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版入口
退出老年版

特殊的“家”为特别的你送出特别的爱

发布日期:2024-03-01 09:39    信息来源:钱塘新区报

“不仅有人精心照顾,还能学到技术,这里就是我另外一个‘家’。”节后,临江街道“残疾人之家”一片热闹景象,辖区居民陈先生是这里的常客,他在此找到了归属感。

该“残疾人之家”成立于2021年,是以日间照料为主,主要为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技能培训、康复服务、文体活动、辅助性就业等服务的专门机构,现有签约残疾服务对象26名。近年来,残疾人之家主动对接社会资源,打造长效志愿助残服务机制,让临江的特殊群体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据浙江省残联公布2023年度五星级“残疾人之家”新评结果,全市共有7家机构被评为浙江省五星级“残疾人之家”,临江街道“残疾人之家”便成功上榜,为此次我区惟一上榜机构。

这个特殊的“家”为幸福解锁

“很长时间没用过了,这把锁我们已经很少再用了。”从街道残疾人之家建成投用后,家住临江辖区的全大伯收起了家中的一把锁。时间一晃已过近3年,说起那把锁,全大伯仍是感慨万千。

全大伯家中有两位精神残疾病人,50多岁的儿子从小患有智力一级残疾,20多岁的孙子患有精神残疾。从前两位残疾人衣食住行需专人看守,而年迈的全大伯与妻子还需每天下地种菜补贴家用,每当二老外出时,一把小小的锁便成了家里的“守护者”。

“把他们锁在家里也是没有办法,人在田地里心一直记挂着家里。”全大伯说,这两年家中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

儿子和孙子每天由免费班车接送到残疾人之家进行日间照料与简单的康复训练,到了下午再由班车送回家中。如今,俩人的状态比从前好了不少,他和妻子也有了难得的“放松时间”。

全大伯家情况虽特殊但也不是个例,目前临江街道辖区内共有残疾人342人,其中一、二级重度残疾人78人,精神、智力残疾人67人。近年来,街道残疾人之家通过完善设施设备配套,不断健全制度性建设、引入专业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等措施,为残疾人提供专业的日间照料、康复指导训练、技能培训等服务。

“平常在家闲着无聊,现在每天过来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还可以交交朋友、聊聊天,充实多了。”一位残疾人朋友告诉记者,在残疾人之家的这几年他觉得很幸福,“现在觉得自己也是有价值的人了。”

这个特殊的“家”为共富助力

2月19日,临江残疾人之家结束短暂的“寒假”,“开门第一天”工疗室里就热火朝天,10余名残疾人围坐在一起认真地组装着一款服装吊牌,穿线、套袋、归拢,简单的工序在他们手中一气呵成。

近年来,街道盘活多方资源,推进助残服务创新,将萧东村“潮帮帮共富工坊”融入“残疾人之家”,为残疾人提供轻强度、低技术手工辅助性就业岗位,进一步增加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收入,帮助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

目前,在爱心企业的帮助之下,临江残疾人之家除了吊牌制作还有雨伞袋缝制、袜子包装、冰袖制作、礼品袋制作等多个共富手工项目。

“残疾人朋友参加工疗的积极性很高,像这样的吊牌,我们一天做1000多个不是问题。”残疾人之家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工作人员培训指导后,残疾人现在每月可有500元左右的收入,多者可达800至1000元。“这不仅仅是一份收入,更意味着残疾人也能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首席记者 张华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