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警示:霜打柿子红如火”,秋季吃柿子好处多,但是禁忌你也要知道!
发布日期:2023-10-31 09:21 信息来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霜降到,入深秋。民间有句谚语说“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霜降前后,柿子完全成熟,硕果累累,如灯笼满枝、饱满可爱。此时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鲜美,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较高的食疗价值。
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老人们也说,深秋吃柿子,不会流鼻涕。很多地区都有深秋吃柿子的习俗,让我们一起来聊聊柿子的好处和禁忌吧。
一、柿子的营养与功效
秋天是柿子收获的季节,柿子不仅甜腻可口,营养丰富,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其甘寒微涩,具有润肺化痰、清热生津、涩肠止痢、健脾益胃,生津润肠、凉血止血等多种功效。
1.膳食纤维含量高:柿子含有丰富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对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和缓解消化不良都有着重要作用。
2.维生素含量丰富:柿子中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比一般水果高1-2倍及以上。这些维生素对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保护视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维生素C还有助于胶原蛋白的合成,改善皮肤弹性和延缓皮肤老化。
3.微量元素促健康:柿子中富含钙、铁、锌和钾等微量元素,其中钙元素有助于骨骼健康发育,铁元素则对血红素合成和氧气运输至关重要,钾元素则能促进血中钠盐的排出,有降压利尿、消肿作用,对高血压、肾脏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4.抗氧化作用明显:柿子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如多酚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和VC等,这些物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降低慢性疾病的风险。
二、吃柿子要“五不要”
尽管柿子有着很好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但在食用柿子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一些禁忌,以免造成健康问题。
1、不要空腹吃柿子
饥饿时胃酸增多浓度高,而柿子含有大量的鞣酸(单宁)、果胶质等成分,若与高浓度胃酸相遇会发生凝聚作用,可能形成难溶性的硬块——胃柿石。如果胃柿石无法自然被排出,那么就会造成消化道梗阻,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甚至呕血等症状。所以,柿子最好在饭后吃。
2、不要连皮一起吃
柿子中的鞣酸绝大多数集中在皮中,如果连皮一起吃会增加形成结石的概率,易导致腹痛,恶心等症。同时未成熟时柿子含有更高的鞣酸,这些物质会影响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和消化,引起胃肠不适,因此也要食用完全成熟的柿子。
3、不要同食高蛋白
柿子中的鞣酸会与高蛋白食物比如鱼、虾、蟹、牛奶、豆制品等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结合,形成难以消化的胃柿石,影响营养吸收。
比如同为秋季美食的螃蟹与柿子均为寒性食物,柿子中的鞣酸与螃蟹中的蛋白质相遇会损伤脾胃,因此最好避免在同一餐食中同时食用柿子和螃蟹。同样道理,柿子也不宜与牛奶一起食用,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物质遇到牛奶中的蛋白质和钙离子会凝结成结石块,容易导致便秘。
4、不要过多的食用
柿子虽然美味,但它富含糖类物质,因此不宜过多食用。过多的果糖摄入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和血糖波动。另外,柿子中的单宁对人体的钙、锌、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产生影响,容易导致营养不良。正常人群食用柿子每日不宜超过2个。
5、吃完不要不漱口
柿子中丰富的果胶和较高的糖分容易在口腔留下残渣,不注意清理容易诱发龋齿。柿子中大量的鞣酸,也容易对牙齿造成侵蚀,从而诱发龋齿。因此食用柿子后应及时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三、适宜人群和禁忌人群
1.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 更适宜大便干结、高血压患者、甲状腺疾病患者、长期饮酒者。
2.禁忌人群:有3类人不适宜食用
①糖尿病患者:柿子的含糖量比较高,而且多为单糖和双糖,容易引起血糖升高。
②胃肠道疾病患者:柿子性寒,含有较高的鞣酸,对于胃肠道疾病的患者,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等疾病患者,单宁酸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导致不适加重。
③贫血患者:鞣酸对于铁的吸收会有一定的影响,容易诱发或加重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秋去冬来万物休,唯有柿树挂灯笼。柿子是吉祥之果,也是秋季佳果,我们要掌握正确的食用方法,才能为身体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