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钱塘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重点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1-24 15:27 信息来源:钱塘区住建局
一、2024年工作成效和亮点
(一)推进经济稳进提质
1.抓好建筑业产值提升,助推建筑业持续快速增长,2024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9.7亿元,同比增长28.4%,排名全市第二;完成建筑业增加值62.1亿元,同比增长9.6%,排名全市第二;完成建安投资310.8亿元,同比增长2.5%。
2.抓好房地产领域经济攻坚,推动6个房产项目开工入库。2024年完成房地产投资249.1亿元,同比下降18.8%,全市排名第九名;共完成新建商品房销售网签面积80.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3%,排名全市第四。
3.推进招投标领域创新试点。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机制改革,积极推进“评定分离”试点工作,我区已完成评定分离招标项目12个。
(二)优化城市基础设施
1.扎实推进市政道路建设。全年开工道路7条,完工道路14条,打通断头路7条,完成率140%。积极推进市政配套设施建管衔接工作,通过建管衔接专题会议等方式,推进35个项目完成移交。
2.扎实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电力、雨污水、燃气等)。新开工电网项目2个;竣工投产电网项目4个,逐步完善电网架构。研究谋划产业园区泵站及管网项目三年行动计划,新建雨水管道11.2公里,污水管道12.0公里,污水管网贯通性不强问题逐步化解。建成地下空间117万平方米,完成率213%,立体发展格局逐步打开。
3.扎实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攻坚。全年开工海绵项目10个,完工15个,完成年度海绵投资约1.7亿元。河庄安置房三期河庄横河项目等项目被评为浙江省2023年海绵城市示范性工程项目,杭州鼎文学校等三个项目入选2024年浙江省海绵城市重点项目清单。
4.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一是积极推进安置房建设。开工1个,完工1个,安置房年度完成投资18.47亿元。二是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智格新怡家园、高沙百盛苑竣工,居民生活品质日益提升。三是持续推进公园、绿道建设。积极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打造宜居环境。新、改建公园6个,新增绿地70.46万平方米,完成改造绿道2条,共计3公里。
(二)构建住房保障体系
持续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保障体系,通过公租房实物配租、公租房货币补贴、应届毕业生租房补贴、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人才共有产权房配售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人群进行精准保障。
1.全力做好各项住房补贴。发放公租房市级货币补贴户数9683户,金额1.13亿余元;发放新引进应届大学生租房补贴36938人次,发放补贴1.85亿余元,发放杭州高层次人才购房(租赁)补贴6908余万元;审核通过钱塘区人才安居购房补贴144件;已推出人才共有产权房2173套。
2.大力建设“产业邻里中心”。现已建成下沙邻里中心、新雁邻里中心、宁巢钱塘蓝领公寓产业邻里中心,临江产业邻里中心和芯谷产业邻里中心正在建设中。5个项目共计可提供14108间房源,为约3万名产业工人提供在杭之“家”,相关做法获上级部门推广。
3.大力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夹心层”住房困难,认定25197套(间),完成率全市第一。
4.落实宁巢钱塘公寓项目“平急两用”功能定位转换。联动市级部门,完成公寓改造转化、配套设施完善、对外招租筹备等工作,“宁巢·钱塘蓝领公寓”签约3726间、入住人数5212人。
(四)推动城乡共融发展
1.大力推进城乡风貌工作。全年实施风貌整治提升项目28个,完成年度投资8.78亿元。3个风貌区均作为城乡风貌样板区获得推荐,同时钱塘“江海之城·杭东客厅”综合品质样板区纳入省级创建名单。
2.稳步推进未来社区创验项目。2024年新增创建11个未来社区,全部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并通过市级评审,后续将列入省级第八批未来社区创建名单。
3.持续开展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工作。2024年钱塘区城镇社区专项体检评价指数为83.93,在全省90个区县中排名第三、全市排名第二。
4.全力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以片区统筹开发建设为抓手,结合城市未来重点发展区块及民生需求,谋划部署了10个更新片区推进格局,形成《钱塘区城市更新建设规划和更新计划》成果稿。
二、2025年重点工作计划
1.完善“三个机制”,在大建设一体推进中展现新作为。一是在项目计划安排上,优化滚动实施机制;二是在项目推进上,优化三级协调机制;三是在项目绩效上,优化赛马通报机制,力争实现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2.强化“三个提升”,在经济企稳回升中展现新作为。一是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升建筑业投资;二是坚持品质提升、服务至上、凝聚合力,提升房地产业投资;三是滚动做好政府投资项目“三库”动态更新。
3.改善“三个环境”,在城市有机更新中展现新作为。一是适应房地产市场新形势,改善城乡居住环境;二是补强市政基础设施功能;三是推进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配套功能。
4.绘就“三个实景”,在城乡共融发展中展现新作为。一是持续推进未来社区建设。二是全域提升城乡风貌。三是深入推进美丽城镇建设。
5.防范“三个风险”,在行业监管改革中展现新作为。一是防范房地产风险。二是防范施工安全风险。三是防范市场违规风险。
6.提升“三个能力”,在自身建设淬炼中展现新作为。一是深耕党建联建,提升担当能力。二是培育住建先锋,提升干部队伍专业能力。三是打造清廉住建,提升防腐拒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