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版入口
退出老年版

2023年中华经典诵写讲展演活动在钱塘圆满举办

发布日期:2023-12-22 10:02    信息来源:钱塘教育发布

12月20日,“‘语’我相约  伴你‘钱’行”钱塘区首批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语言艺术工作室授牌仪式暨2023年中华经典诵写讲展演活动在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附属学校圆满举办。

11.jpg

杭州市语委办副主任、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语言文字管理处)二级调研员吴俊,钱塘区语委办副主任、区教育局副局长金加喜,杭州市语言文字培训中心主任、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王强,杭州市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解连珊,富阳区语委办副主任、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章瑞炀,杭州市语言文字培训中心专职教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方岚,钱塘区语委办负责干部陆建国,钱塘区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语言艺术工作室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市、区语言艺术工作室领衔人及钱塘区语言文字专家库全体成员等近200人参加本次活动。区内外部门、单位2万4千余人通过直播链接观看本次活动。

在领导和嘉宾的见证下,杭州市下沙第一小学、杭州市钱塘区云帆小学、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附属学校、杭州市钱塘区幸福河小学、杭州市钱塘区听涛小学、杭州市钱塘区文思小学、杭州市钱塘区清雅苑幼儿园、杭州市钱塘高级中学、杭州市下沙中学、杭州市文海启源中学等10家单位被授予“钱塘区首批语言艺术工作室”荣誉牌,其中杭州市下沙第一小学被授予“杭州市语言艺术工作室”荣誉牌。

杭州市钱塘区幸福河小学、杭州市钱塘区文思小学、杭州市钱塘区听涛小学、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附属学校、杭州市钱塘区云帆小学等5家单位被授予“钱塘区首批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荣誉牌。

在授牌仪式中,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附属学校校长魏强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词,学校精心经营经典诵读,童心诵经典,圣贤伴成长。钱塘区云帆小学语言艺术工作室领衔人汪华姿、钱塘区文思小学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老师倪阳作为代表先后发言,两家代表充满魅力和情怀的话语,与其他八家以及今后更多的申报单位感于启迪、甘于实践、敢于创新,共勉、共享、共富。

金加喜在授牌仪式上致辞,肯定我区在市语委办倾情倾力指导下,2023年所做的10件语言文字工作大事以及在经典诵写讲系列大赛中取得的喜人成绩;同时向各授予单位和全体区专家库成员提出三点要求:

一、有亮点、有规划、有担当。每一家基地、每一个工作室立足区域语言文字工作重心,有特色亮点、有发展规划、更有责任担当,做精做优“辐射”和“服务”两篇文章。

二、敢渐进、敢展示、敢引领。需要5家基地单位、10个工作室单位不满足于现状,循序渐进、展示自己的优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辐射引领全区乃至全市。

三、创深度、创高度、创广度。依托工作阵地、依托专家队伍,2024年致力创建区域语言文字工作的深度、高度和广度,围绕“环境细整改、特色巧彰显、规划精设计、活动乐承办”,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工作目标。

市语委在授牌仪式上作讲话指示,祝贺钱塘区率先成立区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和区级语言艺术工作室,期待钱塘区再接再厉——

首先,从学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做起。认真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职责,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中做好“三纳入一渗透”,夯实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基础。钱塘区语委办、教师教育学院坚持15年课文朗读抽测项目,明年将申报省级“一地一品牌”典型案例。

其次,从学校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做起。落实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希望首批5家基地、10家工作室,发挥领雁作用,推动全区语言文字工作特色学校创建,努力争创省级“一校一特色”典型案例。

最后,从学校的语言文化浸润工作做起。希望基地和工作室通过持续的努力探索,竖起语言服务的标杆,为坚定不移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进区域语言文字事业科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2023年中华经典诵写讲展演活动在各基地、工作室简介短视频播放中缓缓拉开帷幕。现场通过诵读、讲解、书写、印记、推普、童谣等多种形式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视听盛宴;中华经典诵写讲展演,传承创新中华经典,助推文化自信自强。

区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附属学校)选送的经典诵读作品《少年中国说》,15位少年英姿飒爽,坚定的眼神、铿锵的音韵,传递了少年之蓬勃朝气,彰显了附校学子立大志、圆梦想的壮志豪情。

区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杭州市钱塘区云帆小学)选送的作品《国风古韵诵清廉》,8位老师带着16个孩子倾情演绎《石灰吟》,以“石灰”为喻,发出“清白、清廉”的响亮誓言。

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一音一形、一笔一画,蕴藏着中国汉字的审美和诗意,展示出中华民族的刚正与风骨。区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杭州市钱塘区听涛小学)选送的作品《中华颂之汉字瑰宝》,孩子们将汉字书写与语言艺术相融合,展现汉字书写的魅力和经典传承的诗意。

市语言艺术工作室(杭州市下沙第一小学)选送的短视频作品《元旦闹新春,送“语”暖人心》,6位二年级学生在新春来临之际,送“语”上门,既推广普通话,又送去新年祝福,一派喜乐祥和。

朗朗上口的古文与童趣十足的童谣相遇,会演绎怎样的精彩?区语言艺术工作室(杭州市钱塘区清雅苑幼儿园)17位小朋友带来的作品《“清”声“雅”诵  “语”你“钱”行》,“清”正音,“雅”传承,童心童语诵同音,清声雅诵扬经典。

杭州第4届亚残运火炬手、钱塘区首届最美残疾人、区盲人协会副主席杨姝,扬琴演奏师、国家高级钢琴调律师吕绍川选送扬琴伴奏朗诵《荷塘月色》。两位表演者领着全场嘉宾静静地沉浸于荷塘月色中,月夜和琴声让人陶醉、令人向往,美丽、自由、宁静。

专家解连珊从“形”“情”两层面为展演作精彩点评。

一、“形”:在《少年中国说》里听到了“诵”的魅力,在《中华颂之汉字瑰宝》内看到了“写”的历史,在《国风古韵诵清廉》中领悟了“讲”的精髓。“诵、写、讲”等形式,展现了“言值”之美,推动着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

二、“情”:《荷塘月色》给我们带来丝丝“心语”、送来缕缕清香;《“清”声“雅”诵  “语”你“钱”行》稚嫩的声音传递了孩子们的“爱语”心声;《元旦闹新春,送“语”暖人心》语言印刻着我们的传统,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间。并赋诗一首评价、展望钱塘区基地、工作室建设——

钱塘江畔幸福河,教研启源寻下沙。清雅听涛“语”中约,文思“钱”潮云帆挂。

语言文字是交流的工具、文化的载体,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对话的桥梁。而“十四五”时期,是钱塘区语言文字事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钱塘区将在省、市语委的大力指导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以基地、工作室建设为契机,持续加强语言文字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发挥语言文字在立德树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努力推动我区语言文字工作书写时代新华章。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