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土空间规划及东部湾新城单元详细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5-01-16 15:33    信息来源:钱塘区人民政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下面,我代表区政府向区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报告国土空间规划及东部湾新城单元详细规划实施情况。

近年来,围绕“建设产业新城、打造一流新区”要求,钱塘区开展规划编制攻坚行动,加强多规合一、兼具特色、理念创新的“一张图”顶层设计,形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成功破解方案落地难、空间利用绩效低等问题。现将规划编制实施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编制实施情况

(一)总体规划编制实施情况

1.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并监督实施的意见》,按照统一部署,我区迅速、全面启动钱塘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规划落实《浙江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和《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相关指标和控制线的传导要求,同时也绘制了我区未来15年发展的空间蓝图,是我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修复的行动纲领。

编制工作开展以来,经历基础调研、专题研究、方案审查、成果完善、规划报批等多个阶段,规划于2023年3月16日通过区规委会审查,3月30日通过区人大常委会审议,6月27日通过市规委办会议暨局联合审查会议审议。2024年5月17日规划通过省级联合审查,11月20日由省政府正式批复。

规划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在钱塘新区成立之时赋予钱塘的功能定位,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钱塘新区高质量发展 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产业新城的意见》,提出总体目标:围绕产业新城建设总要求,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一流新区。在目标定位指导下,规划发挥钱塘区区位、生态、产业、交通优势,结合全区发展趋势导向,提出“智涌钱塘、潮领湾区”的发展愿景。

在三区三线基础上,规划形成“一带两城、三轴四组团”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其中,一带:指钱塘江生态带;两城:指东部湾新城和江海之城;三轴:指三条产城融合发展轴,包括东西向的“六号路-河景路”发展轴,以及南北向的“青六路”发展轴和“11号大街”发展轴;四组团:指四个强化特色、协同发展的产业组团,包括杭州医药港组团、钱塘芯谷组团、前进智造园组团和临江高科园组团。

基于“一带两城、三轴四组团”的国土空间新格局,规划结合各单元详规编制,形成合理的产业、居住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一是突出产业新城定位,并引导产业空间向四大产业组团集聚;二是聚焦职住平衡,并重点保障东部湾新城、江海之城、高铁新城等板块的居住空间。

2.总体规划实施情况

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双评价”,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拓展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开展“车芯药化航”五大主导产业论证,分析工业用地“一张图”矢量底数,以医药港小镇、钱塘芯谷、前进智造园和临江高科园4个产业组团为核心,适度超量预留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引导新增工业用地集聚成片、低效工业用地有序退出。

2022年9月30日“三区三线”划定方案获自然资源部批准启用,明晰了全区未来发展的空间:其中划定永久基本农田73.53平方千米,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8.91平方千米,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为163.32平方千米。

坚决维护“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切实将“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不擅自突破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和规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确保城镇开发边界集中完整、规模适度、布局稳定。

推动规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分阶段有序实施各地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统筹存量用地和增量用地、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合理安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推动规划有序实施。在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增量用地使用上,为“十五五”“十六五”期间至少留下35%、25%的增量用地,为未来发展预留合理空间。

充分引导城镇建设用地向城镇开发边界内集中布局,促进城镇集约集聚建设,提高城镇发展和土地利用水平,在城镇开发边界外不进行城镇集中建设,不规划建设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区,不规划城镇居住用地或兼容城镇居住功能的用地。确需在城镇开发边界外布局的规划建设用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用地、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前提下,符合用地类型和规模管控要求。

在总体规划编制中,严格落实部批复“三区三线”成果,并将刚性管控要求分解传导落实至各单元详细规划编制。2023年以来,根据上级部门统一部署,我区分级分类推进17个单元详细规划任务项目编制,其中城镇单元详细规划12个,乡村单元详细规划5个。目前,12个城镇单元详规已经全部由市政府批复,实现城镇单元详细规划全覆盖。5个乡村单元详规中2个已经批复,3个已通过市级审查,正在开展报批流程。

(二)东部湾新城单元详细规划编制实施情况

东部湾新城单元位于钱塘区下沙片区中部,是钱江新城二期拓展研究区的重要板块。东部湾新城单元详细规划学习借鉴广州琶洲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总部园区发展模式,重点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打造“东部湾都市科创城”的总体目标,明确了“科创兴城、产业赋能、活力江湾”的核心策略。

本次详规编制实施工作重点聚焦以下几方面内容:

1.突出特色亮点,融入钱江新城二期统筹发展

本次详规发挥已有制造业基础以及和大学城产研结合的科创优势,抓住纳入钱江新城二期拓展研究区的契机,强化与钱江新城二期核心区的分工协作,在产业方向上将重点培育科创成果转化、智造服务等功能,强化产业和创新链接,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智能转型,推进存量空间的挖潜与发展。

2.留足产业用地,落实发展空间保障

严格落实全市工业用地总量管控要求,规划保障产业用地约380公顷,主要沿1号大街、20号大街、6号大街布局,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科研创新及产业配套功能,实现产业空间提质增效;同时,引导产业空间集中连片布局,减少了产业、居住地块相互穿插、相互干扰的情况。

3.提高开发强度,提升空间利用效能

在摸清存量的基础上,多措并举完善产业配套,提高开发强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先试,打造杭州“工业上楼”试点,规划将产业用地容积率由现状平均1.2提升至3.0左右,局部重要节点提升至4.0-5.0,充分落实助力钱塘区“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产业新城”的要求。

4.优化生活空间,补足公服配套短板

本次规划合理布局居住用地,依托钱塘江景观资源,围绕东沙嘴总部中心,打造江湾社区生活圈,为创新创业人群提供高品质居住服务,充分激发东部湾的复合活力;规划布局各类学校,并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体育中心、养老设施及农贸市场等设施,充分补足公服配套短板。

5.做好交通组织,发挥保障支撑作用

发挥好综合交通对公服配套、用地高强度复合开发等的支撑保障作用;同时,在完善对外交通系统的基础上,优化支路网系统,分类引导重要中心、创新街区路网密度提升。

6.强化风貌保护,优化沿江城市风貌

严格落实《杭州市钱塘江综合保护与发展实施导则(修订)》等有关文件的管控要求,重视钱塘江沿线近岸空间的风貌打造,活化沿江绿廊和绕城高速景观通廊,强化望海潮地标建筑群,形成层次丰富的高层簇群,打造错落有致、优美协调的城市天际线和青年友好的活力空间。

二、存在问题

1.规划管理统筹力度还需加强。目前全区“一盘棋”的规划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但街道和村社面临专业力量不足、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

2.专项规划编制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专项规划横向协同机制不健全,各部门在开展专项规划编制时,横向衔接、协同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3.东部湾新城的建设开发需进一步集中连片。东部湾新城在规划实施以及项目落地的进程当中面临着诸多挑战,还未能形成集中连片的发展态势。

三、下一步打算

1.提高思想政治站位,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上级各项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全面深入的分析评估,研究资源本底、人口经济活动特征,剖析钱塘区空间保护与发展存在的问题,科学研判未来发展趋势,确保规划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用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2.全面落实审议意见,切实保障规划实施。认真研究、充分消化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到规划管理实施环节。同时,严格落实上级战略意图和管控要求,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作为钱塘区的空间发展指南,强化传导和约束,确保规划刚性指标落实,保障规划实施。

3.长期做好跟踪评估,关注详规实施问题。本次东部湾新城单元详规涉及重点发展片区的重要存量更新空间,因此需开展编制成果实施落地情况的跟踪,分析详规对项目审批的支撑作用、实施存在的问题,加强详规发展趋势调查和分析,及时评估提出解决路径。

4.持续提升规划水平,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紧扣区域发展定位,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完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相结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功能布局,持续提升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水平。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