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国土空间规划及东部湾新城单元详细规划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25-01-16 15:39 信息来源: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前期在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的带领下,城建环保工委通过走访联系部门、深入代表联络站与代表座谈、通过基层单元应用场景向代表和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等形式,对我区国土空间规划及东部湾新城单元详细规划实施情况开展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评价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实施以来,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组织领导,主动积极作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取得显著成果。主要体现在:一是规划编制攻坚有力。深入实施规划攻坚年活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2024年11月由省政府正式批复,其他12个城镇单元规划、2个乡村规划先后获批。二是“三区三线”管控有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划定永久基本农田73.53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8.91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63.32平方公里,新增城乡建设用地37.4平方公里,为我区未来发展预留广阔空间。三是规划实施推进有力。锚定“建设产业新城、打造一流新区”总目标,高质量推进规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并启动,“一带两城、三轴四组团”国土空间新格局正加快形成。
东部湾新城单元详细规划于2024年4月由市政府正式批复。规划编制和实施以来,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八年建新城”的总体部署,突出规划引领,推进规划实施,保障规划落地,东部湾新城建设迈出新步伐、展现新形象、取得新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关停并转、低效用地整治,累计收储土地225公顷,出让土地57公顷,发展空间逐步打开。二是集中资源、集中要素、集中力量推进“钱塘汇”“望海潮”“金沙嘴”等重点区块开发建设,发展动能逐步增强。三是立足产城人融合,东部湾总部大楼、亚运轮滑馆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养正实验学校等社会事业项目启动建设,发展亮点逐步呈现。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总体进展顺利,但也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一是规划体系建设有待推进。在确定的规划编制任务中,目前仍有3个乡村规划尚未批复,供水、燃气等领域的专项规划仍在编制之中,规划体系尚不完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下位传导还不能实现全覆盖。二是规划统筹管理有待加强。专项规划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编制,涉及部门多、范围广、专业性强。调研发现,部门在开展专项规划编制时,横向沟通衔接不够充分,协同机制尚不健全,规划质量还需提升。三是规划执行效力有待提升。规划公开和宣传力度不够,街道、村社在土地使用中,合规用地意识不强,违法用地现象仍有发生。社会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实施的渠道不广、机制不畅,影响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科学性、民主性。在常委会前期调研打通“断头路”工作过程中,也发现存在规划和实际建设不相匹配的问题。
调研同时发现,东部湾新城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影响规划的实施进度和质量,主要体现在:一是基础配套设施有待完善。交通路网建设滞后新城发展需要,现有轨道交通尚未触及东部湾新城范围,地铁1号线、8号线线位及站点均位于新城北侧,与新城核心区域、重点区块通达性差,影响人流导入。新城范围内虽然路网基本成型,但道路整体能级不高,缺乏连接核心区域、贯通重点区块的主要干道。新城范围内住宅体量大、密度高,居住人口多,面对人口集聚化、需求多样化现状,公共服务配套能力仍显不足。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有待增强。受外部经济形势影响,前期已收储土地出让速度放缓、出让面积下降、去化能力减弱,个别地块长期空置,增加做地成本,影响开发建设进度。已建成商业项目空置率高、去化速度慢,部分新引进产业集聚度低、带动力弱,对区域经济拉动效果不明显。三是规划落地质量有待提升。面向城市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要求,规划对城市公共空间、城市色彩、建筑风貌指导不够有力。规划落地过程中,区域文化价值挖掘展示不够充分,缺乏钱塘辨识度、新城辨识度。
三、几点建议
国土空间规划是一个地区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规划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建设产业新城、打造一流新区”目标定位,牢固树立规划意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切实提高规划编制和实施质量,努力以高质量规划编制和实施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围绕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质量:一要加快完善规划体系。对照规划编制任务清单,加快剩余3个乡村规划报批和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形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单元详细规划”完整规划体系。强化规划传导落实,各类专项规划、详细规划要服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当纳入详细规划。依托现有的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实现覆盖全域、实时监测、动态更新、高效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集成管理,提升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能力。二要加强规划统筹管理。建立健全专项规划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强化各类型各领域专项规划统筹管理,增强专项规划协同性、传导性,提高规划编制和实施质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各类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采取召开论证会、听证会、公示或者其他方式广泛听取和征求相关专家及社会公众意见,取得批复的单元详细规划、重大项目建设方案等重大规划事项应向所在地居民及利益相关方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监督并提高公众知晓度。加强对街道、村社等基层单位的培训,进一步充实优化在规划和自然资源方面的专业力量,增强规划实施的规范性意识。三要提高规划执行效力。严格落实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以及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等“三区三线”约束性指标和刚性管控要求,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严格按规定程序报批。按照规划、建设、治理一体化、全周期要求,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
围绕提高东部湾新城单元详细规划实施质量:一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科学研判外部经济因素影响,处理好空间存量和增量的关系,一方面加强土地包装,提高做地质量,提升已收储土地出让价值和速度,减轻财政压力,推进滚动开发;另一方面,把握好土地收储的时机和节奏,妥善处理土地收储和稳企留企的关系,避免土地收储后长期闲置、产业无法及时补充、财政资金长期沉淀。结合东部湾产业特点,积极推动工业上楼、总部进楼,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商业楼宇、工业总部等项目去化率,避免盲目规划新建高密度、大体量项目。二要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着眼轨道交通布局短板,积极争取地铁8号线西延、规划地铁21号线落地,增强新城板块“外联”功能,吸引人流导入。加快过江隧道规划实施,提升新城范围内道路能级,打造以1号大街、20号大街“一纵一横”为主轴的景观大道,增强新城板块“内畅”功能,促进“一带两城”有效互通、协同发展。着眼产城人深度融合,加大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力度,高标准、高质量打造沿江生态休闲带,改善新城人居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三要加快重点区块打造。立足“钱塘汇”“望海潮”“金沙嘴”等区块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打造既各具特点又互为贯通的错位发展模式。坚持项目为王,抓好土地招商和项目招引,深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以重点区块开发建设为依托,在城市界面设计、建筑风貌管控上更多体现钱塘文化、展现新城元素,打造具有别样风采、独特韵味的标志性新城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