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版入口
退出老年版

堵点变通途 一条“上下学”平安路如何建成

发布日期:2024-03-22 09:48    信息来源:钱塘新区报

3月20日15:10,张强(化名)将车停进秋潮路上的观澜小学地下停车场,随后步行一分钟来到家长等候区。旁边墙上的电子大屏,清晰显示出地库出入人员的姓名及时间。“现在不受雨天影响,接送孩子安全、方便。”他满意地说。

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行,雨天车多拥堵不堪,通行困难小事故多……学校周边早晚高峰交通乱象一度让交警等部门和校方头疼不已,学生家长和周边居民也多有牢骚。“全区现有中小学50余所,我们联合多方力量,已精准落实42所学校‘一校一方案’。”钱塘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负责人介绍,2023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措施的推进,一处处堵点变通途,一个个隐患被消除,孩子们上下学接送不再难,安全更有保障。

01.jpg

限时单向通行 集中力量打通“梗阻”

3月21日清晨7时,河庄街道拓耕路、岩创路便只能单向通行,时间持续到上午8时。新围小学副校长肖响才早早来到校门口,看到拓耕街上机动车、非机动车分流,送孩子上学的不同车辆按规定路线行驶,即停即走,再没有之前“喇叭乱按、一堵半天”的景象,不禁露出了笑意。

“像新围小学、钱江小学、学正小学等没有地下停车场,高峰期各种接送车辆加起来少则六七百辆,多则千余辆,缓解拥堵是个麻烦事。”钱塘交警大队负责人说,经过精准摸排、流量统计、实地踏勘,以及多方对接会商,最终对部分校园周边道路实施了单向通行措施。自2024年2月26日起,对福雷德支路实施全时段单向通行,对听涛路、秋潮路、拓耕街、岩创线、左建线、启成路、国纵二路部分路段实施限时单向通行的交通管理措施,同时在醒目位置设置禁令牌、提醒牌,并安排交警警力管理,目前已解决了学正幼儿园、学正小学、学正中学、观澜中学、观澜小学、养正中学、新围小学、钱江小学、杭高启成学校早晚接送高峰期间的拥堵问题。

“我们从去年3月下旬实行单向通行,是区内最早采取这项措施的学校。”学正小学副校长陆文奇说,听涛路(12号大街—25号大街)是双向两车道,路边没有公共泊位,距校门口200多米便是伊萨卡社区的主要进出口,平时上班高峰叠加接送高峰,道路交通“打结”,遇上雨天简直寸步难行。交警部门经过多次踏勘和协调,在听涛路采取每天7:00—8:00、16:30-17:30北向南单向通行,原本7:30—7:50极为拥堵的状况大大缓解,不是雨天基本不堵。

限时单向通行在推行初期也曾遇到阻力。之前,交警部门到周边进行民意调查,如在伊萨卡社区,居民对这项措施的支持率超80%,但也有人认为绕路耽误了上班时间。对此,交警和学校教师专门在路口进行宣传劝导,还联合社区做思想工作。起初有持反对意见的居民还特意开车对比,发现绕行只多花两三分钟,而且可以避免因拥堵可能导致的小刮擦,这才打消了疑虑,转为支持。

02.jpg

地下接送系统 安全高效的“未来环线”

限时单向通行措施“真香”,下沙大学城北区域的杭州市文海启源中学却“不走寻常路”,于2023年9月停止了西侧书海巷这一措施。为何?

“因为不需要了。”记者随校长倪李松在校园走了一圈,发现这个回答果然有底气。3月21日晚高峰时段,启源中学门口的书海巷路边只有接人的零散电动车停放,16:05开始七辆求知专线陆续亮相,开进校园后行驶至集中接送点。

17:06,记者来到启源中学地下停车场接送点,此时已有30多名家长在此等候孩子放学。“地下共455个车位,晚高峰时段总车流量900多辆,我们错峰放学,地下接送系统完全能满足接送需求。”倪李松说。

原来,钱塘交警大队联合区教育局、区治堵办、和达交投、学校等多方力量,2023年下半年在启源中学、观澜小学、文思小学等多所学校推出了创新的地下接送系统,极大地减轻了校园周边地面道路的交通压力。

以较早开放地下接送系统的启源中学为例,交警大队积极推动打破部门壁垒、打通地下接送系统,通过微改造将学校自建停车场和社会公共停车场互联互通,交通组织流线东(千帆路)进西(书海巷)出,减少机动车流线交织,在接送高峰期还可免费停车1小时。此举根治了学校周边拥堵问题,还解决了周边居民夜间停车难问题。

在观澜小学,副校长钱旺带记者实际体验了地下接送系统是如何运作的:驾车通过专用入口进入校园地下停车场,沿着指示牌经规划流动路线行驶,抵达家长接送区附近区域停车。学生则在专门的候车区域等待,通过清晰的指示标识,迅速找到接自己的车辆。整个过程十分“丝滑”,大幅缩短了停车和等候的时间。值得一提的是,地下接送的安全性很高,车辆行驶速度受限,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监控系统全覆盖也确保了学生的安全。

“地下接送系统是对传统校园交通管理模式的创新,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经验的积累,这个‘环线’有望在未来被更多的学校采纳。”交警部门负责人表示。

03.jpg

护学岗准时就位 孩子们安全的“守护者”

“孙叔叔好!”

“同学们好!”

孙海军,钱塘交警大队白杨中队机动队成员,每天早晨和下午放学时间,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启源中学门口,无论严寒酷暑。

如果说改善交通状况是“硬措施”,在校园周边设立护学岗则是“软服务”。钱塘交警大队进一步完善公安民警辅警、学校安保人员、教职员工、家长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和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参与的“护学岗”机制,严格落实“高峰勤务”机制,由交警队员负责指挥交通,并在雨雪天等恶劣天气增加警力,及时发现和处置道路拥堵、交通事故、敏感事件,全力守护校门口的安全,确保学生安全过街。孙海军便是在校园护学岗上坚守了十年的“老交警”。

书海巷附近有在建工地,加上社会车辆经过,这里是交通繁忙的地段之一,孙海军打起十二分精神,严防学生在校门口发生交通意外。启源中学校办负责人胡勇军回忆,一次晚高峰,一名低年级小女孩因为紧张在车流中不知所措,孙海军迅速上前,牵起小手将其安全护送到路对面。“事情很小,让人感动的是他对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呵护。”

被孩子们当作“守护者”的不只是孙海军。罗海飞,钱塘交警大队义蓬中队队员,工作细致认真,雨天为孩子们打伞、开车门,发现问题及时指挥协调,身姿挺拔的他是钱江小学学校护学岗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2023年冬天的一个雨天,路面湿滑,一辆由南向北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失控打滑,轮胎发出一阵刺耳的摩擦声,直奔校门口的人群而去。“快闪开!”正在指挥交通的罗海飞,见势不妙赶紧飞身上前,挡在两名学生身前……

万幸,电动自行车一路滑到跟前,总算是刹住了车,这才避免了一起交通意外。看到这一幕,师生家长们纷纷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几名学生家长对罗海飞说:“有你们在,孩子安全有保障,我们放心。”

04.jpg

隐患零容忍 打造校门口的“安全线”

在“硬措施”“软服务”双管齐下的同时,一场全区范围学校周边道路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也拉开大幕,从2月26日春季开学后,钱塘交警大队对学校道路及周边的交通隐患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排查和治理。

为守护校园安全,钱塘交警大队民警积极深入走访学校周边的企业,加强沟通对接,在早晚高峰期间对学校周边道路采取了禁止货车通行的措施,既减少了道路拥堵,又消除了安全隐患。钱江小学副校长金蔚平告诉记者:“警校联手解决了校园周边不少隐患,学生出行又多了一道安全屏障。”

据悉,依托钱塘区基层治理四平台,钱塘交警大队研发了道路隐患治理“一件事”平台,实行道路隐患全流程在线滚动治理机制,2023年全年累计排查各类交通隐患22078处,治理21323处,隐患治理率96.6%。开学以来,针对学校周边道路开展地毯式排查治理,共增设学校提醒牌49处,提升路段斑马线77处,完善交安设施385处,全力打造最有序、安全、畅通的“上学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条安全的上下学路,也是交警的责任和使命。经过一年多努力,全区校园周边的交通秩序得到了明显改善,家长、学校纷纷点赞钱塘交警大队的有效举措。“上下学”路上有了交警的守护,孩子的幸福感、家长的满意度越来越高。(记者 郭庚新 王基诺 朱晟 通讯员 张浩)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