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未来乡村专项赛系列报道1
——去钱塘乡村 | 每一个平凡生活的人都很伟大
发布日期:2022-10-25 09:26 信息来源:钱塘新区
暑假里,艳阳高照,蛙叫蝉鸣。浙江外国语学院团队成员来到杭州市钱塘区文伟村,在漫漫稻田间四处游走,和老村民谈话......在稻田里体验质朴生活,体验平凡的力量。
热气腾腾中的文围村,是那么的宁静。城市里的喧闹和车流让人们习惯了快节奏的氛围,对地铁站、十字路口习以为常,却对这里忽然宁静的环境感到陌生。
乡村被年轻人抛弃了吗?队员们不禁提出这个问题。
文伟村西抵钱塘江,与下沙城隔江相望。文伟村的边书记热情驱车来接调研团队,他是一位很健谈的先生。寒暄过后,便出发去稻田现场。
“那一块打算做民宿,还在协商。那一块打算做房车露营什么的,地铁口做一条小吃街,那里是停车场.......”书记指着村落各处,向队员们介绍现场具体的情况和初步规划。“我们这一块是最好的,有地铁,靠近下沙,交通很方便的。”他说着颇为自豪。
阡陌交通,绿树萦绕,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可以想象,稻谷成熟之时,成片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的样子,成排的金色麦浪和浓郁悠扬的稻香,一定很美好吧。
返程时已是黄昏,轻柔的风环绕身旁,一位成员抬头看到转瞬即逝的夕阳和渐暮的天空,她回答自己,乡村未被抛弃。所有人,都需要被这样的宁静治愈。
“农文旅融合一定是我们的方向,但是具体怎么落实是很庞大的问题。最首要的就是文化,文伟的特色是广袤的稻田,将稻作为文化内容的载体,才能把旅游做好。”在初次讨论的会上,团队成员们表达着各自的看法。
由于文伟村大部分是永久基本农田,土地基本上只能种植粮食作物,一切思路都要围绕稻田展开。
“文以载稻”的思路,就如此初步形成了。
但是选择什么样的文化元素,如何将文化元素与稻田有机结合,仍然是困扰团队的一个主要问题。最后大家共同讨论出了方案。
“形式主要以稻田艺术作品为主。内容则以中国田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宋韵风展现杭州乃至浙江的历史底蕴,以钱塘潮呈现钱塘新区的新兴发展势头。”
以稻为颜料,以田为画卷,“文以载稻”不止于此。团队设计的钱塘阡陌节中,稻作体验、稻田婚礼、稻田音乐节等内容也将吸引周边的年轻人来到这里,亲身感受到纯粹本真的田园特色。
阡陌文伟,这就是团队想要打造的品牌,也是他们对田园的未来憧憬。
飞鸟在天际边起起落落,四起的蝉鸣与飞跃的青蛙,稻田此刻如此真实的呈现在团队一行人面前。
每天都吃饭,碗中的米饭粒粒皆来自稻穗中,来自稻田乡野里。可是人们很少如此联想,稻田在人们的脑海里逐渐抽象化,变成了小说里的意象,变成了遥远的回忆,或者家乡。
“把文化融入稻田,我们更希望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有兴趣接近稻田。”团队成员分享到。那是一种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稻田和农耕是祖先数千年的生活习惯,是基因和心灵归属的地方。
团队希望把文伟村打造成稻田文化体验基地,人们可以在这里观察到插秧、割稻和晒谷,感受水稻从播种到成熟的一生,感受时间的流逝,缓慢而安静,更是感受平凡的伟大。
“每一个平凡生活的人都很伟大”,这是团队通过在文伟村设计稻田艺术,想要传达的核心理念。
平凡至伟,不是说说而已。
朝九晚五的生活,忙碌的工作和千篇一律的日日夜夜,人们对时间的感知能力被逐渐弱化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是多少人心中的真实感慨。生命是有限的,时间是有质感的,文伟村最纯粹而朴素的稻田体验,便是让大家回归田园,让慢节奏治愈心灵,让时间流逝轻轻发出声音。
从李子柒的田园生活在国内外爆火,可以看到人们对回归田野的那种强烈愿望。内心的平静是最强大的力量,可在如今也是稀缺的力量。每个人都渴求一片田野,使他们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生活里整理思绪和调节情绪。“阡陌文伟”就是团队想要给人们带来的这样一片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