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第2405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6-07 10:39    信息来源:区教育局

民盟钱塘区支部:

你们在钱塘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巩固提升“钱塘优学”成效,加快建设教育强区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各位对钱塘教育的关心、关怀和关注,尤其是针对“钱塘优学”实施情况以及放大工作成效的有关建议,具有切实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作为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区教育局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努力将有关建议在具体工作中予以落实,发挥对钱塘教育优质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现就相关建议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一、“钱塘优学”阶段性成果

1.好学生全面发展结硕果。推进“大思政”“大健康”“大实践”等育人改革工程。培育包括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等在内的钱塘好少年3100余名,入选市思政一体化先行区,获评杭州市思政教育一体化先行区,承办全省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推进会,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经验做法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承批示肯定。区域整体学业水平跻身省内各区县中上游,文海、养正中考成绩保持市内领先。荣获首届全国合唱金奖等国家、省、市级体艺科评比一二等奖超500项次,文海中学培养输送的优秀毕业生获第19届亚运会自行车团体竞赛金牌。投用区内首个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工作成效在全国劳动教育论坛上作推荐介绍。

2.好教师全心育人再提速。深化“名师名校长”引育工程。引育区级及以上优秀教师近1700余名、占教师总数的26.6%,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特级教师等省级以上拔尖教育人才百余名。荣获市级以上教育教学专业评比奖项超千余项,再夺国家级基础成果奖二等奖。深化“1+2+4”(1名校级干部、2名中层干部、4名骨干教师)干部教师组团式跨片交流培养,基本实现“校校有省级名师”“科科有市级优师”“级级有区级良师”。

3.好学校全域遍布展新颜。推进“名校名园”打造工程。近两年新投用学校项目23个,新增“钱塘印记·美丽校园”30所。撤并“老旧小”薄弱学校5所,公办园托管低端民办园8所。自主培育文海、养正、启成、学正等基础教育品牌学校,引入区内外优质资源挂牌成立浙财大附校、杭电附校及崇德实验学校等新优质学校。新增教育部国防教育示范校、省首批清廉学校示范校等市级以上名优特色学校百余家次,省现代化学校、省一级园等省级名优学校实现7个街道全覆盖。

4.好服务全程优享入民心。推动“护眼灯中小学教室全覆盖”等23项省市区民生实事件件落地。新增幼儿园托位超1200个;全覆盖建设村社老年学堂,荣膺全国首批“智慧助老”工作案例2项。荣获市终身学习品牌等荣誉20余项,终身教育学习成果保持省市领先。上线“入学一点通”2.0,累计实现5万余名适龄儿童入转学“掌上办”“不用跑”。承办全省中小学午休躺睡现场会,舒心躺睡“钱塘十法”获卢山副省长批示肯定。

5.好环境全息保障见实效。党政、家、校、社合力抓教育体系机制基本成型,领导专家进校入园授课讲学超千余人次。钱塘教育视频号精彩上线、累计浏览量破百万,群众教育满意度持续提升。“钱塘优学”阶段成效获登省委信息专报,并在第五届全国思维型教学大会、第二届之江教育论坛等高端平台作典型发言。市内率先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高分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级评估;省公共服务“学有优教”专项年度考核居于全省第一方阵;代表区域教育综合竞争力的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稳居省市前列。

二、本项提案的针对性落实

1.以改革之姿,促内涵发展。一是加强学校管理建设。依托《章程》建设和发展规划,开展两轮专题论证,切实强化规范办学,有效执行国家教育政策方针,落实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目标。二是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党建学习机制,组织每月一次校级管理人员专项培训,引导树立系统治理思维,开展学校管理评估,促进教育规范治理。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未来教育家”培养计划、全域教师发展研修等途径,推动区级、市级骨干教师率分别提增7个和2.5个百分点,逐步构建良好教师发展生态。四是加强课程改革创新。围绕学校课程方案的优化设置,开展学校课程实施方案评估论证、课堂教学改革样板课示范课评定、示范性学科团队评审等活动,建立10个试点校、20个示范学科、100个示范课,促进全域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持续提高。

2.促多方协同,强教育合力。一是健全协同共建机制。由宣传、教育部门牵头,出台“钱塘红潮”大思政育人工程实施方案,联合属地14所高校、46所中小学成立“红潮”区校思政联盟。推动构建党委政府领导、大中小学协同、家庭参与、社会支持的“四位一体”工作格局,落实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高校明确教育任务。二是强化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管理。完善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报备制,除区级白名单外的进校园社会事务采用“凡进必审”“一事一审”。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严禁要求学校、师生、家长承担与教育没有实质关联的调查测评、网络投票、普查统计、信息填报等任务,持续为学校和教师松绑减负。三是厚植家校共育氛围。由民政、关工委、妇联、教育局联合组建,并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借助智慧家长大讲堂、家长讲师团等载体,开展“家庭教育之星”评审认定,切实保障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落实。四是完善心理保障机制。建立教育、疏导、筛查、预警、建档及针对性帮扶的闭环操作,并落实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配置,中小学教师持心理健康B证率达70%,为学生身心两健筑牢基石。五是重视劳动实践教育。突出实践导向,立足全省制造大区、智造强区特有基因和美丽乡村特有资源,围绕红色根脉、智能制造等钱塘特色主题,依托社会资源开辟三类20个劳动综合实践基地,推动四至八年级学生开展一年一周的寄宿实践活动。通过学农、学军、实践性体验、项目化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3.守育人使命,强资源体系。一是优化教育人才培育机制。推行教育专业人才认定机制,三轮共认定特级名师18人,一层次名师97人。建立名师工作室107个,引领1200余名学员专业发展,并将教研员名师工作室、乡村名师工作室针对性落户江东。推行名师金课、学科精品课辐射与示范,促进全域教师专业发展。二是开展数字化教学体系建设。建立学后托管管理、学生评价管理、学业在线分析等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数字化教学、在线答疑、网络学习等方面实现多平台多途径运作模式,提供学生即时可学、多样学习的便利。三是聚焦新课程推进新改革。落实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研究。加强中考改革探索,形成命题研究、实案研讨、试做试测、分析反馈、靶向调研为一体的中考研讨提质体系,助力教育改革和中考提质。五是实施学校文化提升行动。以品牌化办学为指导,依托名校集团化办学大背景,强化一校一品,彰显办学特色。新增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省现代化学校等市级以上名优特色学校60余家次,累计获评部、省级“双减”优秀案例13个,办出杭高启成学校、幸福河小学等一批百姓有口皆碑的新优质学校,不断提升教育文化内涵水平。

2024年是“钱塘优学”综合提质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关心扶持下,钱塘教育将进一步提升优质均衡水平,努力擦亮“钱塘优学”共富金名片,为高水平建设产业新城、高质量打造一流新区贡献更大的教育力量。

杭州市钱塘区教育局 

2024年5月31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