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雨露”工程护钱塘“幼苗”健康成长
发布日期:2024-06-17 09:27 信息来源:钱塘新区报
“安全生产月,可以组织孩子们到消防主题公园参观。”“暑假快到了,去临江街道萧东村参加印章活动和手工制作,孩子们肯定开心。”近日,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区未保中心)内,来自浙江工商大学、浙江树人学院的大学生们聚在一起,为辖区儿童特别是困境儿童谋划活动。
3月下旬,区未保中心正式成立向阳同行社交支持服务队,选拔的17名在校大学生经过培训后上岗,精准配对14名困境儿童,开启关怀与支持工作,至今累计服务时长超过320小时,服务96人次。
区民政文旅体局从全区流动儿童的安全、健康、课业、陪伴等需求入手,结合钱塘社会工作高等院校资源丰富的特点,整合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资源,采取“城市支教”的模式,依托社区已有的儿童之家、未保站等场地设施,常态化开展非户籍流动儿童社会支持项目。向阳同行社交支持服务队的成立,标志着钱塘在关爱困境儿童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我们今年重点推行五大服务工程,洒下‘阳光雨露’,全方位为钱塘‘幼苗’成长保驾护航。”区民政文旅体局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科负责人介绍,五项工程中,规范运营品质工程的核心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数字化水平,统筹数字赋能和信息化建设,实施质效评估;精细服务品质工程深化“一人一策”工作,加强对街道、村社的督导;五社联动品质工程侧重聚合护童公益力量,大力发展儿童社会工作;专业提升品质工程主要加强对“儿童主任”队伍的专业能力提升指导,组织开展儿童主题活动;创新赋能品质工程瞄准打造具有钱塘特色的“慈善护童”品牌项目这一目标,持续深化“一镇街一品牌”建设和非户籍流动儿童服务品牌创新。
“阳光雨露”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人”的作用很关键。关心关爱流动儿童,重点关注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散居孤儿、残障儿童,日常工作中,“儿童主任”不仅为“幼苗”送上节日和假期关怀,还会开展心理筛查、社交支持一对一、融合成长活动。
6月初,区未保中心启动年度“儿童主任”培训,邀请浙江省儿童福利协会社会心理专委会专家主讲《家庭监护能力评估工作方法》,为区内“儿童主任”提供专业指导。
“除了培训,这本手册也为‘儿童主任’提供了有力支持,开展未保工作更方便了。”工作人员拿出一本《钱塘区儿童主任资源手册》。此前,区未保中心广泛搜集街道资源、媒体平台工旅信息,还进行线上确认与实地考察,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翻看手册,内容涵盖钱塘区内各类活动场地信息,从大型公共活动场所到社区小型游乐设施,从室内活动空间到户外运动场地,皆详尽记录。各个场地的特色、地理位置、开放时间、预约方式等关键信息,也一应俱全。
“无论是组织亲子游、户外拓展还是文化体验,都能轻松找到适合的场地,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河庄街道建设村“儿童主任”高方丽如获至宝。(记者 郭庚新 通讯员 刘伟 田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