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2-07-13 10:17 信息来源:钱塘区
2022年上半年,行政审批局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政务体系、深化数智服务目标,增强统筹能力、创新改革举措、优化便民服务,着力提升企业获得感和群众满意率。
(一)大厅“暖心化”服务有新提升。一是优化智慧功能布局。改造升级区行政服务中心江东分中心一楼大厅区域,建成集网办、阅读、休憩、母婴等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网办服务区,满足便捷性和个性化需求。二是完善导引帮办体系。实行1条政务咨询热线贯通全区,新增非工作时间段语音留言功能,同步组建电话接线专职队伍并开展常态化培训,规范提升服务质效,上半年累计接听电话1.48万余个。扩充志愿服务队伍,与社会工作者、企业、高校合作,建立长期志愿者联动机制。三是升级绿色通道机制。优化窗口设置,为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特殊办事群体提供优先取号服务,在公安一窗通办、出入境设老年人服务专窗,在公积金、市民卡、人才服务设置潮汐窗口,有效解决特需办事需求。
(二)构建“分布式”政务有新突破。一是深化便民服务体系。初步制定钱塘区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推进细节。实地走访7个街道、邻里社区、医药港平台等,会同人社、社发等部门研究初定下放街道、村社和平台便民事项。二是探索邻里共富试点。初步制定白杨街道邻里社区便民服务站优化提升建设方案,并进一步完善。邻里社区、共裕村试点先行在“一网通办”2.0系统配置人社、社发等共74项高频事项,并开通收件权限。三是拓延就近服务触角。在义蓬、河庄、新湾、前进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或银行网点燃气自助充值业务就近可办基础上,新增临江街道临江佳苑社区燃气充值网点,实现江东片区燃气充值业务各街道全覆盖。
(三)项目“管家式”推进有新实践。一是深化改革举措。梳理形成今年计划竣工验收26个项目名录,会同住建局、规资分局探索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协同工作机制。协调涉审部门梳理现行承诺制审批的事项及申报细节,制定一次性告知清单并线上公开发布。针对项目开设出入口办理难点,优化审批流程,完善工作机制,提前介入指导,进一步压减用时。二是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投资项目联审中心常态化运作,固定8个涉审部门人员,制定完善投资项目联审中心工作规程,推动联审协同标准化建设。推行线上联合指导服务,设立方案联合会审会商等7大远程服务应用场景,通过视频会议、屏幕共享等形式开展实时在线服务。三是优化跟踪管理。以方案设计、环节衔接、事项报批、问题协调“四个靠前服务”全程化跟踪推进项目,推动虹蚁智慧窗等多个困难复杂项目完成施工证办理。上半年,新出让工业用地半年内开工率100%,其中4个项目20天内“拿地即开工”。四是促优中介服务。全面梳理区内中介服务事项,取消“项目建议书编制”等5个事项,精简事项清单至31项。研究制定钱塘区产业项目中介(设计)机构质量评价办法,并通过数据采集四种方式评选出我区首批产业项目中介(设计)机构白名单共35家,初步制定区产业项目涉审中介机构白名单制度并持续完善。
(四)政务“数智型”改革有新成效。一是筹建政务服务云大厅。启动政务服务云大厅系统建设,完成政务服务云大厅和政务服务指标体系两大子场景的模块摸底、系统设计和初步建设,做好试运行准备工作。二是深化建设政务“一网通办”。完成政务服务2.0智慧大厅整改,完成部门事项认领配置、区好差评系统升级改造、政务服务2.0与业务系统连通等工作。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向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延伸,在移动端和工作台各下发事项74项并完成录入配置,目前已实现村社全覆盖。三是多点扩能“自助办”。推进政务服务综合自助机接入2.0平台实现多点位“自助办”,全区已接入65台,接入率达90%,并联合华数公司在街道、村社、平台、商场、大学等地开展自助机线下宣传活动。
(五)交易“规范化”服务有新进展。深入实施远程异地评标。在1+1远程异地评标基础上,深入开展1+N远程异地多点评标,建设完善多点评标场地,促进专家资源共享,共完成1+1远程异地评标项目20个,配合完成1+N项目13个。优化招标信息公开机制。工程建设领域推行招标文件预公示,将发包方案、评标办法等重要信息提前公示,征求参与方意见,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政府采购项目实行质疑答复、评审过程、履约结果全面公开,助力采购阳光透明。1-5月,共对63份招标文件进行预公示,实现100%覆盖,投标企业达14376家,同比增加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