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义蓬二小 奏响美学与民俗文化共融“交响曲”
发布日期:2023-12-29 09:29 信息来源:钱塘发布
12月28日,以“追寻先贤足迹 传承沙地文化”为主题的义蓬二小余任天艺术陈列馆开馆、区教育工会书法俱乐部授牌仪式暨校第八届南沙文化节在“百年老校”义蓬二小盛大举行。来自各个地区的书画家们齐聚校园,与师生共赴这一场民俗与文艺之约。
活动当天,学校与义蓬街道头蓬社区联合邀请了专业的戏曲老师,走入校园在操场上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戏曲课。一段段柔肠百回、缱绻悱恻的越剧在舞台上唱响,带着孩子们走入了戏中世界。
戏曲课堂结束后,活动进入第二个环节。现场,先后举行的余任天艺术陈列馆揭牌仪式和区教育工会书法俱乐部授牌仪式,为这一所“百年老校”新添了文艺活力。据了解,余任天是新浙派绘画的重要奠基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浙江现代美术史上诗书画印兼擅的艺术大家。1930年,余任天先生来到头蓬小学(今义蓬二小)任劳美教师,开创了南沙大地以文化育人的先河。此次在校园内成立一所余任天艺术陈列馆,不仅可以让二小学子们近距离感受先辈的精神,同时也可以将余任天先生的育人理念传承下去的,让文学与美学在校园中融合发展。
隆重的开馆仪式与揭牌仪式让与会书画家们兴致勃勃,在校长的带领下,大家不仅参观了“余任天艺术陈列馆”,还在馆内组织了一场“迎新笔会”活动。“余任天先生是我书画上的老师,今天可以来到现场特别高兴,还看到了不少老师以前的作品,真的非常荣幸。”参与此次活动的书画家孔王兴说。
文艺上有“高光”,而同步开展的第八届南沙文化节,通过热闹的文艺汇报演出和充满南沙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和体验了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作为传统宴请的主角,中午,“百生共餐十碗头”活动火热铺开,二十四张“八仙桌”在排球场有序排列,师生共品原汁原味的沙地“十碗头”。
午餐结束后,学校更是在校园内分出了沙地风情展示区、沙地作物荟萃区、沙地民游体验区和沙地民俗体验区四个“分区”,同学们根据年级和兴趣的不同,可以在四个展区内进行参观和体验。扯白糖、搡年糕、做麻糍、做印糕……除了四个展区外,活动还特意打造了一个的沙地美食体验区。“我们的南沙文化节是非常综合性的校园节日,不仅可以让大家品味到民俗文化,同时也是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参与劳动实践,在实践中发掘校本特色,这也是我们学校的一个品牌活动。”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学校还在现场组织了民俗文化展览,展览内容包括民间工艺品、传统服饰、民俗图片、民俗摄影等,吸引了众多同学前来参观。
此次活动融合了文学、美学与民俗文化,不仅让孩子们找到了根脉上的共鸣,也是学校践行“五育并举”和“钱塘优学”的新尝试。“这次活动是我们对传统艺术与现代教育完美结合的一次创新尝试,也是我们对本土文化的归属和认同。未来,我们会把南沙文化节打造成学校品牌,让南沙文化的种子在‘南沙学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围垦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熠熠生辉。”校长沈阳表示。(记者 蔡依卢 通讯员 盛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