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垦风光 大美钱塘”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
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

发布日期:2022-05-12 10:04    信息来源:钱塘新区    信息作者: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开展以“美丽乡村普惠、数字乡村赋能、未来乡村引领、探索共同富裕”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建设行动,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浙委办发〔2019〕60号)、《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千万工程”开展新一轮高水平高质量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委办发〔2021〕10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区委区政府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充分体现乡土气息、田园风光,打造独具钱塘特色的美丽乡村品牌,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优化乡村布局结构,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实行分步实施、稳妥推进,以精品村为示范,逐步实现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2.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乡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民俗文化,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尽可能在原有乡村形态上进行完善,杜绝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防止千村一面。 

3.坚持党建统领、全民参与。全面落实村党组织对村级事务的领导权,完善党建引领下多方协同推进的机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挑选村班子有凝聚力、战斗力强、清正廉洁的村庄,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三)总体目标

以“全方位提升、全域化推进、全景化打造、全资源整合、全社会参与”为工作方向,全面实施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美丽人文的“三美”乡村建设,打造美丽钱塘,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3年实现全区美丽乡村全覆盖。

二、主要任务

(一)高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整治抛荒地,建设美丽田园。全面整治农田抛荒,全面整洁田间环境,突出连片景观,提升田园清洁化、生态化、景观化水平。加大“大棚房”常态化监管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打造20个以上千亩粮仓、1-2个万亩粮仓。在入城主干道及美丽乡村两侧可视范围建设一批可看、可学、可示范美丽田园风景线。做好种子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争取建设区域级种业创新中心。在42公里沿线江堤连片种植桃树、梨树、桂花树、海棠树等多品种果树、绿植,在内河、湖泊种植莲藕荷花等。打造“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独具特色的沿江生态、围垦风貌风景线。(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2.提升乡村环境,建设美丽庄园。以区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统筹开展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农村公厕、农村垃圾分类、农村保洁长效运维机制。进一步推进村级小微水体整治,保持水质持续提升,巩固“五水共治”成果。通过断头河整治、河岸复绿、河道疏浚等形式,打造具有鲜明特色、亮点纷呈的美丽河湖。深入推进农村“四好公路”建设。加强农村新(改、扩)建房屋建筑规划和风貌管控,严控违章建筑,创建“无违建”乡村。开展农村森林村庄(“一村一树、一村万树”)创建工作,全面提升乡村绿化美化水平。大力实施美丽街巷、美丽社区行动,实现钱塘全域美丽。力争到2023年实现所有行政村达到美丽乡村省级标准,建设A级以上景区村20个,其中AA级以上景区村10个。(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社会发展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规划资源局钱塘分局、市生态环境局钱塘分局)

3.清理院落卫生,建设美丽庭院。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四化五美”专项行动,即以“洁化(扫干净)、序化(堆整齐)、美化(点漂亮)、绿化(种满园)”为目标,以垃圾分类时尚美、环境卫生清洁美、摆放有序整齐美、庭院设计协调美、种树栽花绿化美为方向,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着力打造一批主题特色鲜明、创建成果突出、示范效应显著的“美丽庭院”样板。到2023年美丽庭院比例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妇联)

(二)高质量发展乡村美丽经济

1.深挖特色,连片发展。深度挖掘钱江潮、湿地、田园风光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观潮游、湿地游、采摘游、田园游等特色旅游产业。以美丽乡村为依托,以连片三个以上行政村区域范围为核心,以发展乡村产业为纽带,打破村界,依据地理位置、人文积淀、产业特色,连片打造主题明确、特色明显、机制创新、跨区域的美丽乡村组团。到2023年建设农旅精品线2条以上,打造乡村振兴联合体3个以上。(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社会发展局)

2.激活资源,增加收入。盘活农村闲置农房和闲置宅基地等资源,推动落实村级留用地项目落地,探索打破村界甚至街道界限,以“资源招商”“指标入股”等新型经营模式,吸引村级存量资金、资源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乡村建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就业致富。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增加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促进农民就业。大力发展合作经济,鼓励农民持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到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5.5万元,年均增长8%。(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市规划资源局钱塘分局)

3.转变理念,创新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互联网+农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围垦特色农产品,创新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电商经济,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举办丰收节、观潮节、稻香节等节庆活动吸引人气,打响区域品牌。加强与文旅、各类院校等社会机构合作,开展研学基地、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发展美丽乡村夜经济、周末经济,逐步形成乡村经济圈。(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教育局、区社会发展局、市规划资源局钱塘分局、区城发集团)

(三)高标准培育乡村美丽人文

1.强化党建引领,提升乡村治理。发挥党组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强化对本村范围内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和项目统筹。打造乡村振兴党建联盟,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共同推进、一体开发。广泛开展“党建+美丽乡村”活动。大力开展“两进两回”,吸引各类人才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建功立业。坚持以自治强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以智治提能级,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建设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实现村庄公共出入口视频监控全覆盖。(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统战部、区委政法委、区经信科技局、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团区委)

2.倡导乡村文明,保护乡愁记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宣传活动。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大力实施农村文化兴盛工程,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挖掘农耕文明,复兴民俗活动,提升民间技艺。恢复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事节庆活动。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的重要作用,推进公民道德、乡风乡愁、礼义礼节、家德家风、文化文艺进礼堂。(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社会发展局)

3.建设数字乡村,试点未来乡村。全面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应用,重点推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提升、数字化监管和生产方式应用示范、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村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数字乡村工作。到2023年实现数字乡村全覆盖。依托美丽乡村和数字乡村建设成果,坚持人本化、生态化、数智化、共享化、融合化的“五化”取向,打造邻里、文化、健康、生态、创业、建筑、交通、数字、服务、治理等未来“十场景”,试点建设2-3个未来乡村。〔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政府办(区数据资源局)、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发展改革局、区经信科技局、区交通运输局、区社会发展局、区行政审批局、市生态环境局钱塘分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区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实施等工作。区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总体推进、具体实施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工作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部署落实。各街道应履行属地责任,及时落实建设任务,按照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全区美丽乡村建设。

(二)加大扶持力度。按照政府主导、发动群众、社会参与原则,逐步建立政府财政投入、村级自筹、社会参与、帮扶共建“四位一体”投入机制,多渠道、多角度解决美丽乡村“筹资”难题。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充分利用好农牧业、水利、林业、建设、环保、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涉农资金,集中向美丽乡村建设倾斜。

(三)完善建管机制。进一步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监管,规范项目建设过程中决策、招投标、物资采购、质量监管、竣工验收等环节,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质量。加强项目建成后管理维护和监督,探索管护运营新机制,建立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督导考核机制,加强指导督查,强化动态跟踪,开展美丽村(社区)大比武活动。 

附件:1.“围垦风光 大美钱塘”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任务分解表.wps

2.“围垦风光 大美钱塘”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实施细则.wps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