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区精准发力推动试点高校电动自行车整治见实效
发布日期:2025-03-25 16:37 信息来源:钱塘区应急管理局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其高效、便利、实惠等特点,成了不少高校学生的“新宠”,然而数量的激增,导致学校管理难度愈发加大,安全隐患日益凸显。对此,钱塘区多方协调,选取浙江工商大学作为高校其中一个试点,从制度、技术、服务等方面促进校园电动自行车治理从“粗放式”到“网格化”、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积极破解校园电动自行车治理“困局”。
一是以制度筑基为“立足点”,规范治理强保障。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以来,大队、、多次与浙江工商大学沟通协调,指导学校以制度建设为先导,参照《学校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安全管理十项措施》等文件 先后出台《学校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校园交通管理办法》等四项政策文件,按照“规范一批、清理一批、限制一批”总体思路,校内电动自行车治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学院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划定责任区,实施片区包干管理,将下沙校区划分为七大区块,38个网格,开展网格化管理。同时,全校架空层消防改造已纳入高水平大学“一校一策”方案中,转变现有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楼、学生公寓等楼宇的需求,合理施划停车位,新增、改造充电桩400余处,缓解停车压力,规范车辆充停。
二是以科技赋能为“发力点”,精准施策严管控。浙江工商大学创新应用北斗系统管理校园共享电动车,执法人员现场指导高校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登高场地等区域设置禁停区,通过划定“北斗高精度电子围栏”,实现0.1米级精度的精准借还车,全面解决停车乱象。投入近100万元,在各个入校通道安装电动自行车道闸,通过校门道闸实行电动自行车准入管控,外来电动自行车、无通行证电动自行车及扣分已满电动自行车将限制入校。引入无人机巡飞系统,对违规停放、充电等行为进行精准捕捉,2024年共查处违章3397起,扣分满12分的20人。
三是以优化服务为“助力点”,文明骑行树新风。浙江工商大学创新“三方协同”管理机制,其中执法干部及辖区民警担任实务导师,定期评估校园安全状况,提出改进方案。大队宣传员结合开学第一课等时机组织师生开展消防培训,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逃生能力,指导高校持续通过公告栏、校园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向全校师生普及电动自行车安全知识,定期推送电动自行车治理相关内容,引导师生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引入校园微公交10辆、优化校内电动自行车充停布局等措施,减少电动自行车使用需求,从源头缓解管理压力,引导师生参与共治。截至目前,校园电动自行车总量减少近200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