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版入口
退出老年版

钱塘又传“双减”喜报 两校案例获省级荣誉

发布日期:2024-07-03 16:07    信息来源:钱塘教育发布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了第二十九、三十批“双减”优秀实践案例,共24项案例入选,其中区域案例4项、学校案例20项。杭州市钱塘区文清小学、杭州市钱塘区河庄小学案例双双荣登榜单。

文清小学案例——《课后服务观察团:保障校外资源高质量供给的创新实践》

优质课后服务的核心是优质资源,文清小学立足数智管理平台组建“四位一体”课后服务观察团,以清单式管理构建资源引入过程管理机制,在沉浸式评审中实现课后服务资源的优化与迭代,形成了一套从需求分析、资源配置到效果评估等环节的系统化管理过程,以深化课后服务工作,保障其高质量持续开展。

通过课程、师资、服务的三维管理,形成了涵盖课程设计、实施、管理的全学域全学程全学段式的可持续优化与发展的课后服务体系,使其成为学校高质量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文清小学课后服务资源引入与优化的创新实践有效提升了课后服务质量,学生兴趣浓、热度高、效果显,有效缓解了家长焦虑情绪和工学矛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质平台和重要契机。

河庄小学案例——《欢乐四点半:空间场域视野下小学非正式学习路径探索》

《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小学生课后服务这一重要的渠道要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其成效。”在中小学日常课后实践中,随处可见体艺门类的拓展课,即随处可见的正式学习,几乎“垄断”了小学学习生活,并呈现出学习内容局限、学习形式单一、目标指向过浓、学习后劲不足等现实隐忧。

基于此,“欢乐四点半”指的是从时间安排16:30-18:00固定时间段,在双减后进行全程学后托管的“黄金时间”内而设立的课后延伸的“第二课堂”。即学校自行开辟的“第二教室”学习场域,围绕非正式学习如何衔接正式学习,打造空间场域视野下的非正式学习“4+4+3”路径新探索,逐步探索出相应的指导性实施建议。

学校在课后服务中凭借学校系统化设计了四大场域,结合各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习过程,打造了“4+4+3”的课后非正式学习路径。将非正式学习目标指向“核心素养发展”,非正式学习过程指向“深度体验”,非正式学习内容指向“开放性实践”,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非正式学习新机制。

03.png

钱塘区“双减”成果继2021年底幸福河小学一案例,2022年幸福河小学、文思小学、月雅河小学、杭实外各一案例,2023年新湾小学、景苑中学、崇德实验学校、新围小学、幸福河小学、景苑小学,2024年听涛小学各一案例被教育部或浙江省发文认定、推广(14项)之后,上半年再度载誉而归。未来,期盼钱塘各中小学立足后“双减”时代,培育新样态成果,创造最优学高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