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版入口
退出老年版

暑假即将开启 请收下这份防溺水“安全锦囊”

发布日期:2024-06-21 09:58    信息来源:钱塘新区报

“带孩子去游泳的时候,不要去水库、湖泊、江河等危险水域,而要去游泳馆!”近日,钱塘区飞鹰公益服务中心的队员们来到知行幼儿园,围绕“远离危险水域”“如何正确施救、如何自救”等主题,以知识宣讲、现场模拟等方式,为孩子和家长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安全讲座,提升其防溺水安全意识和施救能力。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中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们也即将开启暑假生活,但同时,溺水事故也将进入高发季。

为呵护孩子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区减灾办、安委办联手区教育局,动员辖区内公益救援队伍,前往中小学、幼儿园等,举办多场防溺水、防中暑等相关的宣教活动,为孩子和家长们送上暑期“安全锦囊”。

防溺水工作重点在预防,区飞鹰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胡平表示,游泳时应遵守“六不”原则,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下水施救,拉起心中的安全“警戒线”,保证自身安全。

“许多溺水事故都是在孩子脱离家长视线后发生的,当家长带领孩子在水域附近游玩时,要时刻保持警惕,确保孩子始终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一旦发现孩子有危险行为,应立即制止,避免悲剧的发生。”胡平说道。

在保持警惕的同时,也要掌握必要的等待救援和自救技能。一旦落水,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减少溺水损害。家长自身也应学习基本的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救助孩子。

如何进行施救?发现溺水者后,应大声呼救,寻求附近人员的帮助,并立即拨打110、120,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在专业救援到来之前,条件允许时,可向遇溺者投递竹竿、衣物、绳索、漂浮物等,将遇溺者拉回岸上。

专业人士特别提醒,一般情况下,不推荐多人手拉手下水进行救援,这种做法仅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才可考虑。若确实需要下水施救,施救者应当从溺水者的背后接近,一只手从其腋下插入并握住其对侧手臂,或者托住头部后采用仰泳姿势将其拖上岸,以避免被溺水者紧抱导致危险。一旦溺水者被救上岸,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立即清理其口鼻中的异物,随后按照A-B-C心肺复苏法(即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进行急救,直至其呼吸脉搏恢复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近年来,钱塘区构建了应急队伍、消防队伍、公安队伍共同参与的联动救援机制。目前,全区已建成24个区级微型消防救援站,7个街道均建立起不少于50人的应急队伍,并打造7支社会救援队伍,各街道根据区域特点划分2-3个片区,基本形成“5分钟快速救援圈”,倾力守护市民生命健康安全。(记者 陈晓 通讯员 俞怡 万丹华)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