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版入口
退出老年版

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课程·新教材”专题研训活动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24-09-26 14:30    信息来源:钱塘教育发布

9月19日至20日,浙江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课程·新教材”专题研训活动在杭州市文海中学举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党总支书记、主任何东涛,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方凌雁,杭州市钱塘区教育局党工委委员、副局长江志明,钱塘区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沈伟丰(主持工作)出席活动。来自浙江省各地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家、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约200人参加活动。活动全程同步进行网络直播,近2万人次线上关注并观看。

08.png

本次活动以“落地新方案 高质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主题,特别策划了“新方案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机遇与挑战”和“新方案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义”两个板块。开幕式上,何东涛、江志明分别致辞。开幕式由省教研员方凌雁主持。

何东涛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五育并举,发展核心素养,补上实践育人短板而设置的国家必修课程,需要规范落实、高质量实施。浙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结合新方案的要求,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素养导向,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理指导,深入研究这门课程的课程规划研制、课程资源使用、课程教学组织,课程评价改革、课程教研组织等关键问题,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问题解决,让浙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得更稳、更远。

江志明对参加本次“新课程·新教材”专题研训活动的专家和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钱塘区在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钱塘区近年来大力推进“大实践”教育,加强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优势和进展。

活动邀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执行委员、杭州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华教授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副理事长、扬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潘洪健教授两位专家做学术引领。张华以《论素养本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主题,结合丰富生动的实践案例,带领老师们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代内涵。潘洪健以《新型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讨论》为主题,深入分析了研究性学习的历史演变、新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定位问题、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问题以及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误区与挑战。

活动中,来自全省各地市的教研室、学校代表围绕“课程规划与管理”“课程实施和教学”“课程与教学评价”三个主题进行交流与研讨,分别由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俞丽萍、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潘琦、温州市瓯海区教育研究院潘天真主持。

方凌雁以《新研究性学习:新方案背景下浙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再出发》为题做大会总结。

09.png

本次培训活动面向全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及学科带头人。作为一次培训者的培训,旨在促使更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进一步明晰2022年版国家课程方案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和要求,把握素养导向的课程要求;推动更多实践者探索这门不以“教教材”为目的的实践性课程,如何落实跨学科研究性实施要求。活动内容丰富详实,既有高校专家和省市课程建设负责人的专业指导,也有各地市、学校依托课程建设和实施中的经验分享以及案例交流。有助更多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认真领会培训精神,发挥教研优势,结合实际认真策划并落实本地的研训活动,着力将培训学习转化为持续实践的动力和机制,推动我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进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