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钱塘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与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4-12-30 17:13    信息来源:区经信科技局   

区经信科技局(科协)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委一系列重要决策,对照“146”部署,以创新提质为总牵引,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力推进钱塘“高水平建设产业新城”目标。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1.打造“创新圈”这一格局,优化科创生态。一是系统谋划环大学城创新圈建设。制定出台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建设方案(2024-2026),举办环大学城创新圈建设启动仪式,全力打造“一核一轴驱动、一圈双域联动”区域创新格局。二是全力突破科技创新瓶颈。10个省级“尖兵”“领雁”项目进入公示,推荐上报省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个,入选市级重点科研计划项目8个。鼓励区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资源共享,目前大仪共享平台累计入网仪器1783台(套)。积极推进计量科技园等孵化载体与区内高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85个,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三是着力构建优质企业梯队。建立并动态更新工业小升规培育库、专精特新种苗企业培育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组织多层次培训指导,截至目前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49家、累计27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15家、累计4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新增2家、累计4家,均为全市前列。推荐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9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66家,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57家,推荐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48家,进一步丰富创新主体梯队。四是深入推进创新载体建设。深入落实“三年强园”,出台创新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三年强园”行动计划(2024-2026),新增五星级园区1个,累计培育五星级园区2家、四星级园区3家、三星级园区20家,累计引进或培育规上工业企业93家、国高企481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3家,加速打造创新主体培育摇篮。

2.着眼“红好旺”这一主线,稳住关键指标。一是力促工业经济回暖。围绕“11561”重点攻坚策略,分类施策、强化监测、指导走访,举办超百场“钱塘经链”对接活动,积极协调解决供应链、政策申报、服务配套等问题。1-11月,规上工业总产值3418.15亿元,同比增长2.6%;规上工业增加值686.09亿元,同比增长3.2%。二是力促制造业投资企稳。累计协调项目痛难点问题86个,20个项目开工入库,20个用地项目竣工,15个项目投产,1-11月制造业投资完成190.26亿元。制定《关于加快存量制造业企业内生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拿地、供楼、原址扩容改造(工改工)、技改、其他等五个路径,推进139个增资扩产项目。三是力促数字经济提速。建立“三池八维”数字经济产业框架,系统掌握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情况,1-11月,实现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130.9亿元、同比增长7.5%,签约数字经济项目30个、投资340.51亿元,推动企业获评“国家鼓励的软件企业”并获所得税“两免三减半”政策优惠。加快推动智能制造迭代,今年市级未来工厂培育、认定数分别为32家、12家,培育省级未来工厂试点1家。推动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100%全覆盖、启动10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增认定省级制造业“云上企业”5家。四是力促规上工业研发提升。实施规上工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对全区规上、限上企业实施两清零一提升,通过“上门指导—梳理分析—精准回访—对账销户”闭环服务,分类精准指导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扩大研发投入,形成创新梯队。

3.坚持“高精尖”这一方向,深化集群建设。谋划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2027),创新提出“55830”行动计划,制定《产业生态圈建设大协调机制实施方案》,明确“一个产业生态圈、一个链长(子链长)、一个链主平台、一个子机制、一个工作方案”架构。汽车领域,出台《钱塘区关于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示范应用的若干政策(试行)》,部署L4级自动驾驶前装车辆开展路测,筹备全市唯一港口无人驾驶集卡作业场景;争取到第二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财政专项激励资金435万元。智能物联领域,会同钱塘芯谷制定《“中国芯谷”规划建设方案》,目前全区初步构建“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和封装测试”完整产业链,打造联想新视界未来中心、元宇宙新天地、钱塘芯谷智造园等元宇宙园区。生物医药领域,依托行业技术领先型企业,大力推进“杭州核酸药谷”建设。航空航天领域,承办省“十链百场万企”中航产业链对接专场活动,助力航空生产装备、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加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供应链体系,助力钱塘打造国产大飞机中机身部件重要生产基地。传统产业转型领域,成功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实现国家级绿色工厂“零突破”,省级、市级绿色低碳工厂分别获评2家、14家。

二、2025年工作思路

1.紧盯关键经济指标,全力攻坚。一是全力推动工业指标稳步进位。重点做好企业投产升规、工业用地项目产值履约等工作,分类施策,推动增量发展。二是全力推动制造业投资回升向好。优化升级技改政策,会同平台、街道开展走访、服务、宣贯。三是全力推动规上工业研发占比提升。对重点企业定期监测、逐家对接,加大政策宣传。会同平台、街道开展工业企业无研发费用清零行动,指导企业规范申报。用好全市高企上规奖励新政策,全力开展高企两化提升。

2.聚焦重点核心工程,全面发力。一是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打好钱塘区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战,持续完善“三池八维”框架体系,同时加强信软业指导力度。二是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高校集聚优势,重点打造“1到10”“10到100”钱塘特色标志性成果。围绕主导产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省“尖兵领雁+X”等重大科技项目申报再上新台阶。持续推进创新企业星河计划,加强创新联合体建设,充分释放“1+1>2”协同效应。三是深入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工程。着眼钱塘优势特色,会同各产业链主平台,突出双地标品牌效应、打造双核心区比较优势、推动双先导区前瞻布局。生物医药领域,抓住市里迭代更新生物医药专项政策的契机,更多体现钱塘企业诉求,充分发挥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着力建强“中国医药港”核心区。智能物联领域,积极争创省级集成电路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加快布局光电子等领域,分阶段推进“中国芯谷”建设。高端装备领域,开展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建设1.0、2.0阶段任务,持续拓展公交车等应用场景。合成生物和元宇宙细分领域,积极争取省级未来产业专项激励资金,积极推进项目落地,打造合成生物、元宇宙产业发展集聚地。

3.坚持“五个一百”路径,积蓄动能。优化并深入实施百园建强、百企创优、百企扩产、百企数改、百场经链工程。一是百园建强,提升载体支撑力。将创新产业园迭代建成专业化孵化、加速载体,持续开展园区培训,提升园区管理水平。二是百企创优,提升梯队竞争力。坚持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打通规上工业、国高企、专精特新等数据信息,一方面扩面指导,壮大小升规、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培育库,另一方面精准滴灌,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三是百企扩产,提升发展内生力。持续扩充2025年存量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库,力争再推进100个以上增资扩产项目,全力支持存量企业内生发展。四是百企数改,提升变革驱动力。完善“已备案待验收、待备案试点、待增补试点”三张清单,加快培育数字服务商。五是百场经链,提升上下游协同力。联动链主平台,积极举办产业链上下游专场对接;注重串链节点,注重宣传总结,进一步提升“钱塘经链”品牌效应。

4.夯实多元要素支撑,强化保障。一是强化机制保障。深入推进环大学城创新圈、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用好环大学城创新圈建设方案和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积极会同产业平台加强全域全链统筹,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二是强化政策保障。结合新一轮普惠政策谋划安排,对照上级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构建高效有力的政策体系。三是强化空间保障。围绕重点整治领域,实行“一张清单、一地一方案”,采取提升改造、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分类帮扶,鼓励企业实施改扩建、拆除重建。四是强化服务保障。持续做强“企业创新贷”试点工作,深入推进投贷保一体,积极引导资本支持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积极承办各类重大会议、高校科技成果拍卖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持续释放创新潜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