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钱塘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4-03-07 16:02    信息来源:办公室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和建议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围绕“两场硬仗”部署要求,大力开展“开门红半年好全年旺”经济攻坚行动,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经济运行整体呈现企稳回升、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GDP同比增长4.2%,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8%,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9%。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钱塘新区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产业新城的意见》,《杭州钱塘新区条例》发布实施;经开区连续三年保持全国第九、全省第一;数字经济和永农集中连片整治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工作入选省级试点并获李强总理调研肯定;圆满完成亚运服务保障工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高质量经济大盘更加稳健

1.工业经济稳中有进。聚焦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主平台目标,连续两年获得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夺得首批“浙江制造天工鼎”,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3%。加快培育“车药芯化航”五大产业集群,集成电路跻身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汽车产业链入选省级“链长制”示范试点,数字安防与网络通信、现代家具与智能家电入围协同区名单。启动“中国医药港”建设,落地全市首个合成生物科创园。打响“长三角制造业元宇宙中心”品牌,成功创建省级两业融合示范区,数字经济综合评价连续两年居全省第四,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2.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大力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召开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大会,积极推进服务业企业培育,6家企业获评省级服务业领军企业。金沙湖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区获评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杭州深国际华东智慧物流城获评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全面落实市区两级总部经济政策,认定市级总部企业42家。举办夜钱塘、嗨购节等促消费活动,带动汽车、美妆等销售近50亿元。金沙湖商业街荣登杭州十大夜地标、浙里名街TOP10榜单。

3.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5%,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深入推进农民增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7525元、增长6.3%,城乡收入倍差缩小至1.43,全市第一。成功承办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杭州市主场活动、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交流会。荣获省第四届“河姆渡杯”粮食生产先进区、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绩效评价优秀区。

(二)高能级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1.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实施“153”招商行动计划,组织日德新等境外招商10批次,北上广深等20余个城市敲门招商超900家次。成功举办健康中国—2023生命健康产业跨境合作“钱塘对话500强”、欧盟企业浙江行等活动20余场次。全年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亿元以上项目100个,落地亿元以上项目61个。其中,招引世界500强企业项目2个,上市公司、专精特新、独角兽(准独角兽)项目6个。

2.有效投资量质齐升。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700亿元、增长30.8%,荣获全省季度投资赛马激励。五大结构性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建安投资增速全市第一。重点项目加速推进,16个省“千项万亿”项目投资完成率达222.1%,9个“152”省市县长项目落地率100%。

3.产业空间保障有力。实现城镇单元详规全覆盖,新增工业用地21.7平方公里、商业服务业用地2.2平方公里。腾笼换鸟攻坚有效,获全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考评第一档,“亩均论英雄”改革入选全国专项创新优秀案例。工业综合体建设有序推进,“供地”“供楼”双轨并行,开工、续建工业综合体21个、300万平方米,新增产业空间143万平方米。

4.市场活力持续增强。企业梯队建设稳步推进,鼎龙科技成功上市,景杰生物顺利过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3家。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和新一轮“千名干部助千企”活动,创新推出企服直通车,召开政企恳谈会30余场,解决问题诉求1086个。出台经济高质量发展“66条”、稳岗促产“新十条”等政策,全年落实各级产业扶持政策资金超40亿元。

(三)高水平创新生态更加完善

1.创新能力不断攀升。聚焦建设钱塘科学城,加快高能级科创平台矩阵建设,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所获批中央事业单位法人,省飞机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全区创新指数253.6,蝉联全省前五;R&D经费投入强度达5.16%,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二。着力打造环大学城创新圈,入选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48个项目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钱塘科技创新中心2项成果入选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优秀案例。

2.创新成果转化提速。构建“1+6+X”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综合体,成功纳入杭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四个试点区之一。做深“博士入企”品牌活动,匹配入企博士42对,落地技术转移机构10家。实施“科创+”计划,推动钱塘科技创新中心与杭电、计量等共建创新联合体。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引进校友经济项目185个。

3.创新环境加快改善。科技创新动力强劲,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省前列。推出“@创钱塘”品牌,打造“一类事”科创服务场景,科创板块累计服务企业611家,办件量684件,办结率100%。启动“企业创新积分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完成钱塘区创新积分指标体系搭建,开创创新积分应用场景,推广“企业创新贷”,企业创新积分制获批科技部试点。推进人才资源集聚,全年新认定E类以上人才1750人,落地高层次人才项目65个,获评杭州工匠3人,新引进35周岁以下大学生3.6万名。

(四)高效能改革开放更加深化

1.增值化改革打响品牌。强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启用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和产业服务驿站,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并在全省复制推广。改革攻坚及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获评全省最高“五星”评价。生物医药“六链融合”发展模式、以增值化改革构建为企服务新生态入选全省最佳案例,入围数全市第一;产业平台嵌入式驿站做法入选省级“微改革”项目库。

2.重点领域改革走深走实。实施企业降本减负等十大专项行动和企业人才“自主评”等N项微改革,科创企业上市知识产权加速“一件事”获批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建设试点。创新打造“钱塘技工”平台,在全市率先试点居住证积分常态化受理。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实现6个新划转综合执法领域首案覆盖,18个执法事项首案突破,覆盖面同比扩大75%。

3.自贸区建设硕果累累。以“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为牵引,积极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特色集聚区,自贸区获批以来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71项,其中入选国家级创新案例3项、省级创新案例9项,成功获评省制度创新考核优秀单位。启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双自联动”试点,开工建设杭州国际数贸港,落地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商品“跨关区退货”模式试点、全国首个超期退货试点和全省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试点。全面启用浙江省特殊生物制品一体化通关平台,推动入境特殊物品安全联合监管机制试点。

(五)高品质共富成果更加丰硕

1.共富标志成果加快打造。构建“一老一小”全链条服务体系,新认定区普惠性民办园23所,普惠率96.93%;新增托育机构5家,普惠托位530个;创建国家级老年友好型社区1个,市级示范型老年友好社区2个;新增康养联合体5家。聚焦强村富民,创建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村2个,在全省率先试点共富农房租。全年成功创建省级共富观察点1个、省级最佳实践1个,市级共富试点、最佳实践4个。

2.科教文卫体迅速发展。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省级评估“双通过”;全面推进“钱塘优学”三年行动,投用中小学、幼儿园7所,新增学位3000个,挂牌成立高校附属学校5所。高分创成省健康促进区,浙医一院钱塘院区开工建设,杭州康复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正式运营,健康浙江、健康杭州考核连续五年获评优秀。实施“书香钱塘”工程,全民综合阅读率达96%,居全省第一;投用金沙湖大剧院,区图书馆、非遗馆项目顺利推进;杭州钱塘女子半程马拉松获评国家级金牌赛事。

3.重点领域保障不断巩固。全省率先实施人才共有产权房试点,完成人才共有产权房配售1358套;建成保障性住房3.5万套,累计回迁安置超1.1万户,回迁安置完成率居全市第一。做好退役军人保障,举办区退役军人线下专场招聘会5场,荣获“2023年度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信息宣传先进集体”。全面落实兜底保障,聚焦重点群体联动帮扶超2.8万人次,实现就业超1.1万人。

(六)高标准城市建设更加宜居

1.亚运服务保障圆满完成。成立“一办十二组五专班”和“1+5+3+X”赛事指挥体系,统筹推进场馆建设、赛事保障和城市运行等工作,顺利承办6大项64个小项赛事共382场比赛,产生金牌64枚,钱塘轮滑中心被亚洲轮滑协会授予“杰出贡献奖”荣誉称号,获亚组委省部级先进集体表彰。深入实施“迎亚运”三大提升行动,圆满完成4条风景线41大项140小项任务,亚运江滨主题公园等重点项目精彩亮相,艮山东路过江隧道工程获评“美丽杭州迎亚运”城市环境品质提升“赛马”第一名。

2.城市品质显著提升。统筹推进“一带两城”建设,东部湾城市新区风貌区获得2023年第一批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金沙湖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钱塘田园江东县域风貌区获得2023年省级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荣誉,新湾街道、临江街道获评现代化美丽城镇市级示范镇。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S211头蓬快速路、钱塘高铁枢纽等启动建设,杭绍甬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市首个千吨级内河码头通航开港,全市首条智能网联公交上线试运行。高水平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培育省级和美乡村达标村12个、特色精品村2个、示范乡镇1个,创建省级未来乡村1个。

3.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积极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印发钱塘区五水共治夺鼎方案,223个地表水监测点水质稳中有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着力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全年光伏新增并网较上年提速80%;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通过国家终期验收。入选第三批省级减污降碳协同区县试点,临江高科园入选省级减污降碳协同园区试点。

(七)高要求社会治理更加巩固

1.平安建设稳步推进。围绕“平安护航亚运”主线,持续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钱塘,“平安e查”项目入选2023年省政法工作现代化创新引导项目。平安法治“三联三进”工程取得较好进展,打处侵企案件32起,破获系列串通投标案件在全省专题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检查各类企业(场所)15.36万家次,加大欠薪违法行为联合惩戒,守住“劳有所得”底线。

2.基层治理不断深化。建设并实体化运作区社会治理中心,积极打造社会治理主阵地。构建“1+3+N”基层治理网格体系,设置全科划分网格706个、微网格4067个,打造网格员队伍、街道综管队伍、专业执法队伍3支重点力量。深化基层智治数字平台建设,以“一网统管”为载体,加强数据归集和任务流转处置,推动“141”体系与基层智治综合应用有效贯通和衔接,接入省市区三级应用23个,开发街道及以下应用3个。

3.清廉氛围持续浓厚。多领域拓展清廉单元建设,推进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税务、生态环保、工程、楼宇等领域清廉阵地建设。融合高校、青年优势元素,常态化运行“清廉高地联盟”,开展“清气满钱塘·开学第一课”。实施示范点创建“5020”计划,投用钱塘清廉家风馆,打造干部、群众参观打卡廉旅热地。创建20个清廉示范点,清廉园区案例入选第四届“基层清廉建设(浙江)十大创新经验”提名奖,河庄街道新围村获评市清廉村居特色样板。

二、2024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及任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我区“建设产业新城、打造一流新区”的突破之年。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一以贯之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坚定推进三个“一号工程”,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深入落实区委“146”部署,以创新提质为工作总牵引,高水平建设产业新城,高质量打造一流新区。

综合考虑国内外形势和我区发展环境,建议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服务业增加值力争增长7%,货物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稳中有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研发经费支出强度保持在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1亿美元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2024年着力推进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坚持产业提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围绕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两大主攻方向,突出“一平台一主业”,强化项目精准招引,优化项目生成机制,加快打造五大现代产业集群。加快“中国医药港”核心区建设,深入实施生物医药产业三年建强行动,加快MAH产业园、医药危化品仓库等配套建设,实现I类创新药上市“零的突破”。助力“钱产车”加速出海,提升智能汽车及智能装备产业产值。持续推进积海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半导体材料、智能终端、芯片设计、柔性显示等领域项目招引。深化新材料产业链“链长制”示范试点,深耕高性能纤维、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及碳中和产业三大细分赛道。发挥航空航天“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优势,聚焦低空领域军民融合产业赛道,探索低空数字产学研合作,着力打造低空智谷。

2.着力推进“数实融合”。积极培育数字经济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高水平建设长三角“制造业元宇宙中心”,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3%。鼓励“未来工厂”建设联盟赋能,开展数字化诊断,梯次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链主工厂”,力争全年市级“未来工厂”认定数全市第一。夯实数字经济底座,推进光环新网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构建以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2个省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引领作用,大力招引美丽经济、数字经济类高端优质服务业项目,支持新经济、软件信息等重点领域企业做大做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全面落实市区两级总部经济政策,出台区级总部政策实施细则。积极推进“两业融合”,加快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全链条体系构建、生物医药创新服务共享、数贸服务衍生制造、现代物流供应链协同共建等“两业融合”细分模式,形成一批“钱塘智造+钱塘服务”典型。加快推进文旅品牌打造,持续做强“工业旅游”金名片,加强6条精品旅游线路推广力度,做热钱塘小雅、钱塘绿岛、星野牧歌、稻梦春光里等重点项目,实现大湾区省级湿地公园一期开园运营。积极推进金沙吾角商圈、白洋桥青潮园等智慧商圈和特色街区建设,办好促消费活动,激发消费需求。

(二)坚持项目提质,夯实经济发展后劲

1.聚力产业“招大引强”。依托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三大驻点招商平台,瞄准“车芯药化航”细分赛道,突出“高大上、链群配”,强化“一把手”招商和“走出去”招商,营造全员招商的浓厚氛围,全年签约落地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亿元以上项目100个。积极推动区内存量企业增资扩产。

2.狠抓项目建设提速。编制重点存量项目、新开工项目、挖潜项目三张清单,积极推进和达芯谷二期、顾家等贡献较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前进MAH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开工入库。统筹考虑要素保障、资金支持等因素,加快谋划未来三年东部湾新城、江海之城、高铁新城“三城”建设项目清单,形成科学合理的滚动推进态势。

3.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以产业项目“应保尽保、应供尽供”为原则,实现“工+商”混合产业用地出让零突破。坚持供楼供地并举,加快和达药谷五期等工业综合体建设。以印染等传统行业为重点,打好存量工业用地低效整治战。全力拓展资金保障渠道,积极争取一般债、专项债、公司债、REITs、上级补助资金等各级各类支持资金,探索“社会+政府”双轮驱动的资金保障模式。

(三)坚持创新提质,提升科技发展能级水平

1.打造丰富创新载体。深入推进中国科学院医学所、钱塘科创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钱塘高等信息研究院建设,增强源头技术供给。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新型产业集群”全链条孵化体系,全年创建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10家。启动“三年强园”提质行动,打造专精特新、未来产业等特色创新产业园。积极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

2.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构建“龙头企业为引领、国高企业为骨干、中小企业为基础”的高水平创新型企业集群,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0家,创建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60家。积极构建“链主”企业主导、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紧密协同的创新联合体,面向行业关键共性、基础底层技术开展协同攻关,全年立项省“尖兵”“领雁”项目10个。

3.建设产才融合示范高地。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常态化开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海外人才“访学访工访窗口”行动,围绕合成生物学、基因治疗等细分领域全球引才图谱,靶向招引一批细分赛道领军人才。全年新引育市级以上领军人才50名以上,新落地高层次人才项目60个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3000名以上,新引进35周岁以下大学生3万名以上。高质量实施新一轮“人才服务十件实事”,不断提升人才获得感和归属感。

(四)坚持改革提质,着力破解发展瓶颈难题

1.深化增值化改革试点建设。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攀登行动”,持续迭代服务事项清单目录,全力争取省市有关事项下沉赋能。强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与“民营经济32条”一体推进工作模式,优化政策发布、量化、解读、迭代流程化管理。完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和产业平台嵌入式服务驿站功能,全面优化三级便民体系,有效提升各街道(平台)政务服务空间布局、软硬件能力。

2.推动营商环境改革全面升级。对标世行评估和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要求,聚焦破解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等方面的痛点堵点,巩固“无感监测”营商指数。完善政策“一站式”服务机制,依托企服中心“政策服务”专窗升级企业诉求管理,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服务清单,实现从“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的转变。全要素整合营商环境经济生态领域特色亮点,争取新一批省级营商环境优秀案例落地钱塘。

3.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聚焦破解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发挥“区政合一”体制优势,探索市场准入“一类事”集成改革,推进市场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准入准营信用承诺制改革,优化完善个体工商户发展服务体系。用好科创企业上市知识产权加速器,有序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深化土地要素供给侧改革、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完善项目全周期闭环推进机制。完善“平台+”联动机制,统筹推进共同富裕、“两个健康”、大综合一体化执法、基层治理等领域集成改革,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赋权。

(五)坚持开放提质,全力构建双循环重要枢纽

1.着力做大做强外资外贸。加大外贸企业引育力度,协调解决退税、通关等制度性障碍。加快发展跨境直播,积极探索跨境进口“保税仓直播+原产地直播”模式等创新性试点。依托综合保税区、下沙港等载体,持续推进进口示范区和重点进口平台高质量发展,打造跨境电商“世界进口商品新超市”。发挥海外钱塘中心和国内驻点前哨功能,大力招引优质外资项目。

2.创新推动自贸区开放提升。大力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探索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制度型开放体系。支持以市场化方式推进eWTP全球布局,深化“全球中心仓”和海外仓联动,拓展“保税+”模式,加快跨境电商OTC药械进口试点落地,推动杭州国际数贸港建设,做强数字贸易示范区特色集聚区,争创“中国-新加坡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持续推进特殊生物制品一体化通关平台建设,争取入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白名单企业扩容。依托全国首个跨境电商学院,与阿联酋沙迦大学等国际大学合办“丝路学院”,推动规则输出、贸易互促。

3.扎实推进区域协作发展。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生物医药产业联盟,持续推进产业集团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深度参与杭甬“双城记”,全面推进科教产业合作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与海宁战略合作,着力推进“一线一地一桥”等重大项目建设。建好临空经济示范区联动区,发挥下沙港联通作用,推进杭州钱塘站建设和临江出海码头扩容升级,打造高效顺畅的多式联运体系。加强与对口协作地区交流合作,推进与淳安、龙游产业飞地等共建项目落地。

(六)坚持共富提质,切实增进社会民生福祉

1.着力提升教卫事业。围绕“钱塘优学”行动,联建优质高校附属学校,新增市级以上名优特色学校30所。推动文海、养正等品牌学校向重点区块延伸覆盖,新打造“钱塘印记·美丽校园”10所。加快浙一医院钱塘院区、市九院二期等“平急两用”项目建设,投用区临床检验检测中心和区疾控实验室。紧抓省公卫临床中心落地契机,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引导省市医院入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门诊、设置名医工作室。

2.聚力民生保障提质。依托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探索托育服务内涵标准化建设,建立托育保教管理联盟机制,努力打造“钱塘优托”民生品牌。实施“美味颐养”“安居颐养”“照护颐养”“智慧颐养”工程,扩大老年食堂建设覆盖面,新增老年食堂(助餐点)5个,实现社区食堂街道全覆盖。持续开展“钱塘养老 智慧陪伴”百场养老服务进村社活动,打造“颐养钱塘”养老服务品牌。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推进义蓬安置房四期、河庄安置房四期、新湾新龙片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5年以上在外过渡农户动态清零。落实新一轮高质量就业创业政策,构建更加健全的救助慈善体系,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机制。

3.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守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底线,推进农产品品牌馆建设,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新建农事服务中心项目4个、市级综合种养基地2000亩。大力实施“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出台强村公司规范管理和扶持发展政策,培育示范性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5家,经营性收入120万元以上村数量提升至50%。加快“钱塘围垦”未来乡村共富引领带建设,积极培育创建省市级和美乡村、未来乡村。

(七)坚持城市提质,打造产业新城未来样板

1.加快推进新城建设。东部湾新城聚焦钱塘汇、望海潮、金沙嘴三大重点区域建设时序,合理安排周边中小学、道路、服务设施、绿地景观等配套建设。江海之城重点推进青西三路区域和中央商务区综合开发,加速推进江海之城EOD项目建设。高铁新城重点围绕“一带三片”规划定位,加快冯娄村安置房及配套幼儿园等项目出形象、出成果。优化全区公共文体服务,建成钱塘文体中心,投用游泳馆、篮球馆、图书馆、非遗馆等文体场馆,实现区街村三级公共文体阵地全覆盖。

2.打造高水平交通强区。加快打造内优外畅的立体交通网络,持续推进104国道杭州河庄至衙前段、S211头蓬快速路、杭绍甬高速河庄互通、义蓬枢纽工程建设,实现江东大道提升改造三期工程竣工通车,加快推进104国道海宁许村至钱塘河庄段工程(钱塘新江村至河庄段)、江东三路过江通道工程前期工作。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五年提升工程,争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区。

3.构建绿色宜居生态环境。深化绿色制造转型,鼓励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节水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创建,全年计划创建节水型企业10家以上。持续开展大气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完成A/B级提级企业15家以上。制定电网建设计划,投用下沙区域电力隧道,完成江东区域重点道路电力上改下工程。推进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实施入海氮磷控制示范工程。完善产业园区地下管网配套设施建设,启动污水管网三年提升行动,新建雨、污水管10公里。

(八)坚持治理提质,有效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1.持续保持平安稳定态势。落实涉众型政策措施、重点投资项目、大型群众性活动、特殊敏感案事件等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从源头抓好涉稳风险防范工作。围绕政治安全、社会治安等五大领域,开展滚动排查,以项目化监管方式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发挥“关爱之家”功能,加强教育转化巩固,持续提升反邪成效。协调推进钱塘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健全反奸防谍工作体系。强化“平安e查”“风险e库”“塘人e家”等“专题e系列”举措,夯实平安钱塘底座。

2.完善应急管理救援体系。更好发挥安委办综合协调议事机构作用,强化风险隐患源头治理,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编制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分析研判报告,完善风险隐患清单和数据库,实行动态更新,跟踪销号。优化应急值守机制,成立城市安全联合值班值守专班,24小时实体化开展联合值班值守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完善“1833联合指挥体系”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区级灾普数据库,编制防汛防台指挥要素图。

3.加强基层治理数字化建设。推动基层智治综合应用迭代升级,深入推进“一网统管”物联终端汇聚中心、视图智能解析中心和数据智能服务中心建设,提高重大风险预警和重大事件应急指挥能力。优化基层治理数据库建设,进一步梳理和完善事件受理处置、协同事项流转处置、“一件事”集成等机制,实现事件全流程闭环管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