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经济”如何提能升级?专家这么说 浙商这么做

发布日期:2023-04-20 11:25    信息来源:区商务局

4月15日,由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政府、浙江省浙商研究会联合主办、以“弄潮儿精神与地瓜经济”为主题的2023浙商(春季)论坛暨中国商帮文化论坛在钱塘区举行,众多浙商企业代表、外地商帮代表、专家代表及省商务厅、省社科联、市投促局、钱塘区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如何以“勇立潮头”的浙商精神,探索新时期浙商产业路径和战略选择?论坛上,多位与会专家与浙商代表畅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专家观点:“地瓜经济”的实质是开放式经济 对其提能升级是要全面、高水平开放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首席专家、学术委副主任刘亭以《“地瓜经济”的实质和新境界》为题,谈了他对“地瓜经济“的理解。

“‘地瓜经济’大家今天听起来,好像是个很新鲜的词汇。实际上早在总书记主政浙江的时候,他就说过这个话。当时我们的理解,主旨就是要把我们浙江经济,搞成一种开放式经济,或者说是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刘亭说。

浙江地域面积狭小,很多发展的空间都受到了限制。所以改革开放之初,浙江人就是从吸引外地的资源“为我所用”发展起来。浙江是市场大省,就是把浙江产的东西卖到四面八方,同时又把那些原材料、劳动力、供销关系等都吸引到浙江来,从而让一个资源小省变成了经济大省。

“所以‘地瓜经济’是我们浙江由小做到大、由大做到强的一个秘诀,背后隐藏的,就是开放地抓经济、搞发展这么一种思维模式。”刘亭表示。

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扩张也让块茎长得更加粗壮硕大。我们的企业主动走出去,并非资金外流、企业外迁,而是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在更大空间实现更大发展的需要。

也就是说,“地瓜经济”是浙江创新形成的一种扎根本地、内外开放、“光合作用”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刘亭表示,今年1月28日浙江省新春第一会提出“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大方向是奔着全面开放、高水平开放去的。

一是由“流动型(政策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提升,推动浙江以“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与国际接轨,带动浙江的外贸、外资和外经的扩规模、上水平。“这些年来我们为什么要大刀阔斧地搞自贸区?目的就是要把自贸区的‘制度型开放’,由盆景变成森林。”

二是由“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提升。人类已进入到信息社会和数智文明时代,数智经济已然上升为浙江发展的新引擎,也即省委提出的“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

三是由“单向汲取”向“双向互动”提升。通过新型城镇化和高端服务业的健康发展,锻造精练“地瓜经济”的“根茎”,发展“以点(本地跨国企业)带面(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以主(链主平台企业)带圈(供应、价值、创新‘三链生态圈’)”神形皆备的总部服务经济,推动浙江经济进一步优化结构和赋能提质。

刘亭表示,“地瓜经济”的理想境界是“枝繁叶茂、树大根深”。“制度型开放”的高度、数智科技应用的维度、总部服务经济的跨度,将推动我们走向“地瓜经济”的新境界。


企业实践:把竹产业的“藤蔓”延伸到全国各地 企业实现从10亿到百亿的跨越

双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承烈以《地瓜经济助力浙商勇立潮头》为题,分享了自己对地瓜经济的理解及实践。

作为“筷子第一股”“竹业第一股”,2021年8月5日双枪科技登陆A股主板市场。怎样实现从10亿到100亿的跨越一直是郑承烈上市后思考的问题。

2021年11月3日,在英国格拉斯哥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100多个国家签署协议,承诺到2030年停止热带雨林和原始森林的砍伐。“这意味着,到2030年,我国进口木材会趋于零。这对竹产业意味着巨大的商机!”郑承烈敏锐地意识到。

8天后的2021年11月11日,国家林草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大力保护和培育优质竹林资源,构建完备的现代竹产业体系。到202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将要从2020年的3200亿元突破7000亿元;到203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成为世界竹产业强国。

发展竹产业是一项低碳、环保的事业,是利好全人类的伟大事业。有政策撑腰,郑承烈的底气更足了。在竹产业上耕耘了20多年,加上在研发上的大力投入,郑承烈重点瞄准了竹产业的五大板块:竹板、竹筷、竹签、竹炭和竹笋。

竹板包括竹砧板、竹地板、竹家具板以及各种装饰面板等;竹筷除了工艺筷外,还包括外卖餐具包内装的一次性筷;竹签包括牙签和烧烤签;竹子有约50%是下脚料,可加工成因木炭产出锐减一直供不应求的烧烤炭……可以说,竹产业的这些板块,已经把一根竹子完全“吃干榨尽”。

另外,竹笋天然无污染,价格却极其便宜,20多年平均价格均为1元/斤左右,如果进行精加工,附加值有望大大提升。

别看竹产业看起来不起眼,但在郑承烈看来,却是个大老板看不上、小老板做不起来的生意,许多竹乡坐拥广袤的竹林,却一直无法成为村民们致富的钥匙。

于是,经过一年时间的潜心研究,郑承烈和他的双枪科技研发了成套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加工流水线,8月1日,第一家占地107亩的示范工厂有望在江西资溪开工投产。“当地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优惠政策,我们则充分利用了当地的竹资源,也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有了第一家工厂的成功经验,接下来郑承烈就可以把它们成功复制到全国各地的其它竹乡。“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我们地瓜经济的优势。我们的根茎在浙江,但我们的藤蔓要遍及全国甚至全世界,并反哺我们的根茎。我们的产品大多在当地销售,如果一个点的销售能做到5个亿,全国发展20个点就是百亿!”郑承烈信心满满。(信息来源:潮新闻,记者 王燕平 甘居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