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行政审批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4-01-25 15:13    信息来源:区行政审批局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局(中心)以党建为统领,以巡察整改为契机,以增值化改革试点为切口,深入开展“政务服务提升年”“招投标整治年”“制度建设年”三大行动,有效融入全市经济翻身和亚运攻坚“两仗”,为推动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在钱塘扎实落地贡献政务力量。

一、2023年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

(一)聚力探索增值服务改革,强化创新实践。一是打造“一站式”企服中心。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整合设立市场准入、项目联审、安居置业、劳动用工、纳税5大综合服务专窗并推出12个“一类事”场景,围绕企业发展全要素需求,创新设立人才、科创、金融、法治、开放、政策、诉求、兜底8大增值服务专区,集成240项增值服务,实现涉企服务一站享。二是强化“联动式”错位服务。围绕中心“普惠+全面”、驿站“个性+专业”原则强化功能错位,并建立“一地接收、协同处置”内部流转机制,实现企业“最多跑一地”。三是构建“一体式”运转体系。构建中心服务协同联动制、运行服务保障制,板块首席服务专员制等系列制度,保障涉企服务高效运转。

(二)聚力做优政务服务环境,强化统筹提能。统筹全区政务环境优化建设,出台实施方案,建立清单,明确责任,全面部署推进。一是落实兜底服务,增暖心力。针对无处受理、无先例等6类非标类事项及历史遗留问题,出台“兜底办”机制。二是完善就近布局,增可及力。联合建投集团,谋划推动在东部湾总部打造24小时智慧服务大厅。因地制宜推动街道、村社服务优化,如河庄街道向公村完善系统实时追溯,辅助优化村民办理退休或延缴服务。三是强化亚运适配,增保障力。实施政务服务靓窗系列行动,在政务中心设置双语标识,开设“亚运服务专窗”“亚运英语专窗”等,累计服务5000余人次。

(三)聚力加快项目开工投产,强化审批服务。一是增强创新改革动能。推行项目“提前赋码”微改革,实现国资项目审批总用时平均减少30天以上。推广分阶段施工许可审批,先行先试完成全市首个基坑围护施工许可项目。优化市政公用配套设施施工审批,合并10个涉水、涉路、涉绿事项,实现“一次办”。二是增强联动服务势能。推出工业项目开工等五个“一类事”并推进试点应用,医药港的快格项目实现一天内四证齐发。开展小分队专项服务并出台机制,以主动靠前方式,今年已送服务进企业63次。

(四)聚力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强化监督管理。一是推进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与提升行动。明确“一办五组”工作机制,出台行动方案全面推进,并自我加压落实所有项目倒查5年。出台区公共资源交易指引、小额交易操作规程、交易活动监督管理联动等制度,强化交易规范。联合区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对区内国企和街道交易项目开展实地检查。开展全区专项整治业务培训,覆盖招标人、招标代理、施工企业等人员130余名。开展全区交易制度培训,覆盖部门、直属单位及街道业务骨干100余名。二是探索特色交易联动攻坚。推动与市审管办签约项目“特色交易模块电子化深度应用”落地,助推国企项目全流程电子化,打通线上交易“最后一公里”。三是深化“1+N”远程异地评标。升级系统,搭建跨市远程异地评标室并新增评标机位,实现全省远程异地多点评标主、副场功能,已顺利完成我区首个主场项目。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下一步,局(中心)将围绕打响“最佳营商看钱塘”品牌,深化打造局“崇行”党建名片和企服中心“益企行”党建名片,围绕思想求进保持先进性、制度求全保持规范性、创新求变保持实效性、业务求同保持高效性目标,推动形成钱塘独特性、标杆型政务环境新风貌。

(一)持续发挥试点先行效应,确保增值服务走在前。一是强化党建统领。全面落实《钱塘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党建工作实施方案》,聚力打造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益企行”党建品牌。二是做深“五个一”。做强“一中心”,广泛链接涉企服务资源。结合“民营经济32条”,扩容“一清单”服务事项。将涉企应用场景全部整合到企服新干线“一平台”,建设企服中心驾驶舱,拓展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一码”使用场景。升级基本政务“一件事”叠加个性增值服务“服务包”。重点研判典型问题,通过解决一个诉求带动破解“一类事”。三是突出机制协调。根据三定科学调整一局三中心力量架构,理顺审批局、企服中心、政务中心、交易中心关系。发挥企服中心大中枢作用,完善中心与板块、部门、驿站、街道等联动机制,发挥考评等倒逼作用。四是力推兜底破难。深化兜底服务解难模式运转,优化完善协同处置、容错免责等机制,探索打造“兜底服务连心码”,全力为企有效解难。

(二)持续发挥示范引领效应,确保政务服务走在前。一是全面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借鉴全省先进区县政务中心经验,结合钱塘实际,围绕全省示范政务服务中心定位,全面统筹优化人力、财力、物力、空间等各类资源,打造示范型区级政务中心。二是全面优化三级便民体系。以义蓬便民中心获评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医药港驿站增值化改革平台样板为契机,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平台为责任主体,强化区级中心指导服务,全面复制推广高效便民服务、特色产业服务经验做法,实现三级便民服务优质均衡发展。三是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三化”。全面优化政务服务从前端咨询、中端审批、后端评价跟踪全过程优质、全方位提标,全力打造“一体塑形”的现场管理标准化体系,并全面推动基层便民服务在体系架构、场所布局、服务广度、质效管理、人员队伍等方面优化升级。

(三)持续发挥审批体制效应,确保项目审批走在前。一是向内挖掘集成审批潜能。全面推广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证,根据施工进度分别或组合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探索开展“最多挖一次”协同审批工作,优化抢修审批流程,改善城市道路反复开挖现象。推行排水许可“免审备案”审批,符合相应条件的免去现场勘查或申请材料实质内容审查,或免于提交材料直接发证。二是向外探索协同审批质效。探索可研阶段联动“一件事”服务,深入推进项目竣工联合验收,争取扩大改革成效,探索建设项目联合验收、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实践上的钱塘经验。

(四)持续发挥招投标整治效应,确保规范交易走在前。一是深化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工作。持续压实招标人主体责任,严格评标专家管理,规范招标代理行为,规范小额交易平台,完善招投标信用体系建设,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构建项目全周期管理体系及巡审联动、行刑衔接、行政监督与纪检共治的监督体系。二是加强交易监管数字赋能。打通项目前后数据,共享部门数据,落实闭环监督。完善数字见证系统建设,实现交易行为智慧监督。三是健全完善线上交易功能。优化提升国企综合交易模块电子化系统,推进特色交易电子化,实现土地整治、旱改水等交易线上开评标功能。推进省、市远程异地“1+N”多点评标主、副场应用,实现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的远程异地评标。加强顶层设计和功能完善,打造集播放、管制、管理、运维于一体的开标云直播平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