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分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3-01-05 16:26    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钱塘分局

今年以来,生态环境分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建为引领,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有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建设年”“生态环境整治攻坚年”两个年活动,全面助力我区争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时代样板。

一、2022年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强基固本,中心融合,党建领航强化示范引领

1.切实履行职责,强化党建主体责任担当。制定《2022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排》《2022年度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计划的通知》等5个文件,保持党建先锋领航作用,指引业务工作的开展。严格执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度,组织召开“一岗双责”履职报告大会,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要点,落实党组书记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第一责任人。

2.突出政治引领,统筹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年初召开以案促改、党史学习教育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坚持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扎实开展民主评议党员。主要负责人与班子成员、分管领导与科室负责人之间分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以案为戒,共开展各类党风廉政学习14次,持续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组织区管干部家庭开展 “树廉洁家风建幸福家庭”主题教育活动。

3.加强组织保障,筑牢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分局党组成立党总支部,下设第一支部、第二支部,分设书记、组织宣传委员、纪检委员,确保组织建设坚强有力;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坚持每月25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主题宣讲一种“党建精神”活动;依托环境教育基地,环境教育课堂等载体,打造“党建领航▪生态护绿”党建品牌。

4.聚焦红色领航,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有序开展各项红色领航“迎亚运”工作,与钱塘华数党支部开展 “3.12”植树节党建共建植树活动;开展机关志愿者下沉社区、高速卡口防疫等志愿服务,累计出动人次250余人次;推进“帮联共富”工程,派设2名青年党员担任结对社区兼职委员,参与结对社区每月社区党组织会议。

5.抓实意识形态,开展生态治理宣教工作。年初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推进省市级绿色学校、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以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浙江生态日、安全生产宣传月等契机,开展小学生绘画金句比赛、有奖知识竞答、低碳案例分享、安全生产培训等系列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钱塘发布等各类媒介主动宣贯。截至目前,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原创文章13篇。

(二)综合施策、攻坚突破,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

1.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完成整改销号材料梳理,制作整改汇报宣传视频,4月、5月相继完成区级、市级验收销号,6月30日通过省级验收会 。二是统筹编制治水方案。印发2022年度钱塘区第一批五水共治(零直排)工程建设计划,安排71个项目,估算总投资6.66亿元,今年计划投资2.78亿元。编制《钱塘区重点海域污染防治攻坚战方案》《钱塘区医药港小镇标杆园区创建方案》。完成三类重点河道“一河一策”整改方案评审工作,以工程项目为支撑,推进治水取得实效。三是开展涉水专项审计迎检工作。配合完成杭州市钱塘江流域水生态保护情况专项审计,提供专项审计材料32项,处理审计查询单5份,审计需求单6份,审计取证单22份,省级调查表5份,涉及7个街道167条河道3年所有历史数据13441条,涉及生态保护资金3.03亿元。落实审计发现共性问题整改,出台加强五水共治工程管理和小微水体管理相关文体,制定村级河长管理办法。 四是做好污水总量管理工作。按指导、办理总量交易申报工作,接收11份总量申请,已为毕方航空、光能荣能等企业出具9份总量核准意见,共计核准化学需氧量166.5吨、氨氮10.4吨;其余2家正在修改过程中。

2.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推进废气治理工作。印发年度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已完成低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13家、低效VOCs治理提升改造14家、VOCs无组织排放治理5家、臭气异味治理10家、VOCs突出问题治理完成120个、天然气锅炉低氮改造7台、非移动道路机械新能源替代25台。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日常监管,审验车辆41618辆次;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及柴油货车检查,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80台,检查柴油货车120辆。二是推进“迎亚运”保障工作。上报城市生态环境检查自查清单300个,开展建筑工地裸土巡查168次,下发通报9份,整改问题35个;开展线上巡查,工地扬尘在线监测平台发现问题177处,道路扬尘在线监测平台发现问题33处,下发轻度污染预警提示19期;开展2022年冬春部门联合检查行动,累计联合检查3次,发现问题7个。

3.持续推进土固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推进土壤防治工作。印发《钱塘区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2022年工作计划》。上半年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共计17个地块,其中甲类地块8个,丙类地块9个。外六工段10家结构关停企业提交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国际香料香精地块完成土壤初步修复治理工作,拟提交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开展修复效果评估验收。二是推进工业固废防治工作。按照省固废系统全面使用要求,累计完成产废企业网上注册910家,完成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审核641家,审核跨省危险废物转移4家次,出口加工区固废转移审核29家次。上半年累计转移处置危险废物9.8万吨。核查82家企业有废有机溶剂产生情况,排摸40余家企业废盐产生、处置情况。新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1本,注销收集经营许可证1本。召开规范化管理培训会议,推进78家企业固废数字化建设工作,配合开展非标电动车淘汰工作。做好2021年度化学品环境国际公约管控物质统计事宜,核实相关企业生产情况。三是推进涉疫垃圾防治工作。组织开展对30余个集中隔离点及临时医废暂存点涉疫垃圾及污水消杀情况专项检查。开展辖区内隔离点、收运主体涉疫垃圾清运量核实、物资配送协调工作,累计督促规范清运涉疫垃圾500余吨。协调部署全面核酸检测废弃物清运和物资采购工作,累计清运63余吨核酸检测废弃物。开展隔离点选址评估工作,指导隔离点规范整改,推进浙固码使用,指导隔离点涉疫垃圾联网转移申报。四是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开展无废满意度调查,通过中国移动发送无废城市宣传短信25万条。完善49个区级无废细胞台账资料整理工作,完成3个无废亚运细胞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公布市级无废示范细胞1个,无废学校2个,无废医院2个,无废工厂1个。五是推进辐射污染防治工作。截至6月底,受理辐射安全许可证新申请(重新)16家次;变更申请8家次;延续申请9家次;注销申请2家次;备案1家外来移动探伤作业单位;完成134家核技术利用单位的2021年度辐射安全与防护状况评估报告。更新重点监管辐射工作单位动态名录库,修定《钱塘区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辐射事故应急操作手册》。开展“放射性废物(源)清零”行动,全面排查隐患企业。启动放射源“三位一体”巡检联网工作。

(三)聚焦主业,重点突出,亚运护航做到尽职尽责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分局亚运环境质量保障工作专班,按照9个小组架构明确迎亚运环境质量保障专班人员和工作职责;牵头召开2次区级层面亚运环境质量保障工作会议,部署推进保障工作;累计9次召开局党组会议、局务会、分局亚运环境质量保障工作例会;同时作为全区九组之一的环境质量保障组每周参加区亚运保障工作例会,落实保障任务,加强与区级其他保障组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工作合力。

2.编制保障方案。完成《钱塘区亚运环境质量保障方案》编制,重点围绕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固废和辐射环境保障、环境安全保障、监测预报保障等五大内容,形成58大类127项任务清单。同时围绕4个亚运场馆,以场馆为编制单元,制定“一馆一方案”。

3.实施污染源筛查。围绕亚运场馆、训练场地及住宿酒店开展了两轮水、气、土污染源排查和隐患整改,排查工业企业179家、工地30个、餐饮41家、河道17条。排查发现的餐饮油烟问题及河道巡查整治工作已通过联系单落实部门及属地街道责任。同时加大对区域的扬尘等的巡查力度,通报问题35个,下发督办单6张。

4.开展政企协商。通过重点企业座谈会、污染源地毯式排查等方式排摸219家企业的生产检修情况,对69家排放量80%的企业开展一对一上门走访协商自主减排并督促企业制定了“一厂一策”自主减排计划;同时联合区工商联组织召开企业恳谈会,召集区内13家重点企业代表并邀请区发改局、区应急局、区交通运输局等区级部门参加,共推亚运环境质量保障工作。

(四)以督促治、落实销号,督察整改不断提质增效

1.做好环保督察整改销号工作。完成4件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件及7件省级环保督察信访件销号工作,制定区生态环境问题督察“回头看”专项行动方案,组织开展2轮回头看并联合区纪委区监委、区政府督察室对7个街道6个督察信访问题、2个曝光问题点位开展联合督察;起草《钱塘区贯彻落实省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报告整改方案》并完成意见征求。截至目前,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件三固刚性填埋场已基本完成整改。

2.完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闭环机制。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曝光”专项行动,2022年1-4月份实行一月一曝光,5月起实行一周一曝光制度,截至目前已拍摄制作曝光片8期,累计曝光问题101个。

3.落实“七张清单”问题整改。推进2个省级问题整改,长江经济带下沙闸污水问题已完成整改,目前正在走销号流程;临江园区规划不合理异味问题5条措施完成4条,剩余1项有毒有害预警体系建设未完成,正在申请延期;根据省主要领导对临江园区的批示,累计排查出问题43个,上报并纳入省级问题21个;主动上报上级清单问题1个,问题为面上垃圾倾倒、破坏耕地及影响水体问题,梳理并上报长江经济带下沙闸污水问题示范榜案例材料。

(五)摸清底数、智数赋能,环境基础持续巩固提升

1.开展生态环境整治攻坚年行动。牵头制定《钱塘区生态环境整治攻坚年行动方案》,梳理并确定13大项35小项重点任务,同时召开攻坚年行动专题推进会,部署推进生态环境整治攻坚年行动。

2.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完成钱塘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新时代美丽钱塘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初稿。完成经开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年度评价报告和园区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专项报告编制,并上报生态环境部。开展湿地鸟类多样性现场调查1次,推送相关宣传3次。完成沿江观鸟带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方案初稿。落实生态资金补助办法,公开申报审核确定4家大气污染治理示范企业,会同财政部门开展审计和验收。开展生态环保投资梳理分析,截至4月底,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完成7360万元,同比增长47%。

3.推进数字化建设。开展亚运环境保障应急指挥系统、督察在线贯通乡镇(街道)、天地协同、3D噪音地图、生态智卫贯通等数字化项目建设。先后10次开展相关数字化项目技术论证,1次实地调研。启动亚运环境保障应急指挥系统及督察在线贯通乡镇(街道)省级试点项目,天地协同已完成建设方案编制并报送区数管中心审核,3D噪音地图正在完善建设方案。

4.强化环境统计。开展2022年排放源统计一季报填报工作,完成16家季报企业数据填报、审核与修改、并按时完成上报。开展2021年度环业财务统计工作,完成23家环境服务业企业数据填报、数境服务据审核并提交工作,同时开展2022年度重点排污单位名录更新工作。

(六)源头把控、管服并举,审批服务确保高质高效

1、做好项目审批服务工作。通过提前介入服务,共对43个环评项目作出审批决定,对44个项目实行零土地或降等备案管理。其中报告书项目14个,实行“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降等为登记表备案38个;积极服务钱塘区六大招商平台以及行政审批局,1-6月在项目前期招引阶段或立项备案阶段,累计提供初审服务102个·次;跟进好中策、景杰生物、鼎龙科技等项目环评进展,严格把关同时加强服务指导工作,累计开展上门服务指导50人·次,组织专家评审或咨询会共25次。加强对中策钱塘实业有限公司年产650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绿色5G数字工厂项目的把关工作,开展有关环保设计工作咨询讨论会。对10家环评中介机构开展管理排查。

2、加强规划环评管理工作。根据刘市长产业项目推进会交办单要求,完成区域环评研究报告并递交区府办;推进医药港小镇拓展区以及临江新材料产业园两个区块规划环评工作;多次与两个平台分别开展上门对接,累计开展专题对接服务12人·次;积极开展生物医药产业试点规划环评改革工作。根据杭州市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基本编制完成生物医药产业规划环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3、加强两高项目审批管理工作。1-6月审批或备案两高项目5个,落实碳评专篇项目4个。联合大气科研究区内恒逸高新、双兔新材料小锅炉以小并大事宜。

4、持续加强排污许可管理工作。为充分发挥“一证式”管理作用,进一步推进年度质量“回头看”工作,联合土固、执法等相关科室举办视频培训会2次,1018人次参加会议;向省厅报送2021年度双百任务工作总结(许可证质量审核、执行报告完成率等);完成65家企业排污许可证办理工作,其中完成25家企业质量回头看任务。依申请注销许可证24家。

(七)积案化解、依法行政,环境执法力求科学精准。

1.打击力度持续加强。组织3次全员执法检查,完成3个街道(平台)120余家重点企业的集中排查;开展1次市级交叉检查,赴临平区检查企业21家,发现问题32个,拟立案3家;根据“绿剑”2022专项执法行动对垃圾填埋、垃圾焚烧、商品混凝土、危废经营单位等多行业开展专项检查。利用卫星遥感发现环境违法案件1起,并被省市作为典型案例录用。截至目前,共出动检查人员2726人次,检查企业1019家次,出具监察意见书52份,做出处罚决定34件,处罚金额359万元,刑事移送1件,刑事强制措施1人。

2.信访攻坚有成效。制定《杭州市生态环境局钱塘分局关于“积案清零、清单销号和源头治理攻坚年”活动的实施方案》,通过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及科室包案、倒排积案清零计划、加强源头化解、加强舆情管控、增强服务意识等六大举措,开展生态环境信访攻坚年活动,对受理的661件信访件全部按时办结。通过采取夜间驻点、拓宽数值化监管方式、制定专项方案等措施来化解重点园区重复信访问题,截至目前,受理临江园区信访件80件,同比下降52.38%。

3.应急能力不断强化。修订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辐射事件应急预案》,开展2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新增35家企业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工作,6家次企业开展危险废物应急处置。指导区内102家次重点环保设施和项目开展风险评估,并委托第三方开展评估报告审查和现场核查,提出完善建议515条,发现风险隐患212个。落实以局领导带队的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截至目前,未发生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和辐射事故,未发生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

(八)强化管理、配强设备,监测能力实现优化提升

1.加大应急监测力度。持续开展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执法监测及河道断面监测,截至6月6日,完成256家企业、222个地表水断面、199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9个入海河流的监测,共出动采样人员486人次,出具数据1856个,编制各类监测报告110份,其中监督性监测报告11份,执法监测报告84份,日常监测报告15份,审核第三方报告175份。同时,审核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112320个(小时值),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数据44928个(小时值)。

2.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内部人员管理,截至目前,共参加培训14次,共97人次;完成内部上岗考核5人次,内部质量监督21人次。加强质控管理,共进行内部质量控制498次,其中包括质控样质量控制231次,加标样质量控制17次,平行样检查250次。通过省监测中心水质化学需氧量能力验证,完成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行质量考核28次;

3.提升应急监测能力。对14个水站和2个气站进行数据联网情况、仪器运行情况、服务器运作情况进行每日两次远程巡检,发现并排除数据异常现象50余次;完成水质预警APP开发;配备水质监测无人船,开展走航监测。加强仪器维护。完成仪器(包括砝码和温湿度计)检定33台、期间核查42台、功能性核查64台。

二、存在问题

(一)环境质量提升还需综合施策

整体河道水质提升困难,水质波动较大、易反复,水质整体状况不佳。江东区域生态补水尚未取得有效进展,畅通河道水系、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污水长效管理、推进老小区零直排改造等尚需提速。大气环境质量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夏季臭氧超标问题凸现。从日常巡查情况看,全区建设工地、裸土堆场、拆除工程施工过程扬尘防控工作离要求尚有差距。

(二)“老厂新居”布局还需深入优化

老厂新居矛盾问题仍然突出,依然是环境信访的重点区域,今年以来,虽然通过加强巡查和管控沟通,东裕华庭小区信访量同比下降,但临江园区各小区信访总量仍在高位,且临江和新湾等地新小区陆续交付,以及市民对环境品质要求的提升,信访压力较大。上述矛盾问题也被列入巡视和督察整改内容。

(三)治理攻坚还需合力推进

我区化工、印染等传统产业较多,整体环境底子较薄,化石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位居全市前列,水、气等环境质量指标和公众满意度在测评中排名靠后。作为降低碳排放强度、改善环境质量的主要措施,产业与能源结构调整还需要各部门与属地街道合力推进。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任务涉及内容多、压力大,尚需加快推进协调。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以党建引领各项中心工作,致力改善环境质量,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提升生态环境满意度。努力打造“叫得响、打得出”,符合生态环境实际、富有生态环境特点、体现生态环境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党建工作品牌。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好“红领钱潮”五大行动,继续深化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强化使命担当意识,积极做好“党建+”工作,以“党旗红”引领“生态绿”,以“生态绿”换取“满意率”,以生态环保工作的卓有成效,来彰显党建的成色,体现铁军的风采。

(二)进一步深入开展污染防治工作

推进《入海排口“一口一策”方案》《钱塘区重点海域污染防治攻坚战方案》《钱塘区入海排污口氮磷控制实施方案》等方案编制,推进斩污攻坚、清水提质、绿币积分、流域共治、碧水亮剑、治水有声等六大治水比拼行动。继续发挥区大气办牵头作用,开展大气扬尘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加大扬尘管控的巡查与通报,做好污染天气预警管控。继续督促外六工段关停企业开展土壤调查,完成临江化工园区地下水专项调查工作,完善“三位一体”监测方案并开展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状况监测工作。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打造汽车制造企业建立“无废产业链”。继续加强辐射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应急指挥中心、督察在线、天地协同、生态智卫贯通等数字化项目建设。

(三)进一步加快重点督察问题整改进度

以美丽杭州考核为抓手,结合美丽钱塘建设,进一步细化分解生态目标责任书指标任务,编制印发部门生态环保职责清单,加强部门协同。继续开展环保督察“回头看”行动,加快推进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三固刚性填埋场信访件整改销号工作。印发《钱塘区贯彻落实省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报告整改方案》并推进各项整改任务,开展2022年省委专项督察迎检工作,发动各单位开展自查排查与前期发现问题回头看,继续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实施曝光。继续做好“七张清单”问题整改,积极主动上报发现问题,建章立制,积极争创示范案例,建立区重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应用工作机制。完成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省级销号验收及 “浙里蓝海”交办问题整改等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力度

指导服务好钱塘区整体规划环评、临江新材料产业园规划环评、医药港小镇规划环评编制工作。联合医药港小镇开展生物医药产业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改革工作,进一步优化项目环评审批制度,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进一步严把项目审批关,做好源头管控。持续保持执法力度,有效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继续夯实环境值班值守、环境风险隐患排查、预案演练及备案等工作,确保全年环境安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