弱环节
(一)社会面火灾风险隐患不托底。从上半年火灾数据分析看,居住场所火灾风险突出,在全市民房邻域督查中也发现部分街道自建房、出租房、沿街商铺等重点邻域依旧存在电动自行车充停不规范,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疏散通道不畅通,“三合一”违规住人等隐患问题。下沙街道九洲药业火灾等暴露出工业企业领域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缺陷,从业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火灾防控难点和压力依然突出。
(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成效不明显。电动自行车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方面,各街道充停场所建设滞后,架空层还民落实不到位,锂电池回收网点建设工作推进缓慢,刑案办理未有突破。人密场所动火作业整治方面,摸清焊机底数有较大难度。保温材料排查整治方面,冷库、冰雪场馆、高层民用建筑的排查工作推进迟缓,隐患整改更是进展缓慢,冷库、高层民用建筑的保温材料整改尚未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
(三)消防宣传教育“浮于表面”。从社会层面看,消防安全治理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和参与度较低,未能形成全民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从宣传方式看,部分街道消防宣传投入不足,未能依托固定宣传阵地开展消防宣传工作。部分社区虽定期组织消防演练,但往往流于形式,参与者被动应付,未能掌握实际逃生技能。部分单位的消防培训更是沦为“走过场”,员工对消防器材使用、初期火灾扑救等基本技能掌握不牢。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强重点领域消防安全专项行动。找准火灾防范重点对象和重点领域,切实抓好养老机构等特殊场所、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发动基层力量持续强化“九小场所”消防安全排查检查,扎实推进城郊结合部专项整治工作,提升重点领域火灾防范水平。进一步加强全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监督管理,持续推动重点单位深化“四个能力”和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
(二)强化基层赋权、委托执法事项。依据“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要求,深入调研街道消防执法实际需求,结合消防领域新问题、新特点,每季度对街道赋权、委托执法事项进行梳理评估。建立与街道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收集各方在消防执法中的问题反馈。对于街道反映难以执行或超出其能力范围的赋权、委托事项,及时研究调整。
(三)积极做好基层应急救援处置。着力强化实战能力建设,通过定期开展灭火救援、疏散逃生等实战演练,建立健全快速响应机制。强化联勤联训,做好同辖区应急消防管理站、区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政府专职消防队、社区微型消防站的协同配合,制定完善灭火应急救援预案,健全灭火应急处置机制,充分做好应对处置准备,确保一旦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能够切实发挥“救早、灭小”作用。
(四)针对性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要用好各类新闻媒体、微博微信以及LED屏、橱窗、板报等媒介,广泛提示居住出租房、生产经营租住自建房等重点领域火灾危险性,开展“三清三关”宣传,加强用火用电用气、疏散逃生等消防安全常识宣传,普及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知识,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加强消防警示教育,以案说法、以案明责、以案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