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里办起“AIGC”俱乐部 助力孩子提前掌握未来技能
发布日期:2024-10-31 17:33 信息来源:少年学报
近年来,AI技术正在迅速渗透到各个领域,从写作、绘画到医美……如今,AI的风也吹进了小学课堂。日前,杭州市文海小学对外发布了一首援青主题的AIMV——《全世界的水都会重逢》。
这首歌词、歌曲、伴奏都由AI生成的MV,是由文海小学AIGC俱乐部的12名学生使用AIGC工具(生成式人工智能),历时1个多月尝试、探索与改进后创作完成的。
改变学习方式 提供探索机会 浙江省首家中小学校园里的“AIGC俱乐部”
“这是我们俱乐部开展的第一个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成果。”杭州市文海小学AIGC俱乐部负责人董银萍老师告诉记者,“AIGC俱乐部”9月1日正式落户文海小学,是浙江省中小学校园里首家“AIGC俱乐部”,也是文海小学与浙江财经大学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学院大中小科技教育一体化合作落地的第一个果实。目前俱乐部有成员18人,其中还包括3名来自文海中学的学生。
“我们希望通过一个个项目化学习改变孩子们的学习方式,给喜欢AI技术的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实践与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既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又提升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董老师说道。
俱乐部成立后,成员们还特意用AIGC为俱乐部设计了专属的LOGO。“中间显眼的吉祥物机器人,我们为它取名‘小A’,取AI的首字母,也寓意俱乐部从无到有的创立,从A起步,开启无限可能。机器人LOGO中的字母组合‘WHXX’代表‘文海小学’,‘AIGC’是我们俱乐部的人工智能属性。AIGC下面的‘MAGIC’寓意我们用人工智能创造神奇、实现梦想。”LOGO设计主要负责人刘子宸告诉记者。
奔赴海拔3000米高原 将感悟写成歌 首个AIMV作品《全世界的水都会重逢》上线
俱乐部成立后一个月,第一个援青支教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成果已见雏形。
在今年国庆秋假期间,文海小学AIGC俱乐部的12名学生在董银萍和郑芬芬老师的带领下,横跨半个中国,跟随杭州市科技协会和杭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奔赴生活环境艰苦的杭州对口支援地区青海德令哈市,将“AIGC”体验课带到了海拔3000米的高原的德令哈一中和德令哈市实验小学。
在德令哈市实验小学,文海小学AIGC俱乐部的同学们纷纷化身小老师,与当地的同学们一起,设计创作融合两地爱心的国庆海报;他们专程来到德令哈第一中学,探望在这里辛勤付出的9位杭州援青老师,聆听历届援青教师的感人故事。此外,他们还深入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积极参与跨学科项目式学习,采用创新教育形式,深入考察了当地的博物馆与天文馆、柯鲁柯农垦博物馆、德令哈光热电站、柏树山自然保护区,以及陆上和水上的雅丹地貌、盐湖、戈壁滩与火星地质公园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在去德令哈之前,文海小学AIGC俱乐部的同学们以文海小学徐翔老师和青海的蒙古族学生阿泌雪为原型创作的《全世界的水都会重逢》已见雏形。回到杭州后,俱乐部的同学们又在浙江财经大学AIGC俱乐部成员的帮助下,对这个AIMV作品进行了二次创作和优化调整,最终于10月18日上线发布。
“我们想表达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就像石榴籽,虽然大家居住在祖国各地,但心一直相连。就如我们的援青老师义无反顾的支教,就如我们这次杭州与青海结对互助之行。”汤洪懿同学说。
董老师告诉记者,俱乐部的下一个项目是为文海校庆20周年献礼出一个作品,目前正在创作中。“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项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够培养他们对科技和社会的责任感,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