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第2409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5-27 14:42 信息来源:区教育局
罗冬娇等委员:
各位委员在钱塘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强校园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工作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应急救护工作,推动钱塘区“人人学救护·师生共健康”专项行动取得实效,我局拟定了《“人人学救护·师生共健康”行动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学生应急救护培训率显著提升。各中小学校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普及100%。学生军训中战场医疗救护训练100%。高一新生入学军训阶段完成不少于4学时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从2024年开始对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学生培训时间由学校自行确定,普及培训一般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校本课程等课程中安排。
(二)教职工救护培训力度不断加大。2024年底校医、体育教师救护员或CPR+AED专项培训取证率达到100%,班主任救护员或CPR+AED专项培训取证率达到50%,中小学教职员工接受救护员公益培训的师生比例原则上不少于1:50(约1250人)。高中阶段学校接受救护师资培训100%全覆盖,所有学校教职工应急救护知识普及100%。到2025年,班主任救护员或CPR+AED专项培训取证率达到80%,中小学教职员工接受救护员公益培训的师生比例原则上不少于1:20(约3100人)。
(三)应急救护服务阵地和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重点建设一批生命健康安全教育体验馆,推动“校园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坊”“博爱校医室”建设,全区至少建设3家及以上“博爱校医室”。2024年底,中小学AED配置率达到100%,学生人数1500以上学校AED配置2台以上,增强校园应急救护服务能力。
二、主要举措
(一)分阶段推进学生培训。按照每学年不少于2课时的标准将应急救护培训列入学生培养计划,初一、初二年级每学期各安排2个课时,初三年级第一学期安排2个课时。小学阶段,重点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避险知识科普宣教,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中学阶段,重点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学生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成人学校(社区学院)根据教学内容、学员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救护持证培训。
(二)有重点开展教职工培训。将救护员取证培训纳入学校教职工专业发展培训和岗前培训。每年分批次组织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宿舍管理员、保安等重点教职员工参加应急救护持证培训。区红十字会每年面向教育系统举办应急救护师资初(复)训班,为学校培养应急救护师资,提高学校自主培训能力。鼓励取得应急救护师资证书的教职员工在校内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培训时间纳入课时管理。
(三)多形式安排课程设置。中小学校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校本课程等,采用课内课外、线下线上形式多渠道普及学生应急救护知识。以“双减”为契机,将应急救护相关内容纳入学后托管服务课程,探索开展以应急救护为主要内容的全生命周期安全教育研学游、夏令营等。发挥各类家校沟通平台作用,动员家长学习掌握救护知识。
(四)多渠道完善救护保障。通过财政拨款、爱心捐赠等方式筹措经费,为各中小学校配备急救箱、AED、应急救护一体机等急救设备,同时进行设施使用培训。鼓励师生联动,依托救护服务阵地,组建校园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开展应急救护相关志愿服务,加强技能训练和实战演练,参与赛事活动保障,提高应急救护能力。
目前全区应急救护工作由区卫生健康局、区红十字会牵头,我局积极配合卫生部门,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学校应急救护工作,将应急救护培训作为学校健康教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负责督促、协调学校组织师生参加应急救护培训,为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目前已申报完本年度1500多名教职工持证培训任务,将由区红十字会指定杭州市急救站城东分站提供培训工作。并由杭州市急救站城东分站进入各中小学进行急救知识普及类培训。
负责辖区内学校应急救护持证培训及日常普及培训的业务指导,全力做好救护师资的培训、考核、发证和管理工作,负责AED安装建设。学校要将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纳入教育教学体系,统筹安排,制定具体培训计划,充分发挥学校红十字会的作用,认真做好参训师生的组织和档案工作。
(三)畅通渠道,加强保障。应急救护工作是一项事关民生的重要工作,区教育局、红十字会、学校要积极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拓宽社会爱心捐赠等多种渠道,为“人人学救护·师生共健康”专项行动顺利开展,圆满完成行动目标提供必要保障。坚持公益原则,不向受训方收取任何费用。救护师资培训由区红十字会培训经费和区财政经费保障。
杭州市钱塘区教育局
2024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