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钱塘区政协一届二次会议第2208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2-07-04 15:43    信息来源:杭州钱塘科学城管理办公室

王聪聪委员:

您和张国庆等7位委员在钱塘区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充分利用高校留学生多元文化资源提升钱塘区文化软实力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浙江省2020年高校外国留学生共计41297人,同比增加 10.03%,其中长期生34887人,同比增长13.13 %,占总人数的84.5%。攻读硕博学位的国际学生22715人,同比增长13.8%,占总人数的55%。将近70%的留学生毕业后留在中国,继续求学的占46%,在中国就业创业的占24%,其中创新创业比例达10%。钱塘区坐拥浙江省最大规模的高教园区,留学生资源分布广、数量多、活力足,目前浙江工商大学有留学生2213人,杭州师范大学留学生2091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留学生1693人,浙江理工大学留学生1402人,其他高校均有数百或近千名留学生。同时全区有40多个国家、700多家外资企业、2000多名外籍人员工作生活在钱塘,建有滟澜社区、朗琴社区等9个国际化社区,外籍人口占国际化社区常住人口的6%左右。

针对钱塘区留学生资源促进文化软实力提升,提案提出一系列问题建议,非常中肯,对我们聚焦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国际交流合作这一特殊领域,深入研究、积极谋划、加强布局、创新载体,进一步用好高校国际文化资源,促进区校国际合作交流,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目前我区激活并用好国际多元文化资源主要工作举措如下:

一、立足“融”字,打造国际文化交流品牌。以中外文化交流为主线,大力推进城市国际化、赛事国际化、生活国际化,集中力量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的特色品牌活动和交流平台,增强留学生归属感和自豪感。一是大力推进城市国际化,全新成立钱塘科学城,两个特色小镇——医药港小镇,大创小镇,荣获省级特色小镇、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浙江省创业创新博览会,全国“双创周”钱塘分会场、“创响中国·杭州站”、首届中心国际技术创新高峰论坛等数十场“双创”活动成功举办,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个人基因组计划首席负责人、哈佛大学George Church (乔治丘奇)教授被聘为医药港小镇荣誉镇长,钱塘的国际化创新创业氛围浓厚。二是大力推进赛事国际化。组织开展“爱钱塘、迎亚运、讲党史、办实事”英语演讲大赛,不同肤色的留学生亮相舞台,掀起国际文化交流热潮。疫情之前,杭州国际女子马拉松赛,杭州超级马拉松24小时金杯赛,“潮行钱塘”国际毅行大会等全球性赛事云集钱塘,全国射箭大联赛、全国电子竞技邀请赛、全国学生运动会、“民间棋王”争霸赛等全国性赛事众多,钱塘的国际化赛事活力迸发。三是大力推进文化生活国际化。迭代升级大学生创意产业园区、留学生创业园建设,吸引留学生到文创园区创业。成立钱塘区文化产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积极发动文化企业和留学生参加杭州宋韵文化节、文博会、动漫节等系列活动,推动我区文化创意企业走出去,让更多留学生参与进来,感悟宋韵文化、动漫文化、钱塘文化的魅力。

二、立足“暖”字,共建国际文化精神家园。社区是城市最基本的生活单元,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我区特别注重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标准打造高品质国际化生活社区,现已建成滟澜、朗琴等国际化社区9个。一是实施硬件提升计划。增设社区国际化用房,打造“国际化科普长廊”“国际文化街区”等项目,社区图书室增加中英对照书籍、报刊专角与中外读书会分享专区。打造辖区双语标识完善项目,在进入小区的主要路口、便民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地标性建筑等,设计制作国际通用标识的“地区信息服务双语导引牌”;在楼道、小区公园、居民宣传栏等公共环境设置宣传标识和标语;完善商户双语牌匾标识规范,通过中英双语发布有关民生通知,让中外居民感受国际化社区氛围。二是实施服务接轨计划。创新管理模式,将选举文化“推出去”、国际居民“选进来”,全市首创选洋代表、洋委员、洋助理,将国际居民纳入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成员等行列,参与社区管理。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外籍人员协管队伍,联合辖区外语机构或招募高校外语志愿教师组织开展定期的英语培训课堂与涉外礼仪培训课堂,对象涉及社工、物业中层、保洁、前台等人员,确保辖区服务管理人员沟通能力的提升。将国际居民分入社区网格,定期进行走访交流。建立社区境外人员管理服务站,协助国际居民申报临时住宿登记,提供出入境证件办理咨询、涉外安全防范和求助、医疗卫生及日常生活等“一站式”贴心服务,开展涉外法律法规宣传咨询,向国际居民发放购物、餐饮、就医手册。三是实施文化暖心计划。传统文化+洋元素打造“社区国际文化节”“中外居民过大节”等品牌活动。如开展“外国人眼中的春节”、澜韵汉服社、传统节日秀、太极之舞、民乐社、中医太美等活动,设置“生活体验汉语”特色课程,让国际居民在活动中学习汉语、包粽子、包饺子、写春联、打太极等技能和文化。组建涉外的社会组织,成立国际居民志愿者服务队,鼓励国际居民、留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组织开展社区“英行剧动”小老外暑期夏令营、海外高层次人才子女夏令营、“社区英语主题沙龙”、涉外文明礼仪普及教育,开办文明礼仪知识讲座、“风采大赛”等活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三、立足“创”字,发展国际文创产业赛道。为激励留学生留区创新创业,政校企多方协同联动,在留学生文化融合、能力提升、平台搭建、氛围营造等方面实施“三优助创”模式,提升留学生双创成功率。一是优学科资源助创。将国教学院、创业学院与区校企共建的跨境电商、人工智能等产业学院资源加以整合,积极导入留学生双创专业导师和实务导师,推动留学生组队参加“跨境电商创客训练营”、“义路同行-全球青年义乌创业培训计划”、“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双创训练比赛,强化留学生双创实践能力培育。二是优平台联动助创。搭建一系列的留学生实习实训平台,满足留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如与钱塘区“一带一路”国际生创业实训基地、朗琴国际化社区、杭州跨贸小镇、湖州德清县阜溪街道等单位联动,为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实践以及文化体验机会,培育出一批创新创业实战团队。创客团队Sino-Zim获中非桥跨境贸易服务平台以及巴西最大B2B平台—Jumore Company合作投资,八国留学生创新创业团队FINChina团队荣获“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金奖。三是优政策导向助创。专门设置留学生双创与文体活动经费,投入资金支持国际生的双创教育和文化融入。制定留学生竞赛奖励办法,将双创工作与留学生评奖评优挂钩,优秀留学生可经学校推荐,获得“创业”签证,留杭创新创业。将教师工作业绩考评与留学生双创指导挂钩,组织开展留学生双创签证政策解读5次、创新创业讲座20场,提升留学生双创意识、营造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构筑由政府、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留学生文化工作联动机制,打造彰显钱塘多元国际文化金名片。一是加大留学生文创支持力度。优化文创产业空间布局,谋划在大创小镇、和达城、江边驿站、白蓝地文创街区等地,依托缦图摄影、美巴科技等载体做大做强符合高教园区特色的数字产业创业园、数字经济平台、大学生文化创业园;授牌一批高校文创基地,设置留学生文化专区,并予以专项扶持;谋划成立“钱塘高校文创联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践“留学生+”发展模式,增强校地留创工作互联互动。二是加强留学生文化交流融合。加大国际化社区的建设力度,鼓励留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文化生活,组织开展留学生文化艺术展陈、留学生联谊会等特色活动。在区级层面,今年计划举办钱塘文化节、亚运文化周、钱塘潮玩节、全国双创周钱塘分会场等活动,通过大型文化活动宣推文化企业、文化创意产品、留学生文化,发动留学生参与文化活动,活跃文化氛围,打造国际钱塘文化IP,提升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

感谢您对我区留学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钱塘科学城管理办公室

2022年6月15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