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政府关于钱塘区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2025-02-24 09:44 信息来源:钱塘区政府办公室
2024年,钱塘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进步显著。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突出成效
(一)聚力法治统筹,强化履职担当。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八进”活动,出台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钱塘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共性+个性”清单。全年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9次。
(二)创新改革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全省首个“上市企业知识产权加速器”。推进重点产业法治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推行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信用修复成功率98.97%。严格规范办案,及时干预阻止3起趋利性执法行为。
(三)加强合法审查,筑牢法治根基。编制2024年度区级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完成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等合法性审查281件,提出审查意见573条。成立公平竞争审查议事协调机构。梳理涉企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83件。
(四)规范行政执法,增强法治保障。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梳理“36+10”首违不罚清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清单。全域推广涉企执法“亮码检查”。“双随机”掌上执法率、按时处置率100%。制发《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15份。举办行政执法“公述民评”活动,拓展社会面监督。
(五)深化矛盾化解,稳固基层基础。实体化运转行政复议“5S”助企工作站。出台《钱塘区关于依法处置职业投诉举报行为的指导意见(试行)》。全年行政复议案件同比增长63.03%。一审行政诉讼发案量下降幅度全市第一。各级调解组织化解纠纷6602起。
(六)优化法治服务,凝聚同心合力。全市首推“云端普法”进园入企专项行动,提供法治服务780余件次。实现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出台钱塘区律师行业发展扶持政策。建立区级公职律师跨部门统筹使用机制,全区公职律师数量同比上升6.38%。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法治建设主体责任需要进一步压实,重难点问题攻坚力度还需加大。我区败诉率、行政复议发案量、执法投诉率均同比上升明显。个别单位法治与本单位重点工作未有效融合,运用法治思维攻坚的能力还需加强。
(二)基层法治力量和素质需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化改革成效有待提高。行政执法立案超期、重复检查扰企等问题依然存在。基层人员的整体法治素养与工作需要有差距,法治人才队伍培养仍需加强。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加强党的领导。组织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区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汇报。
(二)强化述职述法。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认真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7名区领导出庭应诉8次。
(三)抓实重点工作。成立区级合法性审查中心。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动严格规范文明执法。
四、2025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聚焦素养提升,筑牢法治思想根基。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央及省市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我区法治政府建设各方面全过程。不断强化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主要负责人述法等工作,深入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和行政执法案卷质量提升行动,围绕法治政府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大法治督察、巡查力度,不断提升群众对法治建设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法治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与实践基础。
(二)聚焦改革创新,营造优质法治化营商环境。高效运行合法性审查中心,确保重大行政决策合法合规,推动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法治化管理服务。推进涉企增值化法治服务迭代升级,打响知识产权、涉外法治服务、涉诉信息澄清等服务品牌。健全企业法治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成立研究培训基地,加强中小企业法律服务,汇编高频违法案例,遴选一批示范标杆企业,探索风控法务激励政策。助力企业信用修复。持续推动市场化解纷工作提质扩面,重点解决涉平台商事纠纷案件。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梳理现有检查事项,优化“综合查一次”、“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推行简单事项“一表通查”,优化行政执法领域监管效能,激发市场活力与法治营商环境的内生动力。
(三)聚焦效能进阶,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新突破。深化府院府检联动,剖析易败诉案件法律风险点,建立重点行政案件旁听学法制度,纵深推进争议化解。加强滥诉甄别认定,探索做好意见听取、听证、专家咨询等复议审理模式,推动行政争议化解责任制落实。拓展“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服务事项,贯通“一键找法”服务。依托钱塘区律师行业扶持政策,加大律所和律师招引力度。持续推进“抓源促治、强基固本”专项行动,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力度。完成区级宪法主题公园建设,加大全国级、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创建力度,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为区域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