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民政和文化旅游体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5-03-14 15:27 信息来源:综合条线
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区民政文旅体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紧扣“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七优享”等重点,积极顺应机构改革发展需要,全面发力、全程发力,各项民生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收获新成效,创成省5A级婚姻登记机关,工业旅游培育的成功做法在全省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国家文旅部、民政部领导调研考察区公共文化、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工作时给予高度肯定。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民生实事落地落细取得新进展。省市区三级13项民生实事有质提前完成。推进文化阵地建设,新增“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4个、城市书房4个和文化驿站场馆9个。2个项目入选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新场景试点。加大体育场地设施供给,完成基层体育场地设施15处、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21个;开展青少年防溺水公益课程256堂,普及学生2500余人,完成任务数的365%,公共体育场馆惠民开放4家。扎实推进“七优享”服务,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老年助餐服务的工作方案》,实行“875折”智慧助餐政策,就餐数达30.7万人次,新增助餐点24个,其中江东区域18个,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实施认知障碍专区建设,新增照护床位40张,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每万名老年人20张的指标。制定《钱塘区实行群众“身后事”基本服务免费实施方案》,身后事减免省级民生实事项目进度达到100%。
(二)民生保障共治共享取得新提升。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匠心护老 颐养钱塘”品牌服务展示等各类活动18场,打响“颐养钱塘”养老服务品牌;在全市率先完成爱心卡设备铺设、监管账户设立等工作,累计铺设POS机140台、餐台23个,开卡1.1万张。提升“三支队伍”综合素养,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结项14个品牌、社会组织年检520家,新增3A级以上等级评估社会组织21家,获评浙江省社会组织领军人才2名。开展养老护理员全覆盖培训及等级认定,新增持证护理员81人、红十字救护员97人,提升技能等级27人,每万名老人拥有持证护理员达24.38。提升地名辨识和殡葬管理水平。重点针对2处乡村公益性公墓,开展殡葬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发现公墓定价不规范等典型问题6处,并推进有序整改。有序推进“跟着地名走钱塘”活动,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完成辖区重点道路(隧道)优化命名9条,开展“地名进社区”系列活动12场、编撰完成地名宣传刊物1套。提升帮扶救助服务品质。全面促进慈善事业共富同行,“春风行动”募捐246.44万元,慰问各类困难群体384人。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行动,开启临时避寒暑点1处,劝导、救助52人次。推进移风易俗改革。创成省5A级婚姻登记机关,举办“2024钱塘囍市”暨百人集体婚礼和“七夕鹊桥”交友会,推进婚俗改革和文旅商深度融合。
(三)文旅融合有感有获取得新突破。优化文化惠民服务。举办“宋福杭州年”系列新春元宵主题活动,开展主题系列活动13项、新春文旅活动100场次。组织送文化进村社区、部队、企业和平台,其中送文艺演出62场次、电影40场次、主题展62场次和讲座60场次。完成文艺赋美演出671场次,打造7个文艺赋美精品展示点位,金沙湖大剧院临湖广场精品展示点位被评为杭州市街头演艺示范项目。开展书香钱塘系列活动,评出“十佳书香家庭”和“十佳书香村社”。举办“光影钱塘、喜迎国庆”钱塘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摄影大赛。完成应急广播三期建设,完成社区65个、隧道4条和场景5个,总计144个点位建设。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全区接待过夜游客总人数同比增长18%,排名全市第2、全省第42;全域旅游人次增速14%,排名全市第2、全省第25;重大文旅产业项目投资完成率264%,排名省市均为第一。文旅项目在库(含竣工)总计23个,实际完成投资44.2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为135%。14个项目获评2024年第一批浙江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示范点。培育省AA级、省A级景区村庄9个,成功创建“浙江省AAA级采摘旅游体验基地”1家,省A级采摘旅游体验基地2家,省二级旅游驿站1处。组织辖区企业参加中国旅游商品大赛、“浙派好礼”“杭州伴手礼”评选活动,获得中国旅游商品大赛1铜奖、“浙派好礼”1金2银1铜1优秀奖项、“杭州伴手礼”2银奖。发挥文旅阵地作用。打造“金沙湖演艺+旅游”文旅爆款,金沙湖大剧院演出380场次、公益活动172场次,服务120万余人次。区图书馆、非遗馆开馆以来举办各类活动250余场,接待读者16.6万人次,文献外借11万册次,整体运营顺畅,社会反响良好。三丰村村史馆、临江兵团知青展陈馆获评省级乡村博物馆,义蓬村沙地文化展陈馆获评市级乡村博物馆。宣传招商持续发力。开展“花young年华 潮游钱塘”首届大学生文旅推荐官、“百县千碗”进商场等系列宣传活动,参加“2024杭州旅游国内重点客源地(苏州、上海)营销活动”。研究制订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参加“二十四节气”“山海猩球”“遇见敦煌”等文旅项目对接洽谈会议,分赴青岛、丽水、宁波开展招商调研工作。
(四)体育事业利民惠民取得新发展。推进赛事品牌建设。打造轮滑赛事IP,先后举办2024年全国轮滑(速度轮滑、单排轮滑球)锦标赛、“一带一路”中国·东盟国际速度轮滑城市邀请赛。推动青年时尚体育运动之城建设,先后举办钱塘女子半程马拉松赛、全区首届花样跳绳运动汇、潮舞大赛、全国体育舞蹈公开赛、杭州市城市定向赛(钱塘站)、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决赛、金沙湖水上运动公开赛、浙江省自行车联赛(钱塘站)、独牙传奇中式九球锦标赛等在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赛事50余场。积极推动镇街级、村社级体育活动的开展,先后开展村社篮球赛、镇街趣味运动会、国球进村社等体育赛事及培训活动400余场,全面营造基层全民健身良好氛围。推进产业多元发展。钱塘轮滑协会、国际象棋协会通过市5A级等级评估,积极培育打造体育旅游休闲精品项目,金沙湖公园举办首届金沙湖水上运动公开赛,体育休闲元素日益丰富。省市区三级轮滑协会入驻钱塘轮滑中心,溪木商贸、潮流体育、麦克威等轮滑配套产业入驻亚运场馆。滑板公园配套用房完成国家训练基地标准建设,正在申报国家队训练基地。推进体育阵地建设。发挥基层体育委员制度,建立了1个区总站、7个街道分站、120个村社全覆盖的基层体育委员三级工作网络。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及群众身边体育活动586场。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复训)工作,培训人数达3000人次。推进体教融合发展。纳入市队联办学校19所17个项目,充分利用杭州市陈经纶体校钱塘分校的资源优势,拓展完善3个省级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建设(文海实验、下沙中学和景苑中学)。实施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机制,先后举办街舞、跆拳道、排球、篮球等系列13个项目21场次赛事。
(五)安全生产求细求稳取得新跃升。维护文旅体市场平稳有序。充分发挥专委会作用,制订《杭州市钱塘区社会事务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日常检查共出动人员1496人次,检查场所5337家次,其中文化类3719家次、体育类1120家次、旅游类498家次,稳妥处置暴雷跑路机构6家。加大预付式消费监管力度。摸排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234家、旅行社137家、体育培训机构12家、体育健身场所193家。截至目前正常营业的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234家,旅行社119家,体育培训机构6家,体育健身场所187家。做好行政执法和双随机工作。开展双随机抽查共34次,检查258户次,化解文旅体市场投诉2658件,责令改正违法违规行为5起,关停违规经营场所及网站5家,查处违法行为25件。推动旅游景区文旅码推广,实现文旅市场“文旅码”覆盖率100%。落实养老机构常态化安全生产检查,排查隐患242项,完成整改233项。优化文物安全体系,制定《钱塘区文物安全检查工作指南》,完成全区217块用地的“考古前置”审批,成立钱塘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启动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三普”复核率达100%。
(六)党建引领互融互促取得新成效。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建立“蜀山夜学”机制,修订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局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规范“三重一大”事项决策、采购内控细则等制度,中心组集中学习12次,落实主题党日12次,领导班子宣讲党课4人次,蜀山夜学12次,分6批次组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参加全区学习强国知识竞赛获得二等奖。全面构建“四责协同”,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召开党委会13次,研究“三重一大”事项127个、党风廉政建设形势4次,全面排查风险点和处级领导干部兼职挂职情况、个人事项报告。抓实党纪学习教育。细化党纪学习教育15项具体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学习《条例》,落实科级及以上干部签订廉政承诺书、寄发廉洁家书、谈心谈话、党纪培训等“四个一”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赴浙江监狱系统实践教学基地接受警示教育,观看警示案例视频,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放大案件查处震慑效应。民政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成效明显,扣减不规范运营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第三方4家、服务费4.5万元,退出享受低保77户93人,追缴低保金6.7万元。推进清廉单元建设,加强机关清廉文化阵地建设,组织召开全区清廉社会组织建设推进会,制定《2024年度清廉社会组织重点工作清单》,常态化开展“四清五廉”行动,申报4个清廉社会组织创建培育点,1个项目入选第二批杭州市“清廉社会组织建设十佳创新实践项目”,1个项目入选省清廉社会组织建设百家范例(第二批)名单。。
二、存在问题
(一)公共基础配套有待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仍有提升空间,下沙与江东片区不够均衡,旅游驿站、旅游厕所等配套仍显不足。市体育局对我区提出加快推进区级“一场两馆”全覆盖任务,体育场还在规划中,目前积极对接江海之城管理办公室和区发改局,力争纳入“十五五”规划范畴,力争早日落地建设。
(二)民生服务品质有待优化。受制于人员力量不足、基层人员更替快等原因,养老、救助等精细化管理不够,为老服务阵地设施使用率不高、日常运营监管不到位,街道村社救助业务基础薄弱。养老服务供需匹配不够,养老机构入住率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精准化服务能力不够。社会资源整合利用不够,关爱帮扶工作合力以及移民融合程度有待提升。
(三)文旅体融合发展有待提升。文旅品牌效应还不明显,还未真正形成影响力和吸引力;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还不够明显,特色产品供给不够丰富,创新元素、创意IP应用、与演艺、科技、会展等外部产业融合还不够。体育资源融合还需要进一步推动,目前全区体育资源很大比例集中在高校、中小学校,需要打破壁垒,积极争取实现体育资源融合。
三、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是“十四五”规划决胜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新篇之年,区民政文旅体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委、区委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扣“聚焦中心、改革创新、便民惠民、狠抓落实”这一主线,紧盯增进民生福祉这一根本目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全面推进民政、文化、旅游、体育等事业协同发展、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收好官、“十五五”谋好局,为推进钱塘现代化一流新区和产业新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聚焦民生福祉,推动社会保障提质增效。持续优化养老助老服务体系。谋深谋实“十五五”养老事业规划,深化养老服务“爱心卡”应用,将助餐服务作为重要内容,加强与长护险的政策衔接,实行服务机构白名单制度,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吸引更多养老服务机构参与“爱心卡”助老服务。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及比赛,确保高级护理员占比达15%。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改造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家以上,引进品牌服务机构入驻钱塘一体化运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持续推动救助慈善融合发展。健全街道社会救助季度例会制,对重点救助对象上门复核,梳理全区存疑家庭并做好系统及时变更与注销。擦亮“善助钱塘”“护梦钱塘”品牌,推进街道社区嵌入式民生综合体(民政服务站)建设,联动街道助联体、未保站等力量,开展困境与流动儿童“走读钱塘”特色活动,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的有效衔接。持续深化社会事务改革增效。推进公墓专项整治,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强化联合监管,持续推进区级生态公墓规划和建设;打造社会组织“红社学堂”品牌、“领军人物工作室”各1个,形成“钱塘帮帮团”社会救助融合体1个、领头雁救助社会组织至少2个。
(二)聚焦美好生活,推动文旅融合走深走实。持续优化文旅服务供给。深入谋划“十五五”文旅体融合发展规划,持续新增城市书房、文化驿站、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邻里阅读空间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加大江东片区建设力度,逐步补齐公共文化资源不均衡短板。推进图书馆和文化馆标准化建设,发挥好公共文化场馆作用,为钱塘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动湿地公园3A级旅游景区和省A级景区村庄创评工作,计划培育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省级景区镇、旅游驿站、文旅咨询点各1家。持续打造文艺赋美品牌。继续举办“百场文艺进基层”主题系列活动,巩固文化惠民、文艺赋美已有成果,在增加数量、提升质量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打造好金沙湖大剧院临湖广场精品展示点位,发挥市级街头演艺示范项目引领作用,带动全区文艺赋美工作上档次、出品牌,吸引更多人民群众、外来游客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支持钱塘文化活动。持续推动文旅产业升级。全力推进项目招引建设工程,加快龙湖EST、大创小镇商业体等“双百”项目投资进度,全力招引文旅品牌项目。以“工业旅游联盟加油站”为载体,分类赋能企业项目品牌提质升级,推出亲子游学、高校研学等主题线路,因地制宜引进一批农文旅项目新业态,打造“百县千碗”应用消费新场景。提升推广推介能级,打造“潮游钱塘”一站式线上集散平台。创新开展48小时“轻”旅游、新春“家”年华、钱塘囍市、“大学生推荐官YOUNG文旅”“跟着X+去旅行”(X:展会、赛事、演艺)系列品牌活动,全面提升钱塘文旅影响力。
(三)聚焦年轻时尚,推动体育事业优质发展。持续完善体育配套基础。全面谋划“十五五”重点项目,推动区级体育场项目规划立项。深入推进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鼓励群众身边的足球场地建设,积极推动建立区级青训中心,进一步完善全区10分钟全民健身圈,营造全民健身参赛的良好配套基础。持续完善品牌赛事体系。打造提升轮滑赛事品牌,引进并承办国际级重要轮滑品牌赛事,谋划推出钱塘区轮滑品牌嘉年华活动。积极引进、培育年轻时尚的体育赛事,继续举办好钱塘女子半程马拉松、百村社篮球联赛、百村社足球联赛、区潮舞大赛等年轻时尚赛事,持续打造青年时尚活力运动之城。继续举办“奔跑吧·少年”青少年阳光系列赛事,培养选拔区内运动苗子,提升我区竞技体育水平。持续助推体育市场发展。牵头制定区足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对接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出台全区体育产业扶持专项政策。认真做好赛事引流作用,积极探索将本土赛事引入金沙湖公园、大湾区湿地公园、金沙商业街等特色区域,充分实现文体旅深度融合,为“跟着赛事游杭州”品牌提供钱塘力量。
(四)聚焦重点难点,推动行业领域安全稳定。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事务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实施大型营业性演出、出版物市场、网络游戏、网络侵权盗版、文化旅游新业态等五大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进文旅市场监管改革,加强预付式监管,推广支付宝“安心付”平台。加快推进体育类培训机构审批和纳入浙里体培工作,落实国家“双减”要求,做好应对机构“暴雷”的处置工作。持续推进旅游行业监管,确保“文旅码”绿码率,推动促进住宿业管理工作,推进旅行社行业规范指导工作,继续推进文化执法工作。持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推进文物“四普”工作,落实文物考古前置审批要求,确保文物领域安全稳定。
(五)聚焦党建引领,推进民生保障融合发展。持续抓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第一议题”制度落实,持续深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文化、旅游和体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压实“四责协同”责任。巩固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上下互融推进社会组织、机关党建工作,加强党建品牌建设。推进清廉单元建设,培育一批社会组织清廉示范点。健全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的长效机制,强化机关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意识,从严党员干部管理。全力推进“五型党组织”品牌建设,有力推进智慧党建,加强志愿实践活动和结对帮扶工作,助推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