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5-03-13 10:06    信息来源:钱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 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市区委及上级职能部门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四个角色”职责定位,创新提质、实干担当,聚力提能升级九大项目,在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先行和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2024年度工作开展情况

(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经营主体增速强劲,截至2024年底,经营主体总量达14.48万户,同比增长10.43%,增幅居全市第三。二是商事改革成效显著,获总局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授权,获省局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授权;上线港资企业简化版公正文书电子化流转应用,实现全程网办“零见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作获浙江省人民政府督查激励。三是监管质效切实增强,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闭环的企业信用修复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涉企第三方机构改革试点,量身定制商事中介服务行业“1+X+N”触发式信用监管模式;编制市场监管领域企业行政合规专篇手册,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法律风险及合规建议109项。

(二)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一是知产保护体系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建设全面启动,全省首个科创企业上市知识产权加速器建设深入推进,该项工作案例分别入选浙江省委改革办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典型案例和全省2024年度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依托高教园区,打造高教园区专利开放许可新模式,获国家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相关做法入选全省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典型案例。二是生物医药柔性服务逐步提高,有序承接54项药械化省级事项下放,成立药品审核查验服务中心,是全省二个实体化运作的区(县)级药品检查中心之一。三是食品研发生产一体改革深入推进,助力费列罗公司获批省内首家食品“研发+生产”许可证,获评省发改委2024年第二批53个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

(三)实事地图持续点亮

一是绿色直播为民行动务实开展,承办“浙江平台经济创业第一课”发布仪式,联建首批平台经济实训基地,发布首批平台经济创业典型案例。二是区域检验检测影响力不断加强。“声学振动精密测量技术”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和“市场监管数字化研究与应用”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通过总局验收;“国家物联网智能安防及交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浙江)”正式成立。三是标准质量强企成效显著,发布全市首个《流通环节冷链食品仓储管理规范》;省局下属四大研究院在钱塘挂牌成立,“一校两院”等重大项目落地钱塘;成立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首席质量官联盟。

(四)安全底线扎实守牢

一是食药安全稳步提升,成功创建中小学示范食堂10家;食品生产企业“阳光工厂”建设覆盖率达97.5%;完成6家“阳光食品作坊”建设。二是特种设备安全形势稳定,扎实推进无忧乘梯安民行动,联动推进198台老旧电梯更新,对临江化工等重点企业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大检查。三是放心消费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开展高校放心消费建设;牵头预付式消费综合治理,942家商户加入“安心付”,173家机构资金纳管,纳管资金1952.38万元;持续开展美容美发行业治理,确定66家重点监管单位,立案35起。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扣省委“132”工作部署、市委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工作要求、区委“产业大区挑大梁、实干争先抓落实”重点任务,立足“四个角色”定位,增强“整体市监”意识,奋力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打好“十五五”开局基础,为钱塘“产业新城 一流新区”建设作出新贡献。

(一)在服务统一大市场建设上谋改革、求突破

一是优化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探索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梳理市场监管权力事项,分类分层形成针对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人才企业、重点企业等不同主体的服务事项清单,规范住所登记促进企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构建“钱塘企服管家”平台,深化“企业码”应用,打造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为企服务模式。力争2025年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6万。

二是完善全生命周期信用监管。以完善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为目标,做好涉企信用工作,推动“自愿公示+公开承诺+信用奖惩”等信息归集,建立跨部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信用信息数据仓,构建企业信用报告一键生成、定向推送、按需查询机制;探索信用修复更优服务,加快主体信用修复;针对失信高发行为,编制《行政合规及信用修复指引》。

三是强化公平竞争条例落地实施。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扎实推进妨碍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清理工作,制定《不当干预影响公平竞争行为防范事项清单》,建立不当市场干预行为通报机制;探索招投标文件公平竞争审查智能查。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创新模式,完善规范涉企检查措施,推动检查备案、亮码检查、结果反馈、检查评价等措施落细落实。

(二)在厚植高质量发展动力上谋改革、求突破

一是加力推动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建设。知产服务护链,推动科创企业上市知识产权加速器提质升级,融入数据知识产权、专精特新企业专利护航、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创造成果专利布局等工作。加快知识产权快维中心建设落地。成果转化融链,推进高校院所专利“先用后转”“先转后股”,提升加速器数字化服务平台效用,力争服务企业数量再创新高。积极引入浙江省知识产权运用中心落地钱塘。开放合作延链,开展知识产权“权益维护”助杭企行动,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预警和应对指导。

二是扎实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工程。产研合作提链,联动“两院一校”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区”,不断完善“一站式”服务平台,在构建“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的创新体系上率先破题,推动质量基础设施综合运用、协同服务。质量提升强链,健全链长组织、链主引领、链员协同、基础支撑、技术赋能的质量提升模式,“一链一策”“一企一方案”谋划与产业发展相适配的质量提升路径。品牌建设优链,立足区内主导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健全“浙江精品”培育机制,打造品牌企业方阵和产品矩阵,持续推进“浙江制造”提质拓面。

三是全力打造检验检测集聚区。标准创新稳链,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标准创新企业,推动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先进标准制修定。检验检测补链。加快推进华测检测和钛和检测项目建设,加大检验检测机构的招引力度,更好发挥集聚效应,形成检验检测的钱塘名片。认证认可固链,持续完善“4+N”综合治理体系,打击违法检验检测行为,健全虚假证书整治长效机制,推动检验检测机构强治理优服务改革试点形成制度化成果。

(三)在赋能产业平台发展优势上谋改革、求突破

一是聚力服务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助力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质量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实施产业链质量提升行动,服务新能源汽车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建设。助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承接省级54项审批权限,推进药品审核查验服务中心运行,探索开展药品生产企业搬迁“一件事”、药品经营一体化多仓协同、医疗器械注册研审联动等改革,推进MAH药品质量全链智联共治提质扩面。

二是聚力服务环大学城创新发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助力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为企业提供研发、测试、认证等一站式服务。争取创建一个省级广告产业园区。优化产业集群创新需求导航服务,开展产业专利导航,绘制产业链图谱、实现产业链监测,开展专利与产品一致性评价工作,推进专利密集型产业备案,提升企业科创属性。

三是聚力服务开放平台能级提升。探索“市场监管+”新模式,不断赋能综保区新业态发展、平台产业集聚发展、企业园区提质创新。支持跨境电商提升新路径,积极争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试点,完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监管领域监管方案》,推进“直播+平台经济+跨境电商”三位一体发展。

(四)在守牢高标准安全底线上谋改革、求突破

一是持续化解安全监管风险。健全“大平安”风险闭环管控体系,全面落实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各方责任,切实提高“三品一特”、各类市场等安全监管能力。推进食品安全共享实验室、科普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打造规范化网络餐饮集聚区。持续加强药械化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关键环节的风险隐患排查和严格监管。一体化落实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推进电梯等特种设备物联技术应用,探索特种设备维保单位的信用监管;开展叉车等特种设备进行专项治理,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培训,不断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的支撑体系。

二是持续提高投诉举报处置效能。探索构建“集中受理、协调联动、督查考评、群众满意”的投诉举报处理架构,建立消费投诉举报数据导航机制,推进消费纠纷源头化解和行政处置减量;开展预付式消费单位“扫码识信”放心消费企业码项目,探索预付式消费信用公示机制,发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作用,提升消费纠纷自行化解率;开展“钱塘好物”消费日活动。

三是持续提升“三个监管”水平。综合运用法治、信用、智慧监管手段,持续推进风险处置,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重点强化法治监管统领地位,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开展全局执法能力提升活动;增强行政执法力度,聚焦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强化监督检查和行政指导,以依法行政推动营商环境更优化、竞争环境更公平、消费环境更放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