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庄街道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4-03-04 14:23 信息来源:河庄街道
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也是河庄加快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一流新区的“重要窗口”、奋力打造“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田园新城的奋斗之年。一年来,在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街道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街道人民、各界力量,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以“实”为要、以“效”为先、以“做”为纲的工作基调,聚焦聚力“江城河庄·田园新城”发展主线,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实现稳健发展。
(一)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运行更加坚实稳健。经济发展动力强劲。实体经济稳健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72.38亿元,制造业投资1.5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1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各街道第一;招财引税强势推进,引进1000万元以上税源性项目5个,完成工业小升规10家,排名均居各街道第一。经营主体活力奔涌。新增国家高新企业23家、省科小企业3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家,累计申请知识产权268项。资源要素潜力释放。开展“工业用地不姓工”专项整治,盘活低效工业用地,225家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达48.57万元,同比增长48.9%,亩均增加值达238.16万元,同比增长15.5%。
(二)品位升级、品质凸显,城市更新更加系统全面。构建城乡融合新格局。高效完成集镇区域沿街店铺雨污分流、农贸市场提升等工程项目,推动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弘扬,融合围垦、蜀山等文化元素,打造展示河庄形象特色窗口。街道获评省乡村振兴示范街道、省第一批城乡风貌样板区、省级“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构筑城乡环境新风貌。全力配合104 国道杭州河庄至衙前段(钱塘区段)、杭州机场高铁沿线(钱塘段)、河庄安置房四期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开展第五立面整治、道路环境改善、田园风貌打造等5大环境提升工程,街道获评2023年度杭州市“洁美杯”单位,连续五次获全市美丽杭州迎亚运环境大整治优胜街道。焕发未来城乡新生机。未来社区、数字乡村创建稳步推进,24小时未来服务场景持续完善,知行社区成功列入浙江省第七批普惠型未来社区创建名单,建设村完成区级数字乡村建设,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更多居民享受数字红利。
(三)产业先行、产品出圈,共同富裕更加可感可及。做强村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10.7%,经营性收入9155.88万元,同比增长8.3%。做精农文旅产业。钱塘小雅、钱塘绿岛、军创园等18大农文旅项目落实落地,发布《河庄街道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打造田城交汇、江东观潮等6大特色旅游线路,解码农文旅专业发展强劲活力。做优“田城汇”品牌。田城汇区域农产品统一包装设计,新江草莓节、绿岛南瓜节、小雅音乐节等品牌活动成功孵化,“钱塘小雅”共富风貌驿、“东篱小筑”共富超市特色亮点纷呈,田城汇上榜第一批党建联建省级典型案例。
(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社会治理更加精准高效。抓好党建引领主心骨。深入开展小区党建、网格党建治理架构建设,完善调整88个网格“1+3+N”力量配置,全面推行“网格议事日”制度,实现24个村社“网格议事日”全覆盖,累计解决电瓶车停放、小区软硬件升级、消防通道增设等关键小事1200余件。发展好基层治理“枫桥经验”。“河”解会有序运行,持续完善以“2463”为主体架构的基层治理体系,共受理并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64件,大力推广“86712345”热线电话、“民呼我为码”,实现24小时为群众“站岗”。街道获评市首批落实“小脑+手脚”警网协同机制推进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示范街道。答好护航亚运高分答卷。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开展护航亚运基层基础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实现亚运期间事发量、调处量、信访量同步下降,万人成讼率低于全区平均17个百分点,清单式护航亚运模式受省政法委高度认可。
(五)生活宜居、百姓安居,民生服务更加贴心暖心。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持续完善主动救助、精准帮扶、分类分层的社会救助体系,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241.5万元,累计送达幸福清单3574人次,社会救助综合治理工作居各街道之首。医疗资源更加均衡。云上澜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东沙湖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三星级智慧化服务站,健全完善各村(社区)社会心理服务站建设。全年开展城乡居民健康体检20270人次,完成救护员培训263人次。聚焦“一老一小”场景建设,新增居家养老照料中心2个,累计建成婴幼儿成长驿站6家。文体生活更加多彩。完成文化礼堂、文化驿站、城市书房、多功能运动场等省、区级民生实事项目建设30个,举行文化走亲、送戏下乡等各类文体惠民活动35场次。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河庄的品牌建设之年。今年街道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继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聚焦聚力全年目标任务,以“创新提质”为总方向,以“强基固本”为主基调,奋力谱写“江城河庄·田园新城”品牌建设新篇章。
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提质增效、以进促稳,打好经济增长翻身仗。要把高质量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广纳智力资源,提升人才密度,全力以赴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打基础、利长远、扬优势、补短板,培育发展新动能。要优化双轮驱动、组团发展布局。依托创智楼、北部共富产业综合体等园区产业平台引凤来巢,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科创孵化高地,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在更多领域实现零的突破。要紧抓有机更新、低质提效。打响工业强基品牌,加快培育小企业,推动小升规,加速盘活资源,持续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实现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二)文旅驱动、迭代升级,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要打造精品农业。积极推进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持续优化自然景观空间,以规模化的农业种植、完善的慢行系统、多样的休闲体验,描绘精致田园的水墨画卷。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搭建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农产品交易市场,全要素促进产业深度融合。要打响文旅小镇品牌。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农旅全面结合,实现区域内3A景区村全覆盖,打造“田城汇”精品文旅IP。以活动提升人气,以产品吸引流量,将河庄打造成为新时代文旅小镇。要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以一体化的思维和眼光做好农产品大文章,推动土特产进商超、走出去。优化共同富裕农房租管理模式,引进专业力量,开展电商直播经验培训,因地制宜,从营地经济到农文旅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三)补齐短板、彰显特色,打好城市建设主动仗。要畅通便民“最后一米”。完善区域交通路网结构,提高路网运行效率,畅通污水管网、雨水管网“毛细血管”。要推进集镇文化街区建设。打好人文特色牌,改造集镇广场,做好城乡风貌样板区跨市共创工作和全域美丽建设工作,以文化“软实力”为城乡风貌提供“硬支撑”,力争一线一风景,一域一画卷。要以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加快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围绕社区居民24小时生活需求,打造未来服务场景,探索数字化建设运营在地路径。
(四)用心用情、做细做实,打好民生福祉持久仗。提升兜底性民生服务水平。坚持“保”“促”“稳”同步推进,把保民生、兜底线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做到困难群体“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加速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式服务。提升基础性民生服务水平。升级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文化服务圈和体育生活圈,持续优化办事流程,深化完善“一站式”服务,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持续向居民生活延伸。提升普惠性民生服务水平。积极发展全周期社会服务,紧抓一老一小两大关键群体,联动多元守护力量,链接多方公益资源,推进街道未保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食堂建设运营,推动全龄友好包容社会建设。
(五)建强堡垒、善治善为,打好社会治理攻坚仗。打造一支治理生力军。对标对表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目标,提升全员理论素养和实战能力,常态化落实“综合查一次”“监管一件事”,深化“2463”工作体系和警网协同工作模式,强化质效管理,建强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挖掘一批城市主理人。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广泛发掘社会力量,探索“党员带头、能人先行、群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模式,依托“城市主理人”激发基层自治活力。创新一套治理新方案。夯实底数,做到基本情况一图清、重点点位事事清,为基层智治夯实数据底座。推动调解力量持续向前延伸,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阶段性问题,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多元调解、就地解决。
(六)求真务实、勇于担当,打好自身建设关键仗。强化政治引领。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主题教育同各方面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健全法治建设工作机制,完善基层治理运行管理机制,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实施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继续深化政务公开、重点信息公开,依法、自觉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加强作风建设。严格履行政府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一岗双责”。践行为民宗旨,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把群众所需所盼作为施政所向,把群众感受作为重要评判标准,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间,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推进作风建设在坚持中见常态、在深化中见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