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版入口
退出老年版

别样夏令营实现“文武兼修”

发布日期:2024-07-31 15:17    信息来源:钱塘新区报

“木工是一种传统工艺,也是中华民族工匠精神的延续。”窗外蝉鸣声声,室内一群孩子在老师指导下用心揣摩,静下心来动手做起“木工活”。

这是下沙街道早城社区于近日启动的“之江同心  融沙石榴红”之“小小翰林院”暑期夏令营,今年的主题是传承传统文化,让孩子们“文武兼修”。为期两周的夏令营活动中,小营员们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非遗木工手艺的精髓,感受传统武术的内在精神。

“小小鲁班”木工手作活动中,一个个木作“小白”成长迅速,几次课程下来便成了有模有样的小木匠。从一块块粗糙部件,到独具匠心的成品,小朋友们在团结合作中完成一次手艺与心灵的蜕变。

早城社区居民林先生说,女儿很喜欢手工课程,暑期参加这项活动,通过体验式立体艺术教育方式,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锻炼了耐心和协调能力,在玩中学,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女儿和我说,通过学做木匠活,才深刻体会到什么是工匠精神。”

社区党总支书记陈锦介绍,本期夏令营活动紧紧围绕“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主题,工作人员通过PPT演示各民族文化,讲述各民族红色故事,让孩子们深入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文化,鼓励青少年要用心学习体会,浸润中华文化,肩负时代使命。

国学课堂上,孙老师就书法的起源,书法中的楷书、隶书、篆书等书体的书法知识,怎样学好书法等内容进行了讲解,并手把手教学,让每个孩子都亲身体验到书法的魅力。通过一笔一画临摹练习,孩子们陶醉在毛笔书法的艺术魅力中,也感受到中国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

既要学文,也要习武。通背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为让学生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增强孩子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社区特邀巩式通背拳传承人阮建赢教练与孩子们面对面交流,让学生了解习武之道。

阮教练从最基本的抱拳礼入手,通过分解动作、讲解、演示等形式教授抱拳、推掌、冲拳等技巧。别看学员们年纪小、零基础,但是都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学得特别专注。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几轮认真练习,大家基本掌握了动作要领,一招一式显得有板有眼,充分感受到了通背拳的魅力。

看到孩子们专注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家长们纷纷喜形于色,居民刘女士说:“现代社会更要让孩子多了解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培养他们的团结意识和文化自信。”(记者 郭庚新 通讯员 蒋红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