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关于建立辖区婴幼儿托育机构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2-07-12 09:31 信息来源:钱塘新区
随着家庭日益增加的早教需求,早教机构市场应运而生,发展迅速,但钱塘区目前托育机构分布不够均匀平衡,质量不一,尤其是在前进、临江区块,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建立“有质量、重公益”的托育机构,是推动我区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之一,也是打造“有温度”城市的重要内容。
一、辖区托育服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托育服务的需求较为强烈。以前进街道辖区为调研点,根据前期抽样调查数据情况,辖区有0-3岁孩子的家庭70%以上有幼儿托育需求,特别是6个月至3岁婴幼儿在母亲产假结束,孩子还未达3岁不能入幼儿园的家庭托幼需求更为强烈。目前前进辖区有0-3岁幼儿601人,其中在前悦社区江雅苑小区居住的就有161人。但前进辖区,包括两所幼儿园,目前尚没有托育机构开设。根据社区开设的免费早教课程的设置,以及上课的效果来看,小区家长对托育的需求较为强烈。
2、托育服务的标准有待确定。经过走访,了解到滨江区缤纷社区、拱墅区和睦社区的托育机构收费为2700元左右/月。但考虑到前进地理位置实际,专业性的托育机构或许收费将更高。根据我们对公租房小区住户的抽样调查,即以在钱塘企业工作的产业工人为调查对象,根据他们的月工资水平,90%的住户都期盼托育费用能够在2000-2500元/月。
3、托育服务的一次性投入较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托管点必须配备负责人、幼儿教师、保育员、保健医生、保洁、保安、财会等。从建设成本看,除了几十上百万的硬件设施投入,安装消防、公安监控设备、购买家具和教玩具等还需几十万支出。从机构收入看,因招收幼儿数量有限,幼儿入托时间非固定、有弹性(因病、随职工回老家等原因),预计将造成机构整体收入偏低且不稳定,可能会造成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从办园难度看,依次为纯民办机构、有政府扶持的民办机构、公办民营、教育系统公办幼儿园托班。社会化机构本质是私企,逐利是本性,在没有政府大力支持的情况下,如果经营不善或机构负责人奉献精神不足,极容易倒闭,没有利益驱动的运营也无法持久,市场退出率很高。
二、对建立辖区2—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建议
1、实现托育服务供给,破解幼有所育难题。一方面加大社区托育中心的建设力度,社区作为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提供婴幼儿托育服务方面更贴近群众的需求、就近就便,可以充分整合优化社区的现有资源,为居民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资本开办普惠性质的婴幼儿托育机构,满足婴幼儿父母的实际需求。
2、发展普惠托育机构,防止收费过高现象。托育服务既要解决托育难,也要防止托育贵,充分考虑前进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入托便利性。一是按照“托管为主,收费低廉”的原则,大力发展社区的普惠性托育机构。可通过提供托育场所、给予装修、设备经费、托育教师、保育员支持等。二是加强规模成本预算指导。托育机构以招收2个班、30个左右幼儿为宜,确保收支平衡和机构可持续发展。科学配置保安、财会人员,如通过保安与物业小区共用等形式,降低人员成本。相关部门从文件政策、场地规划、日常开销等方面给予合理的支持与激励。
3、鼓励社会各方参与,缓解开办经费难题。一是探索前进的幼保一体化工作;鼓励公办幼儿园充分发掘潜力,增开普惠性托班。在办园经费、教师待遇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完善政府支持体系。建议出台关于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探索更多以奖代补、税收优惠、用房免租等鼓励措施,缓解机构创办初期的经济困难。
4、加入数字信息支撑,有效实现数据共享。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婴幼儿照护服务实际,研发一套适用于钱塘区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开展组织协调、日常管理与指导培训等工作,实现托育服务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通、托育机构举办者网上申办、家长网上查询托育机构详细信息等功能。线上线下结合,在优化服务、加强管理、统计监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加强对托育过程监管的同时,让家长放心、安心。
建议人:许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