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版入口
退出老年版

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建设主题调研暨骨干教师研训活动在钱塘举行

发布日期:2024-11-25 15:49    信息来源:钱塘教育发布

为积极推进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有效实施,强化学科教研组建设,赋能校本研训,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近日,杭州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建设主题调研暨骨干教师研训活动在钱塘区景苑小学举行。

10.png

本次活动邀请了多位领导和专家出席,他们是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杭州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方丽敏,《中小学德育》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毛伟娜,钱塘区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沈伟丰,杭州市各区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景苑小学党委书记邵锋星、校长章颖,学正小学校长张鑫凤也应邀出席。参加活动的还有杭州市各区县小学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张育花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成员、钱塘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长以及24学分培训班成员。

沈伟丰为活动致辞,他向与会老师介绍了钱塘区在思政课建设、教师队伍培养及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概况,各学校、众多小学思政课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实践与研究,在课程实施和专业成长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希望各位专家老师能给予钱塘思政教育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并对钱塘区思政课建设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本次活动以“指向思维发展的课堂评价”为主题,旨在回应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新变化,积极推进新教材的有效实施,并促进钱塘的省级教研课题《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持续性学习评价》的研究。研讨活动由学校思政课程经验交流、教研组建设经验交流、教研案例展示三项内容构成,将由钱塘区景苑小学和学正小学两所学校的教研团队进行专场展示。

11.png

景苑小学展示专场

在“钱塘红潮”大思政品牌建设的引领下,近年来,景苑小学思政学科建设成果日益凸显,这离不开学校“大思政”课程体系的规划和建设。章颖校长以《聚焦“三大”关键要素 打造“行美”大思政品牌》为题,介绍了景苑小学如何通过综合性的思美课程、全景式的向美课堂、高能量的至美教师,打造“行美”大思政品牌。

在学校“行美”大思政课程体系框架下,景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成果日益凸显,年轻教师获得较快成长,2023年被评为杭州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先进教研组。教研组长方烨萍老师从教师发展、教研模式和教研机制三个方面详细汇报了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的建设成效。

教研组的核心任务是以教研的名义促进课堂优化,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景苑小学教研组核心成员为大家展示基于课例研究的教研案例。三位老师围绕本次教研主题“指向思维发展的课堂评价”,聚焦一年级上册新教材《人人爱护公物》一课,以说课、上课、观评课的方式,展示了景苑团队以“指向综合思维发展的课堂评价”为主题,对新教材的深入理解和创新教学的探索。

学正小学展示专场

近年来,在“钱塘红潮”大思政品牌引领下,学正小学积极探索“大思政”课程建设的新路径。张鑫凤校长以《依托“五心”,构建大思政教育同心圆》介绍了学正小学通过不断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机制,整合课程资源,优化队伍建设与保障措施,形成了具有学正特色的大思政课程体系。

学校思政育人的大队伍中,道德与法治教研组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第二环节,教研组长韩悦老师进行教研组建设介绍,分享了学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团队历经十年的探索与蜕变的过程,团队建设逐步完善,形成了“一核心三梯队”的团队发展结构。

学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核心成员孙丽芳、徐丽琴、朱卢飞三位老师以新版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一课为例,聚焦“指向综合思维发展的课堂评价”主题,以说课、上课、观评课的方式展开课例研讨,展示了他们精妙的教学设计与深刻的教学思考。

专家点评与指导

要实现真正的有效教研,离不开专家的精准把脉。在专家点评环节,《中小学德育》杂志社毛伟娜副主任对活动的创新形式和钱塘老师们对新教材的积极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毛老师的点评指出,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有学校科学的课程体系作为引领和支持、有教研组团队的共同探索、有聚焦主题的深入研讨,就能更有生命力,取得更好的实效,景苑小学和学正小学两所学校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好的努力和探索。毛老师还从教学科研的角度给予了点拨和指导,帮助教师明确了如何基于实践提炼出教研成果,积极撰文向《中小学德育》投稿,让教研成果获得有效推广。

杭州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方丽敏老师为本次活动作总结性指导。方老师强调了教研组建设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指出随着新教材的推进使用,教研组建设要以新教材的有效使用和课堂研究为重点,发挥好团队共研共进作用,共同探索,为建设好道德与法治学科、为培养好学生的核心素养作出贡献。

12.png

本次活动为与会人员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学习平台,促进了杭州各区县之间教研力量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钱塘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团队将继续以学科团队提升为动力,优化教研组建设,凝心聚力,携手共进,为“钱塘优学”作出积极努力和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