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寻“新”|从“西子是谁”到“全球唯一供应商”,西子航空与国产大飞机一起搏击长空
发布日期:2024-05-22 17:52 信息来源: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
“新”是什么?它可以是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可以是浙商群体风雨中的思考,还可以是政府部门勇闯新路的新举措。
一年之计在于春,钱塘实干开新局。潮新闻客户端和钱塘区委宣传部共同推出《钱塘寻“新”记》策划,带你寻“新”追“新”,竞逐春光里的发展“新”意。
从乘槎泛天河到嫦娥奔月,从飞车、木鸟、风筝、竹蜻蜓到火箭,千百年来,中国人“逐梦九天”的梦想从未消逝。
今年2月,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走出国门,亮相2024年新加坡航空展的飞行预演,带着“钱塘造”翱翔蓝天——这架大飞机上的RAT门(应急发电机舱门)和APU门(辅助动力装置门),正是由位于钱塘的浙江西子势必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子航空)参与研发制造。
2009年西子航空成功中标C919项目,成为9家机体结构供应商中唯一一家民营企业。此后,西子航空深耕航空制造领域,在多个飞机配件制造端做到全球唯一供应商,成为了中国民营航空制造领域的“领头羊”。
从“西子是谁”到“全球唯一供应商”
细细算来,曾经造农机配件的西子在航空制造这个高端领域已走了15年。从零起步的西子航空,也经历了不曾想到的艰辛。
2013年,西子航空首次接到了全球第三大民用飞机制造商庞巴迪的业务订单——为Q400飞机提供腹鳍部件。
当时西子航空已在钱塘投资建设航空零部件新厂,取得了一个个的特种工艺认证,也吸引到了国外航空制造企业的注意。
“但这些外企依然会问,西子是谁?”傅云是西子航空总工程师, 2009年加入到西子航空研发团队,一路见证着西子航空的成长。“国际合作是最接近成功的时候,也可能是最接近失败的时候。”
2014年1月,傅云带着产品样件,满怀信心地飞往加拿大交付验货。正值北半球的冬季,加拿大的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
“下飞机时根本想不到还有比气温更冷的事。”傅云幽默地说,验货时客户打着手电一一检查,3米长的产品被指出了100多个缺陷,“我一直说sorry说得自己都抬不起头,心里极度地难过。”
知耻而后勇,他当场立下军令状:“我们交付的第二件产品一定合格。”之后他顶着12小时的时差,这边刚与客户沟通完产品问题,那边便连线国内团队进行线上开会,整整5天不曾睡过一个整觉。
经过半年的整改提升,当年8月第二次交付的产品完全符合客户要求。“老外冲我们竖起了大拇指,夸奖中国人学习能力强也足够敬业。”傅云说,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墨西哥企业身上,而后者用时18个月。
到2015年,西子航空已成为该产品的全球唯一供应商。时至今日,西子航空还是空客A320机翼小肋全球唯一供应商、A320机翼大肋的中国总装线唯一供应商、A220飞机前起落架舱部件全球唯一供应商、波音737驾驶舱内饰件全球唯一供应商。同时,A220飞机驾驶舱地板梁部件占有全球2/3市场份额、A320飞机前起落架舱部件和前货舱门框部件上占有全球1/3市场份额。
数据统计显示,去年西子航空为空客提供了65万个零部件。可以说,目前全球约80%的新商用飞机上都有“西子造”。
每一个飞机配件都要精确到0.01毫米
走进位于杭州前进智造园的西子航空生产车间,你能看到工作人员忙着对产品进行三坐标精密测量。
三坐标测量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测量方法,能够精确测量出零件的尺寸,包括直径、长度、厚度、孔位置、角度等,确保每个零件都符合设计规格。
“飞机配件只有合格和报废两个标准,每一个产品都要精确到0.01毫米。源头上的一个小差错,带来的损失是指数级别的,哪怕是残留的一颗小铝屑没清除,就可能造成几万甚至几十万美元零部件的整体报废。这不仅仅是材料的损耗,还包括时间和人力上的浪费。”在傅云的办公桌上就有一个特殊的摆件,是一个失败的飞机配件。
那是2014年11月,由于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导致这一批次的产品无法通过合格检验,最终该批次配件被全部销毁。而他留了其中一件摆在案头,用以提醒自己,航空制造只争毫厘。
截至目前,西子航空已获得欧洲空客、美国波音、加拿大庞巴迪、中国商飞、中航工业五大世界航空制造巨头的344项特种工艺资质认证,形成了完整的航空零部件制造体系和资质,成为中国民营商用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之中的佼佼者。
2019年,西子航空迎来了发展历程上的新起点:与美国势必锐这一全球最大航空零部件制造商合资合作,从而引进了势必锐承担的A320机翼前缘及后缘零组件以及A220机翼及机身零组件制造转包业务,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即使是在过去最艰难的那三年,我们依然不计成本确保产品质量并按时按量交付。”傅云不无骄傲地表示,因质量稳定、交付及时的绩效表现,西子航空在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次获得欧洲空客“挑战者供应商”荣誉称号,2022年获得欧洲空客全球供应商“可持续发展奖”前三甲,也是国内唯一收获该奖的民营企业。
深耕技术突破,西子航空想要飞得更高
自从去年9月被提出以来,有关新质生产力的讨论就不断展开。新质生产力,简单说就是以“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
在傅云看来,航空制造天然属于这一概念范畴,也处处体现着新质生产力。
航空制造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皇冠”,对技术能力和制造体系的要求都非常苛刻。举例来说,西子航空参与研发的C919两扇舱门——RAT门和APU门。其中,RAT门位于飞机头部下方,是飞机上唯一一种可以在高速飞行过程中打开的舱门,需要和飞机100%契合,结构相当复杂,涉及30多种航空特种工艺技术,西子航空为此开展了十数年的技术攻关;而APU门位于飞机尾部的高温区域,需要具有耐高温、阻燃和耐烟等特性,西子航空研发团队进行了上百次实验,研发过程持续了四五年。
如今,西子航空拥有近800名员工,1个碳纤维复材零部件生产基地和1个“零碳”金属零部件生产基地。
“航空航天产业拥有天然的科技属性,它需要高精尖的设备,对材料的要求严苛,业内更有着一克重量一克黄金的说法,”傅云说,航空制造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借助大数据的收集应用来推动产业进步,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辅助支撑。
去年,西子航空旗下三家子公司首次实现全面盈利,眼下企业的订单纷至沓来,已排到了明年。与此同时,西子航空也渴望飞得更高。
“立足自身能力,加大国际合作,不断丰富产品生产线的同时,让越来越多核心配件也能实现本土化生产。”傅云透露,西子航空现已参与到国产发动机短舱关键零组件的研发。
短舱被称为飞机核心装备发动机的“房子”,它不仅是发动机的保护罩,也是飞机飞行的关键技术,其设计制造关系到飞机性能、操作安全、系统可靠性、重量、成本等关键航空技术,属于被国外公司垄断的技术之一,目前全球范围内仅有三家企业能够制造。
西子航空正是要与国内航空制造企业一起,携手解决这些需要技术突破的问题,助力中国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
12年前,西子航空选择在钱塘建厂,彼时周边处于一片待开发的状态,虽然利于航空制造产业,但人烟稀少。而现在西子航空不再孤单,坐落于前进智造园内的杭州钱塘(新)区航空航天新产业平台,是杭州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截至目前,这里已集聚各类航空航天企业40余家,涵盖航空零部件制造、通用航空制造、无人机制造等多个领域,设有浙江大学航空制造高端装备研究中心、浙江省飞机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创新载体。2023年,钱塘全区航空航天产业产值6.5亿元,同比增长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