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钱塘区消防救援大队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07-03 14:43 信息来源:区消防救援大队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化消防安全隐患治理。一是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行动。针对合理布局充停场所,规范充停建设场所,严格充停安全管理,开展电动自行车违规充停突出违法行为打击整治,推进消防安全监管智能化建设,强化消防宣传教育等6方面内容开展专项治理,截止6月底,消防管理组开展重点建筑充停场所消防安全排查3031处,排查率达到100%;打击各类违规充停行为,公布7起典型案例,办理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处罚301件,罚款17050元,累计曝光隐患单位93家。二是开展“生命通道”专项整治行动。对于餐饮、公共娱乐、宾馆饭店、医院、学校、养老院、家庭作坊、经营性自建房、九小场所采取果断措施,开展“拆窗破网”工作,截止5月底,拆除568家单位封闭式防盗窗,拆除整改1390处。对消防车通道、救援窗口以及消防救援操作场地实施醒目的永久性的标识化管理,特别是对下沙街道智格新怡家园和白杨街道碧景湾消防车道、登高面覆绿占用的隐患问题,制定“一区一策”,跟踪隐患闭环整改。三是开展“九小场所”专项整治行动。截止5月底,共排查小学校(小幼儿园、小校外培训机构)800家,小医院(小诊所、门诊部、小托育机构)1298家、小歌舞娱乐场所367家、小网吧109家、小旅馆835家、小餐饮21207家、小商店(商场、超市)17012家、小美容洗浴场所2945家、小生产加工企业515家。2023年12月20日至今,钱塘各街道和相关部门对全区“九小场所”排查发现隐患数65298处,整改隐患数50942处。
(二)加强基层应急体系建设。一是抓好日常执勤。严格遵守“3+1”组训与“8:2”训练时间,今年以来开展紧急逃生、沿6米拉梯撤离、黑暗环境下沿水带撤离等作战训练安全实战化训练96次,对辖区重点单位开展“六熟悉”累计796家次,对重点单位开展演练516家次,制作新预案15家,修订预案186家。每半月组织召开作战训练安全形势专题分析会,对半个月来作战训练安全情况进行研究讨论,对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累计开展分析会12次,作战训练安全大讨论6次,上半年以来对重大火灾和典型案例火灾开展战例研讨24次。二是强化应急处置能力。牵头组织政府专职消防员及区域性微站队员开展为期一月的轮岗轮训,由各消防救援站负责业务指导和轮训组织,开展技能训练、合成训练。每月通过实地拉动和视频督查的方式指导专职队、区域微站开展执勤战备检查。查执勤人员是否在位、装备器材是否可用、巡查检查是否落实,查接警调度、初战行动、战斗作风等方面行动是否专业,确保队员在执行任务时具备齐全的装备和安全保障,以便发生火灾时可以及时应对。三是全面发挥队站作用。持续推动专职队和区域微站加强开展日常消防巡查和宣传工作,结合近期电动自行车、拆窗破网等多个防火专项工作,明确巡查对象、巡查内容等工作清单,制定隐患查处工作流程,落实队员开展重点区域防火检查巡查工作,街道专职队及区域微站开展动态巡逻防控及夜间巡查共205次,累计查改火灾隐患979条,发放电动自行车、九小场所等宣传资料1.5万份,开展消防宣传培训活动43场。
(三)保持消防宣传高位态势。一是宣传“五进”常态化开展。通过开展“敲门行动”、一轮海报张贴、一场培训演练等形式深入住宅小区、工业企业、校园等场所开展消防知识技能培训77次、演练34次,敲门入户125家,累计受益人数8000余人,发放资料5万余份。充分利用户外大屏、滚动字幕等载体,在社会面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提示和案例警示宣传,累计播放1.5万余次;发动区域微站消防宣传巡逻车“进村入企”82次,提醒群众电动自行车违规充停、堵塞消防通道等危害。发放电动自行车、三清三关、九小场所等主题宣传单2.2万份。二是多媒介覆盖式宣传。积极搭建央、省、市、区四级“宣传布局”,开设专栏1个,曝光九小场所、电动自行车火灾案例以及分享整治经验等相关报道共计28条,曝光隐患单位93家。联合多家主流媒体开展高层火灾逃生、被困车内自救逃生等多个实验,媒体广泛报道,取得良好宣传效果。三是特殊节点针对性宣传。结合清明、五一、端午等节假日,大队宣传员深入沿街商铺、地铁站、综合体、农贸市场等多领域开展消防宣传活动共计11次,发放宣传资料、宣讲消防知识;巧借“3.15”消防产品宣传日、安全生产月深入金沙天街、医药港小镇开展宣传活动,为过往行人、商铺工作人员、企业员工普及消防知识,发放印有消防常识的纪念品,掀起消防宣传热潮。
二、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部分社会面火灾隐患依旧存在难以根治。一是工业企业多,存在违章搭建多、违规占用防火间距、消防车道等突出问题。厂中厂是工业企业整治的重点难点,由于房东多数只收房租、不管安全,厂与厂之间各行其是,严重缺乏防范意识等问题,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极易造成“大火聚灾”事件。二是自建房多,存在缺少必要消防设施、疏散楼梯不足、人员消防意识相对薄弱等突出问题,部分沿街商铺存在“三合一”现象,包括阁楼住人、车库住人以及商铺住人,隐患主要防火分隔不到位、缺少安全出口、安装防盗窗等问题。由于隐蔽性强,在排查整改后,容易出现“回潮”住人问题,隐患存在反复性。
(二)部分行业部门监管责任边界不清难以压实。一些行业部门对消防安全“综合监管”还存在理解不全面、认识不深的现象,不能够掌握消防法律法规,不清楚本行业系统消防工作职责和火灾危险性,不会主动引导行业单位开展有效的消防安全自查自纠工作。部分行业、区域未明确消防监管责任主体,例如,常见的沿街商铺、小旅馆、小餐饮、高层建筑、长租公寓等未明确行业主管部门。
(三)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面相对狭窄难以普及。目前已建成的区级消防安全教育基地和街道消防体验馆,从实际运用情况来看,参观率偏低,部分街道未建立常态化制度,组织单位、群众、特殊人群进行参观学习,存在长期闲置、只建不用等情况。消防安全工作由全社会齐抓共管,但行业部门、镇街过度依赖消防部门开展消防宣传,未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开展针对性消防宣传。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继续开展消防隐患治理。持续深化居住出租房、“九小场所”、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场所、工业企业五大领域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建立底数、隐患、责任三张动态清单。开展“九小场所”和居住出租房消防安全达标建设工作,12月底达到70%以上,严防“九小场所”“硬隔离”措施反弹导致“小火亡人”;持续推进高层建筑“生命通道”畅通工程,重点解决自动消防设施、消防供水管网损坏,占用消防通道、登高面等问题;在规模较大的人员密集场所推进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12月底达到70%以上;在劳动密集型企业重点整治违规动火作业、违法搭建影响消防安全、“三合一”等违法行为;发动基层力量常态化开展电动自行车随意充停排查整治,依法打击违规充停行为,12月底力争实现全区电动自行车火灾起数大幅下降。
(二)建强基层应急消防体系。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市安委会《关于印发杭州市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要求,推动基层应急和消防融合发展,应急消防管理站实现100%达标,健全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消防工作职责和运行机制,全面规范街道消防行政执法事项委托或赋权执法,有效提升执法质效。加快新湾消防救援站立项建设,推动义蓬专职队达标验收和区域新微型消防救援站提升改造。
(三)强化消防宣传培训教育。持续开展消防宣传月等主题活动,深入推进消防宣传“五进”,推动“五进”试点单位建设。用好消防科普教育基地、主题公园和消防队站等资源,广泛开展安全用火用电用气、保持“生命通道”畅通、应急疏散逃生等常识宣传,常态化开展“三清三关”,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持续做好“蓝翼志愿者”发动,针对“老、幼、病、弱”群体开展进门入户、结对帮扶,提升逃生能力。持续发挥火灾隐患曝光阵地舆论监督作用,形成浓厚的隐患曝光氛围。针对亡人和有影响火灾事故,制作典型火灾案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