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之城EOD项目入选省级试点名单
发布日期:2024-06-19 16:06 信息来源:钱塘新区报
原标题:生态保护与产业开发并排跑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江海之城EOD项目入选省级试点名单
如何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探索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日前,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浙江省分行联合公布浙江省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名单,我区“潮起江海、智涌钱塘”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名列其中,为全市惟一。
什么是EOD?它是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cology-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将公益性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实现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
简而言之,这是生态环境治理的创新性模式,以生态环境治理提升产业开发价值,以产业收益反哺生态环境治理,既能够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也能够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互促互进,达到双赢。
根据规划,该项目区域范围为钱塘区江海之城核心区域,面积8.54平方千米。项目由江海之城建设管理办公室牵头统筹,与市生态环境局钱塘分局、区建投集团统筹推进,项目总投资为28.4亿元,建设周期为3至5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建设期3年、产业开发项目建设期5年)。
面对如此大规模、周期长的项目,项目具体如何推进?江海之城目标明、思路清、措施实。
项目锚定将江海之城打造成为湖城相依、水脉串珠、人水和谐的共富共美的城市单元典范的目标。“我们结合江海之城特有的绿色生态本底和丰富的水系资源,共设置河湖水质提升工程、江海智慧科创孵化中心和农业休闲体验园三大板块。”江海之城建设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生态治理是项目实施的根基。像河湖水质提升工程围绕东沙湖水系,将提升区域内水质净化能力,完善污水管网和泵站、闸门建设,增设生态沟渠、生态田埂等,实施雨水排口生态化改造工程,减少农田、城市径流等污染,从源头上减少入河污染物。
针对区域内水生态系统脆弱、自净能力差的问题,该工程将对区域内河道实施清淤、修复、活水工程,完善闸坝生态流量保障调度机制,新建补水净化设施、河湖生态缓冲带、人工湿地等项目,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让河湖“长治久清”。
本项目建成后,江海之城将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营,让区域水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确保区域河道断面水质达到四类,达成“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总体目标愿景,形成“水网+湿地+公园”的绿脉格局。
“同时,我们将着力打造南沙大堤北生态农业项目、江海文化长廊和湖畔中心公园等项目,结合江海之城特有的生态本底,围绕南沙大堤北生态农业区块,打造具有钱塘特色的农文旅生态休闲空间,丰富市民生活,让市民共享绿色发展成果。”江海之城建设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传统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具有公益性强、收益性差的特点,如何增强项目的“自我造血”能力,实现增收?
“我们计划开发关联产业,打造江海智慧科创孵化中心项目,新增办公面积超15万平方米,吸引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聚,形成未来产业集群。”江海之城建设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补充道,项目将按照绿色低碳办公园区标准建设,引入的产业均属环境污染小、发展前景好、项目收益好的关联产业,从而保证优质的生态环境带动产业发展,产业收益反哺环境治理,促进二者深度融合,增加收入。
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于哪里?除借助于EOD项目金融支持政策支持外,项目拓展生态环境项目融资渠道,通过企业投资、低息贷款等多种投融资方式,完全市场化运作,不增加政府债务。
下一步,钱塘将扎实推进项目实施,保证项目早建设、早投用,以优质的EOD项目建设,助力钱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城。(记者 陈晓 见习记者 和金全 通讯员 张吉 祝全清 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