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耳朵 聆听美好

发布日期:2024-03-13 15:11    信息来源:下沙街道

爱耳日的由来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提案。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自2000年起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2013年起我国爱耳日被定为国际爱耳日。

国际爱耳日具体日期的确定,是因为数字3与耳朵的形状类似,因此3.3象征了两只耳朵。

你真的保护好你的听力了吗,损伤听力的这些行为你有吗?

1.耳机佩戴时间长、音量大;

2.常常使用硬物掏耳朵;

3.煲电话粥;

4.经常出入酒吧、KTV等场所;

5.压力比较大,过度劳累,经常发脾气,情绪容易激动;

6.擦鼻涕方式错误;

7.感冒、鼻炎、咽炎被忽视。

耳保健操四部曲

1.揉耳廓:双手食指歪曲成勾如耳廓形状,拇指在下揉搓耳廓,揉50次左右直到耳朵发热为止;

2.明耳朵:用食指插入耳中,力度要轻,深部不要太深,避免插入力量太大伤及耳膜。食指插入后立即拔出,反复20次左右;

3.醒耳骨:双手中指搭在耳朵后侧头部食指搭在中指上,然后自然滑下敲打耳朵后侧头部,反复30次左右;

4.震耳:将双手张开,相互揉搓发热后迅速捂住耳朵全部然后松开,如此10次左右,能有耳朵清静的感觉。

3月3日,是第二十五个全国爱耳日。下沙街道各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走进辖区,积极开展爱耳日主题活动,向居民宣传爱耳知识,增强科学用耳意识,养成良好的护耳习惯。

铭和社区在养老服务中心举办了以“爱耳之日健康行,关怀情暖老人心”为主题的系列公益活动。在普及爱耳护耳知识,关爱老年人听力健康的同时,推广手语文化,增进邻里间的沟通与理解。两位退役军人教了大家包括“打招呼、你好、很高兴认识你、好久不见、我很喜欢你”等手语的常用表达。居民们跟着老师的动作,一板一眼地学习着。通过学习手语,不仅能帮助听力受损的居民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也让社会各界以更平等的视角、更包容的心态关注和理解听障人士。

东方社区联合党建联建单位下沙街道下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科普了健康用耳、预防耳聋等相关护耳知识。通过活动,让辖区居民对科学用耳、护耳,养成良好用耳习惯增加了新的认识。

松合社区邀请了专业耳鼻喉科医生为大家进行爱耳操的实际演示和教学。爱耳操是一种简单易学的锻炼方式,通过特定的动作和按摩手法,促进耳部血液循环,增强耳部肌肉弹性,有助于预防耳聋和其他听力问题。现场参与的市民们都积极踊跃,跟随医生的指导,学习正确的爱耳操动作,为自己的听力健康打下坚实基础,专业听力师还为现场的老年朋友们进行详细的听力检测。

新沙社区开展了爱耳日知识竞答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为参加活动的居民讲解了爱耳日的意义和关于用耳安全的知识,随后进行了有奖知识问答竞赛活动,为宣传爱耳、护耳,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加深印象。

湾南社区组织辖区中小学生与社区党员、退役军人、志愿者、企退人员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科学爱耳、护耳,关爱残疾人”暨“学雷锋护家园”为主题的科普关爱和美化家园活动。在社区工作人员和退役军人的带领下,少先队员向辖区内10余位听力退化、耳残疾的人员送上关爱礼物,表达关爱之情。

除此之外,其他社区也开展了知识讲座、听力检测、测量血压血糖等义诊服务。

头格社区邀请下沙街道下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为老人进行免费听力筛查、耳道检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