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区政协一届三次会议第2306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6-30 17:09 信息来源:杭州综合保税区管理办公室
李伟军等委员 :
您在钱塘区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特有优势,拓宽和深化国际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现状和做法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形成深化改革新动力、扩大开放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区以来,全国先后设立了21个自贸区,其中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于2020年9月21日获批,自贸区钱塘区块成为杭州片区三大区块之一。一年以来,在上级部门和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各单位(部门)抢抓机遇,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奋力推进自贸区高质量建设,特别是在谋划布局、创新突破、培育动能、数字经济等方面全面发力,尤其是制度创新成效明显。今年1-12月,新增注册企业1792家,增长62.5%,累计企业数量超6000家,实现税收35.43亿元;同时制度创新全面提速,一年来向市自贸办报送18个制度创新案例,其中3个入选省制度创新优秀案例,9个入选市制度创新案例;报送42个标志性成果,7个入选省标志性创新成果。在文化产业方面,自贸区成立以来,钱塘区大力实施“文化钱塘”工程,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强化 城市精神塑造,持续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2022 年全区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 30.3 亿元,增长 15.2%,增速居全市第三。具体如下:
(一)产业门类全。全区共有文化企业4403家,涵盖文化制造业、文化批零业、文化服务业三大板块,涉及创意设计服务、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文化装备生产等9个领域,是全市门类最齐全的区。近年来,全区文化企业平台逐步形成“1+4+1+N”的产业格局,即1个重点文化产业平台(大创小镇),4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新加坡科技园、和达创意园、传媒文创园区、华媒文创园区),1个文化产业街区(白蓝地文创街区),以及N个区级文创园区和楼宇(如钱塘π、元宇宙产业园)。今年来,园区已招引有影响力的动漫游戏、影视制作生态链类企业5家,文化产业平台(园区)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发展速度快。截止到今年年二季度,全区文化企业总营收64.69亿元。其中,以杭华油墨、米奥兰特等为代表的四家上市企业发展平稳,营收平均增速13.2%;本年度新增规上文化企业27家,全区规上文化企业累计已达78家,规上企业总量全市第八,规上企业增加数全市第一,规上文化产业营收46.51亿元,同比增长17.4%,增速全市第四,连续多年处于全市第一梯队。我们也发现,规上企业在疫情环境下逆势上扬,今年以来新娱文化传媒、八度传媒、宇尘文化传播、麦扑文化等为代表的规上文化业迅猛发展,部分企业营收增速达到900%。
(三)文化属性强。全力推进“文化做强工程”,结合浙江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近两年来全区文化产业项目投入35.5亿元,十勇士网络科技、花西子研发总部入选浙江省之江文化产业带重点项目,不少企业推出现象级的文化产品,在国内甚至国际产生重大影响。比如,十勇士多款游戏,深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地具有广泛市场,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创新载体;微念品牌(尽管目前遇到一些问题)潜心打造李子柒IP,让世界了解中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现象传播。
(四)产业布局新。我们紧扣工业智造和数字文创发展趋势,利用区内高校的人才、市场、专业优势,以十勇士网游全球研发运营中心和钱塘元宇宙新天地项目为撬动点,围绕数字孪生、人工智能、虚拟数字等元宇宙核心底层技术,通过游戏、社交、教育等新型应用场景,招引了天雷动漫、掌玩科技、英兔科技等一批中小型数字文化、元宇宙初创企业,逐步形成数字文化产业磁场效应,为钱塘区建设“元宇宙”产业集聚区、“元宇宙”生态引领区和“元宇宙”场景示范区,开辟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赛道。
(五)推进举措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通过扶持壮大一批有较强实力、市场发展前景好、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带动全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一方面平台部门联动,通过重点文化企业培育对象申报、保障项目用地等举措,营造龙头企业快速发展政府营商环境。另一方面通过企业租金减免、申报上级资金等手段减轻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压力,已将钱杭湖畔、星巢网络等26家小微企业培育成为规上文化企业,截止到6月底帮助以上重点企业申请省市区帮扶资金650万元,减免租金300多万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我区文化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效应不够明显,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层次不合理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区自贸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主要表现为四个缺:
(一)缺机构。尽管文化产业已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氛围,因钱塘区新成立,人员编制紧张,目前杭州区县层级中仅有钱塘未设置区级文创中心,现有工作人员对文化企业的精准服务能力和主动性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缺政策。全区制定了高能级产业推进政策,文化产业作为其中一部分。但文化产业相比其他产业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别是其社会效益的考量要大于经济效益,其对于人才、项目、作品及社会影响的扶持补助的需求会更加突出,所以需要出台一个专门的、成体系的政策制度,目前,全市其他城区均已制定。
(三)缺经费。作为刚起步产业,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的投入,由于之前区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原主城区基本投入在6000-8000万),叠加文化企业投资期长、见效慢,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融资渠道不畅等原因,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四)缺规模。21年度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30亿元(杭州市2500亿元),仅占全区GDP2.5%,距离到2025年占GDP8%,距离较大。全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中,小微型企业数量占比99.5%,大中型企业仅为0.5%,全区仅1家企业入选浙江省重点文化企业,尚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三、工作举措
为扎实推动我区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提出以下建议:
(一)抓基础,努力营造文化强区建设发展新环境。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文化强区”战略新目标,尽快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中心行业主管机构,落实和完善文化改革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人才、金融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为文化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 形成推进文化强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抓龙头,发挥引领作用,夯实文化产业发展根基。实现钱塘文化产业更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支持好、发展好“专、精、特、新”中小微文化企业的同时,必须打造更多的龙头企业,一要推动业务相近、资源相通的文化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实力雄厚、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龙头,培育一批产业联盟。二是要建立完善龙头文化企业的培育机制,充分利用钱塘地域资源优势,多维度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数字文化“独角兽企业”。
要鼓励龙头文化企业实施一批高成长性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帮助龙头企业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配套产业链,改善龙头企业经营环境,留住和壮大骨干企业。
(三)抓标杆,大力引进名师、名品,大力打造重点文化项目,扶持培植文化产业主体。采取政府扶持、社会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多途径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积极鼓励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引领、支撑文化产业发展,发挥高校和企业资源,通过区企联动、校企联动的方式,发挥辐射效应。
(四)抓趋势,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疫情环境,线上文化消费显示了巨大的活力,网络音视频、游戏、新闻资讯、直播等互联网文化消费用户增加迅猛,云展览、云旅游、云演唱会等网络化新型文化娱乐活动涌现。大力支持数字文化产业健康发展,要尽快落实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加大对文化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联合的数字文化产业创新中心,推动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融合,鼓励数字文化产业推动公共生活、地区发展等方面的融合创新。
(五)抓集聚,指导文化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一方面,加强文化产业园区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政府部门提前介入,积极引导,统一规划园区的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避免低水平同质化发展。另一方面,加强文化产业园区的运营管理,引导支持部分文化产业园区根据产业格局变化和发展实际,积极调整产业方向,改变园区定位和功能,为园区改造提供政策支持。
四、具体回复
(一)针对“着力构筑‘文化+审批'格局,深化文化领域改革,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建议。目前,设立外商企业投资的娱乐场所、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演出经纪机构等事项需由省文化和旅游厅审批。后续,将根据《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文化市场管理政策的通知》、《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内容,积极与省市上级部门沟通,结合企业发展诉求,在钱塘自贸区范围内,就文化传媒等领域的审批开展先行先试,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为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市场主体营造氛围。
(二)针对“着力构筑‘文化+保税’格局,创新文化监管模式,拓展文化产业新业务。”建议。综合保税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目前就在保税区内开展“文化+保税”业务已得到海关的支持。一是艺术品保税存储方面,海关就综保区与境外之间进出货物的申报环节,已不再验核相关批准文件;二是艺术品展示的审批方面,海关已简化相关程序,在开展艺术品展览、展示及进出口等经营活动时,对同一批艺术品,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核发的批准文件可以多次使用;三是艺术品出区展示已获准,海关允许企业采取关税保证保险等多元化担保方式开展出区展示,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便捷文物展览展示。根据建议,结合海关政策,综保区将充分发挥保税区、自贸区叠加优势,联合海关,优化文化艺术品境外入区监管模式,以保税存储与保税展示为切入口,积极引入文化艺术品龙头项目,结合综保区“线下即提”“世界超市”项目,探索打造“综保+艺术品展示+购物”文化贸易桥头堡。
(三)针对“着力构筑‘文化+平台’格局,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拓展钱塘文化影响力。”建议。一是立足钱塘实际,加强统筹联动,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平台集聚,以文促产,带动文化产业全面发展,推动我区文化企业平台逐步形成“1+4+1+N”的产业格局,即1个重点文化产业平台(大创小镇),4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新加坡科技园、和达创意园、传媒文创园区、铭扬数字文化),1个文化产业街区(白蓝地文创街区),以及N个区级文创园区和楼宇(如钱塘π、元宇宙产业园)。二是抢抓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依托“一带两城”、高铁新城、金沙湖核心区、临江湿地等综合优势,加快对文化企业的项目招商,重点布局“文化出海”企业的培育,打造文化企业的“航空母舰”。三是依托区内14所高等院校文化产业、艺术设计、传媒、数字等学科集聚的人才资源优势,在自贸区范围内先行探索,畅通“走出去、引进来”国内国外文化产业双向交流渠道。
杭州综合保税区管理办公室
2023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