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钱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4-03-14 16:38    信息来源:钱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一、2023年主要荣誉情况

率先推广“黑匣子”场景应用,打造药品数智化监管“云时代”案例,被评为全国“2023健康中国创新实践案例”;荣获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绩突出集体;荣获浙江省市场监管系统“法治下基层”示范点,为杭州市唯一入选单位;荣获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行政奖励集体嘉奖;获杭州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推进工作行政奖励等荣誉。

二、2023年重点工作情况

2023年各项工作推进有力、进展有序,共获得省市区领导批示肯定14次,主要表现在7个方面。

1.营商改革强势突进。一是市场环境建设加力增效。围绕“一号改革工程”部署,牵头区市场环境建设,推进21项具体任务和5项微改革,极致延伸政务增值服务。10月7日,李强总理调研钱塘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在商事登记窗口肯定我区企业登记便利化改革举措做法。二是经营主体活力有效激发。钱塘作为全省25个、全市3个个体工商户监测联络点之一,积极发挥个体户发展指数、画像引导作用,个体工商户增幅居全市第一,137家个体户纳入“名、特、优、新”名录库,助力个体经济腾飞。实施“住营分离”登记、企业市内跨区迁移“一件事”、“大学生创业更便捷”等微改革,开展经营主体快增行动,破解五大市场、高校教育用地、工业产房生活配套等主体落户难问题,优秀典型做法被人民日报、人民网、杭州日报等媒体报道。截止到2023年11月28日,全区经营主体总量131163户,总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2.92%,1-11月新设经营主体29125户,较上年同期增长16.09%。经营主体总量、增幅均列全市第七。成立省级医药创新和审评柔性服务站,争取省、市两级54项事权下放,助力我区创建“415X”产业集群核心区。2023年新获14个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8个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截止到2024年1月26日,32个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同比增长77.8%,44个仿制药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增长214%。三是信用监管效能连续提升。钱塘承接省局信用承诺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创新信用监管工作获信用浙江、信用杭州肯定刊发。截至2023年11月30日,全区共开展双随机检查19129家次,双随机检查户次占比79.28%,其中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检查6355家次,联合监管率44.66%,抽查事项覆盖率100%,任务按时完成率100%,掌上执法率100%,告知承诺按时核查率100%,信用规则应用率99.33%。四是市场竞争环境公平有序。着力解决“玻璃门”“旋转门”“卷帘门”等隐性壁垒,开展领域专项整治、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截至2023年11月底,已抽查区政府及各部门存增量文件共计1052件,清理修订或废止政策文件4件。

2.知产创新强劲发力。一是改革试点“领跑”全省。承建全省唯一的科创企业上市知识产权加速器,纳入全省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在10月7日李强总理考察钱塘区工作中得到重点展现,受到李强总理现场肯定。推进部省共建的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知识产权试点建设,依托“科创企业上市知识产权加速器数字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入驻企业500余家;助力湃肽生物、佳鹏电脑等3家企业向深交所、北交所提交注册申请。二是强企战略“领先”实施。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国家级知识产权快维中心、钱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尤其是共享法庭)、浙江省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建设,深化知识产权服务促进转移转化、“浙里知享”行动,奋力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生态最优目标。截至2023年9月,共取得专利授权840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985件,与去年同期持平;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1066件,同比增长7.6%;高价值发明专利5441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4亿余元。获批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5份,钱塘区企业、高校获第一届浙江省知识产权专利奖10项、商标奖2项,国际贯标申报企业8家。新认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6家,市级专利试点、示范企业48家;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入围浙江省创造力百强企业榜单。知产相关工作获王文序副省长、宦金元副市长批示肯定。

3.数智融合卓有成效。率先推广“黑匣子”场景应用,打造药品数智化监管“云时代”案例,被评为全国“2023健康中国创新实践案例”。钱塘区作为全省六个“企业码”推广应用试点区县之一,实现了钱塘企业数治在线和钱塘企服新干线数据互联共享,为3.3万家企业打造专属画像,PC端企服新干线已经实现电子营业执照作为法人身份认证载体,做好了省委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企业码”建设工作。截至2023年11月30日,全区共有113040户经营主体完成电子营业执照下载,下载率88.52%,居全市第一。

4.新兴动能强力升级。一是质量强区提质转型。推动质量品牌建设,率先开展全国质量品牌示范区创建申报,深化质量强企“千百”行动,指导3家企业获得市政府质量奖,全区“品字标”浙江制造获证企业新增13家。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加强智能制造重点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参与完成国家标准制订4项,累计主导制修订国家标准18项。推动检验检测共享机制优化,优先创成橡胶特色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创建特种设备检测院钱塘服务中心,新增2项检测项目,建立区域检测资源与产业链需求对接机制,深化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浙江)杭州园区建设。二是平台经济提标扩能。前三季度新增平台7家,平台经营主体总量达25025家,平台网络交易总额超17亿元。

5.筑紧筑牢亚运保障。高标准提升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领域服务质效,荣获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区局,荣获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行政奖励集体嘉奖。亚运攻坚战之后,我局作为唯一区县会同省市局起草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餐饮加工制作部分)的国家标准;与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合作,研究制定《杭州市流通环节仓储管理规范》的杭州市级地方标准,为全市的仓储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操作性更强的规范性依据。

6.民生民安全面强化。一是开展“惠民共富”行动。高质量完成省、市、区三级民生实事项目,今年建成养老机构“阳光厨房”2家;新增民生药事服务站2家,续评放心市场和星级市场4家,争创“未来市场”1家。与淳安搭建市场“共富共销”平台,助力共富。二是深化“放心消费”行动。建成全省首个高校放心消费商圈,建成味全、九阳市级消费教育示范基地,以放心消费商圈、专业市场维权站、ODR企业、行业协会等为载体,打造立体式“消费纠纷共治圈”。今年以来,共接收各类投诉举报咨询46624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16万元。创建培育放心消费单位3170家、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1050家、放心工厂创建453家、放心商圈创建11家、消费维权联络站34家,完成率均超过100%。三是塑造“执法亮剑”品牌。加大对民生计量、养老诈骗、网络传销等漠视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民生领域价格秩序监督,确保“菜篮子”、“米袋子”价格稳定。截至2023年11月30日,共办结各类案件624件,累计罚没款670.38万元,大要案125件。(较往年同期有大幅下降)。

三、2024年工作计划

全局市场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市场监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和省市局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四个角色”定位,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保障高水平安全为首要职责,以助企惠民为价值取向,以创新提质为工作总牵引,以“三力三化”为基本遵循,以锻造市监铁军为重要保障,高水平建设产业新城,高质量打造一流新区。

实现以上目标,就要着重把握好五个“注重”:一是更加注重服务大局、主动作为,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全面准确系统地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上“四个角色”职责定位;二是更加注重稳中求进、系统施策,把稳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式变化的不确定性,用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提振市场信心,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三是更加注重以进促稳、提质增效,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助力推动传统产业“迭代”、新兴业态“抢滩”、未来产业“占先”,助力钱塘高水平建设产业新城;四是更加注重先立后破、改革创新,在“立”的基础上做好“破”的工作,紧紧依靠改革这个关键一招破解难题,依靠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打开局面,不断增强发展活力;五是更加注重底线思维、防范风险,严防各种“黑天鹅”“灰犀牛”等事件发生,促进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今年主要聚力做好提能升级九大项目。

1.推进经营主体“增量提质”工程。持续开展经营主体增量行动,力争全年新设经营主体2万家以上,总量突破14万户;落地贯通全领域、全链条、全方位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应用,实现“一码通行、通展、通办、通达”;实施个体经济新腾飞行动,深化分型分类精准培育,完善精准帮扶服务工作体系,争取出台支持“个转企”钱塘服务举措;探索开展分行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评价;开展信用筑基行动,创新“自愿公示+公开承诺+信用奖惩”试点建设,深化信用修复“一件事”,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开展平台企业创新培育行动,在各新兴领域梯度培育一批创新型、先导型平台企业,推动平台赋能实体经济,以大带小打造平台企业生态链。实施直播经济发展提升行动,大力发展“广告+直播”等新业态,绿色直播基地、“绿色直播间”等数量实现新突破。

2.推进知识产权“聚智优转”工程。实施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行动,开展专利强企计划,“一企一策”指导重点企业优化专利布局,扩大创新型企业覆盖面。全年力增有效注册商标0.3万件、专利授权量0.9万件。完善产学研服协同、创新创造联动的高价值专利培育体系,提升重点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和专利创造能级。以高校院所为突破口,推动更多“沉睡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年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5亿元。加快建设“科创企业上市知识产权加速器”,高效运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创新开展知识产权体检、导航、预警等全方位服务,健全科创企业上市知识产权一体化服务体系,全年力争引进培育10个“金种子”企业,为知产保护和运用转化高地提供钱塘“首创样本”。

3.推进药械审批改革“集成落地”工程。发挥制度创新“头雁”效应,全力服务“中国医药港”建设,积极实现上级54项药械审批审评权限全部承接。探索开展药品生产企业搬迁“一件事”、药品经营一体化多仓协同、医疗器械注册研审联动、化妆品个性化服务等改革,助力钱塘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增值高地”,将医药审批审评打造成为市场监管的创新合作成果。

4.推进质量建设“示范标杆”工程。启动质量强链工程,围绕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重点产业集群,“一链一策”制定质量提升方案。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助推钱塘质量强区脱颖而出,力争建成全国质量品牌示范区,助力钱塘“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2024年新增省市政府质量管理创新奖1家、“浙江制造”标准2项、“ 品字标”企业8家。进一步深化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浙江)杭州园区建设。组建技术服务联盟,构建检验检测机构、高校、企业、政府“四侧联动”机制,建设与钱塘发展要求相适应、综合实力全市领先的质量基础服务体系。

5.实施企业合规“指导服务”行动。制定企业合规地方标准,引导企业制定合规管理计划,帮助企业快速准确判断潜在违法违规风险点,做到“事前积极预防”;通过主动适用涉企“免罚轻罚”清单,积极实施差异化监管,提高行政执法温度和精度,做到“事中审慎监管”;通过引导企业加大对涉企合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支持企业结合实际培育合规文化,助力企业信用修复等措施,做到“事后巩固提升”。2024年重点在营销企业中重塑夯实“合规经营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加强在营销企业的宣传、广告、经营模式等方面体系化合规指导服务。

6.实施放心消费“助企惠民”行动。投诉举报处置提质。实施异常投诉举报监测、投诉举报处理晾晒、大比武、大培训、大分析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投诉举报处理;积极协调法院增加滥诉认定,在恶意举报强阻击方面再探新路,还市场清朗环境。放心消费“提质拓面”。继续扩大具有钱塘特色的放心工厂、放心单位、放心行业创建,全面建成覆盖14所高校的高校放心消费商圈;争创线下无理由退货责任保险试点;深入推进“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开展放心消费示范县创建并争取纳入首批国家放心消费示范城市创建试点。健全ODR等消费纠纷先行和解机制,建立消费投诉举报重点风险隐患清单函告制度。

7.实施四大安全“治理创新”行动。在制度供给上发力。协同省市局做好后亚运时期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餐饮加工制作部分)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在监管创新上发力。行业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和创新型中小食品生产企业内争设1个省级食品研究院。强化食品小作坊“五化”提升、生鲜门店食品安全提升和网络餐饮综合治理;深化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全力推进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特种设备包保责任制落地见效,确保“三品一特”安全机制持续完善、安全基础巩固向好。2024年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数不低于2.7批次/千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在95%以上,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量不低于130批次/年,医疗器械抽检监测数不低于52批次/年,不良反应监测数400例/百万人、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数100例/百万人。

8.实施市场秩序“综合治理”行动。提升执法维序能力。规范和加强公平竞争审查,集中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组织开展水电气、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行业协会商会等领域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回头看,巩固涉企收费治理成果,持续规范涉企收费行为。提升执法护企能力。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不断净化市场环境;拓展商业秘密保护站建设,提升商业秘密保护知晓度和执法力度。提升执法维权能力。开展“铁拳”“亮剑”“假日乐享·消费护航”“双打护企”等专项执法行动,打击整治民生消费领域违反市场秩序管理法律法规乱象。

9.实施基层队伍“提能提效”行动。借白杨所获评总局五星市场监管所之经验,24年继续深化基层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争创更多基层所荣誉;强化“五会”干部锻造;升级完善“百项百星”督帮一体机制;高质量打造“市监红·竞钱潮”党建品牌,推进“清廉市监”建设;实施“五心一体”工作法,强化党建与重点工作融合;加强工作宣传和舆情引导,选树先进典型,提升获得感、满意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