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钱塘分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2-19 15:45 信息来源: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钱塘分局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规资分局对标对表,主动作为,全面加快产业新城、一流新区建设步伐想,高质量完成了区委区政府部署的各项任务。现将今年工作和明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加快编制各类规划。
全市总规于10月20日获国务院批复,我区分区规划于11月20日获省政府批复,与此同时,开展的两次城镇开发边界局部优化均已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核批准,为高铁新城站城综合体等重点项目保障了规划空间。详细规划方面,经过两年规划编制攻坚,首次实现全区17个单元(12个城镇单元+5个乡村单元)详规全覆盖,进一步提高了产业用地的开发强度,引导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在金沙湖、东部湾新城等高价值区块规划拓展约2000余亩住宅(含商住)用地,促进成熟区块成片开发;同步在乡村规划布局约400余亩宅基地和2000余亩农村配套设施用地,落实落细农民建房和乡村产业发展空间。
(二)积极争取要素指标。
重点强化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保障,实现由对外调剂为主向自行垦造为主的重大转变,今年共实施土地整治2000余亩,占全市总量30%,完成量全市第一,全面保障近两年的占补需求,大力缓解资金压力。新增指标方面,坚持“指标跟着项目走”的要素调控策略,重点围绕东郊大仓、优科豪马等重点项目,全力向上级部门争取,全年共争取到用地计划指标2600余亩,有效保障项目用地。
(三)攻坚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
今年我区启动实施义蓬街道、临江街道2个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核心考核指标为项目区内的“多田套合”率,根据全省指标晾晒排名,我区“多田套合”率达97.1%,居全省第4。为稳步推进该项工作,分局充分对接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以优质耕地为底图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底图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重点依托2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同步推进永农储备区划定和高标农建设。全面提升高标准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叠合率,由一季度86.3%升至三季度97.1%。此外,探索性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工作,蓝色海湾项目在省厅联评中位列第1,为我区南湖打造鸟类栖息地、促进文旅发展奠定基础。
(四)合力推进经营性用地出让。
在市场形势相对低迷的背景下,通过产品差异化、板块轮动化、招商精准化等多项举措,抢抓市场机遇,加快经营性用地出让。在东部湾新城,充分利用江景资源优势,招引实力国企建发首入钱塘,成功出让146亩宅地1宗;在江海之城,适应供地规则变化,实现占地面积60亩的商务中心挂牌,切实为两大新城建设做好土地资源保障。全年出让经营性用地600余亩,全面完成年度考核目标任务。
(五)加速工业用地出让和低效用地再开发。
今年我区工业用地出让年度目标任务为1900亩,实际出让工业用地2000余亩,超额完成任务。低效用地再开发方面,着力深化试点,出台《钱塘区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实施细则》,完成全面调查摸底,加速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全年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4000余亩,其中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2060余亩,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六)严格落实耕地保护。
以“长牙齿”的硬措施扛起耕地保护政治任务,根据2024年变更调查结果,今年新增耕地约6900亩,耕地非农化图斑比上年减少了50%,进一步遏制我区非农化问题产生,有效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同时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先后制定自然资源违法案件联合会审机制、设施农用地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和临时用地管理机制,以制度建设加强源头防范。日常工作方面,强力组织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攻坚,目前我区各类卫片图斑整体整改处置率达到98%。
(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不动产登记方面,登记服务满意率和按时办结率均达到100%,获评浙江省不动产登记“党员先锋岗”称号,荣获杭州市不动产登记职业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今年8月达成首例长三角跨省通办,并入选《机关效能看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打造不动产登记“浙江样本”》案例。项目审批方面,靠前服务,强化对接,在新增工业项目落地过程中推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三证齐发”,共完成沃镭一期、红妍前进二期等11个项目;积极探索划拨项目“三证齐发”路径,新湾街道冯娄村安置房及配套幼儿园项目成为全市首个“三证齐发”保障性住房项目。
(八)全力锻造硬核队伍。
加强理论学习,充分运用理论学习中心组、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手段,全面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明纪律的重要论述,结合本行业本系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扎实开展以案说责、以案促改。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通过日常提醒、会议部署、廉政风险动态排查等手段,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不断增强作风效能。强化意识形态建设,认真落实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将相关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重要议事日程,充分运用“第一议题”等制度增强理论水平,并以微信公众号、办事窗口、助企走访等媒介不断放大对外宣传效应。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借力规划中期评估调整主动谋变,提前谋划“三区三线”优化调整,详细梳理研究各街道、各平台开发边界外的用地情况,争取利用规划中期评估调整契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化工园区、桥头堡等区块更加集中连片,为高水平打造产业新城做好空间支撑。
(二)提前谋划土地报批建设工作,对涉及萧山区、滨江区的飞地提前做好用地报批组件准备和征地对接工作,对区内较成熟的地块做好重大产业项目组件包装指导,突出平台优势争取得到省市领导重点关注和倾斜支持,确保争取好项目、大项目及时落地。
(三)抢抓大占补政策调整红利落实耕地保护,科学编制耕地流入计划,严格落实土方消纳质量管理,按照“多田套合”思路合理安排高标准农田、永农连片“百千万”工程实现项目多重叠加,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深化与萧山合作,充分考虑地坪抬升方案实施计划、两区合理需求等垦造高质量耕地,确保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位于前列。
(四)多管齐下提升经营性用地收储出让质效,统筹谋划土地储备专项债,与省市密切联动实时掌握政策动向,牵头深化拟发债地块清单做好项目储备、科学排定时序,运用土储债资金加快武警置换、钱塘汇等重点区域做地进度,确保土地出让与新增土地储备形成良性循环;提前谋篇布局做地出让,逐宗地块倒排做地节点、压实责任,深入分析地块特质,前置做好地块强排方案、产品定位和房企适配分析,根据招商意向及时开展指标优化,并完善对国企做地主体的考核机制,加大激励力度,形成合力高效推进土地出让。
(五)全面落实产业项目精准选址供地,提前参与各招商主体产业项目招引过程,确保选址用地量与项目方案确定的建设规模相匹配,前置做地准备,优先在存量产业用地,以及周边配套尤其是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成熟的区域进行项目选址,以“主动供地”精准保障区内产业项目的用地需求。
(六)多元推进低效用地“片区统筹再开发”,联动区经信部门做好区内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联动,用足用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政策工具,积极推动大创小镇环大学城有机更新片区,临江高科园东风裕隆地块及印染整治片区,江东芯谷开氏石化片区等重点片区实施“片区统筹再开发”;特别紧盯国企用地资源再开发,推动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与“工业上楼”有效结合,鼓励国资公司按照“定制+标准厂房”模式打造工业空间、对具备独立分宗条件的地块进行分割转让,并适时优化完善相关政策,加快推动存量盘活。
(七)主动作为加强自然资源执法源头管控,树立“源头治理、过程严管”工作理念,建立健全全区遏制违法占耕行为工作机制,对“大棚房”、违建庭院、文旅基地、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督察重点问题提前研判预警,通过动态提醒、上门服务等督促街道在美丽乡村等各类违法高发频发项目的前期筹备过程中,加强上下联动、内部联审,提升项目选址科学性与合法性,同步重点查处1-2个典型案件,对卫片整改推进不力、违法用地问题较多的街道、村社进行重点约谈,实现从“被动履职”向“主动作为”的转变。
(八)审批服务提质助推项目早落地,强化部门联动,针对大创小镇、东部湾指挥部等重点区域,实施分管领导分区包干,带队定期“点对点”上门服务,力争把问题解决在第一线;同步针对街道、村社关注的RVS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用地,和工商混合用地项目,进一步探索项目落地的审批机制程序和建设指导标准,以制度创新引领建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