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杭州钱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

发布日期:2021-03-12 17:09    信息来源:钱塘新区

一、2020年工作回顾

2020年,面对复杂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萧山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支持监督下,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全力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奋力夺取“两战全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0.8%,总体发展态势良好。跻身全国218个国家级开发区十强,在全省20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名列第一,15个集聚区(新区)中名列第二,全国127个海关特殊监管区中名列全国第六、浙江第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定必胜信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一办十一组”,严防死守、精密智控。累计发动党员2.5万余人次、志愿者6.5万余人次,组建临时党支部201个、党员尖刀班780支、企业临时党小组4000余个,服务企业4300余家,排查走访居民30余万户。有效救治8例确诊病例,规范管控130例密切接触者,严格做好10家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工作,安全有序提供核酸检测服务数万人次。全力开展复工复产。出台助企帮复“钱塘十条”等专项政策,开出全国首条企业复工高铁专列,在全国首推流动诊疗车上门体检服务,相关做法在《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刊播。疫情期间累计开出121辆钱塘直通车、5趟复工高铁,协调过渡性用房5000床,协调发放平价口罩285万只。搭建“亲清钱塘”数字化平台,启动实施“保稳促增、聚力发展”专项活动,全年兑付各类防疫资金、惠企资金、中小企业纾困资金和产业扶持资金51.5亿元。积极促消费稳出口。举办“云惠钱塘”消费嘉年华系列活动,实现消费引流200万人次、发放消费现金补贴4522万元,直接拉动居民消费近12亿元。积极组织外贸企业参加线上展会,帮助相关企业申请出口“白名单”,货物贸易出口扭负为正,全年增长4.5%,其中医药产品出口增长47.6%。成功培育2个服务贸易示范园区,服务贸易出口增长27.1%。

(二)坚持项目为王,深入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平台体制改革初显成效。贯彻落实全省开发区改革提升推进会精神,创新设立六大产业平台,建立六大配套保障机制,主要任务为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和企业服务,营造比学赶超氛围,为全年主要经济指标“V”型反弹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和支撑。高端生物医药平台入选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芯智造产业链被评为全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示范,生物医药产业链和汽车产业链被评为全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招商引资持续领跑。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2.3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利用外资6.8亿美元,制造业利用外资位居全市第一,百事百草味项目成为全年全省最大世界500强并购项目。全年共签约落户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4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4个、合计总投资832亿元。纳入全市招商赛马榜的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实际落地49个,其中制造业项目42个,落地项目总投资全市第一。项目推进有力有序。全年实现工业投资109.9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二。总投资100亿元的华瑞航空、21亿元的得力普乐士、15亿元的华云物联网、10亿元的兆奕科技等29个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中欣晶圆12英寸外延片、东南网架新型装配式钢结构绿色建筑基地、林肯汽车、华东医药二期等13个项目竣工投产。8个项目列入“152”工程,其中6个有效开工,落地率75%。全年筹措耕地占补指标4250亩、报批建设用地4522亩、完成征迁6034亩,挂牌出让工业用地29宗2075亩,省重大产业项目入选数、实施类项目数、预备类项目数均居全市第一。企业梯队日益优化。新增百亿企业2家、规上工业企业48家。1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3家企业入围杭州准独角兽企业。5家企业入选第二批市级鲲鹏企业,占全市1/3。新增上市公司5家、过会企业3家,境内上市新增数位居全市第一。

(三)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实施数字化改造攻关项目29个,工厂物联网项目70个,新增企业上云623家,7家企业备案创建省级数字化车间。出台小微企业园建设“1+3”政策文件,2个园区成功申报省级小微企业园。编制临江片区转型提升规划,顺利通过省级化工园区评价认定。关停朝阳橡胶3台密炼机和6家“散乱污”企业。招才引智成效明显。加大人才工作考核和政策支持力度,全年新引进顶尖人才11名、领军人才45名;新认定杭州市高层次人才804名,增长172.5%;新引进应届大学生9429名,增长88.8%。新增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博士后工作站4个、高技能人才2125人。新增落地人才项目95个、总投资超30亿元。中科院医学所等高端研发机构落户新区,启用浙江钱塘才创园。深化区校合作,全年引进落地校友经济项目100余个,总投资20余亿元,新区获评全省唯一以地方为依托的教育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创新创业活力迸发。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3.97%,增幅全市第一。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76家、市级以上研发中心67家,分别增长40%、130%和60%。新认定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1家。发明专利授权2094件,增长24%。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299家,居全市第一;新增市场主体17823户、注册资本729.15亿元,分别增长9.9%和11.1%。成功举办“国家双创周”浙江省分会场活动。存量资源加快盘活。消化批而未供土地5375亩、供而未用7751亩,低效用地再开发3552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302亩,处置闲置土地527亩。开展低效工业用地清理整治,推进再开工21家999亩,收回用地25家2467亩,转让4家333亩。完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个,涉及面积32平方公里。出让经营性用地14宗1094亩,收储住宅、商服用地18宗1358亩。争取到位一般债24.6亿元、再融资债券14.9亿元。有序推进国有闲置房产盘活工作。深化国企改革,成立产业集团、建设集团、城发集团,建设集团首次发行30亿元人民币公司债、临江公司首次发行3亿美元境外债,和达高科启动IPO程序。

(四)坚持改革开放,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扩大开放合作。获批自贸区杭州片区钱塘区块和自贸区联动创新钱塘片区,明确“一核两极三园四片”的功能布局,自贸区范围内已登记注册企业528家、注册资金35亿元。挂牌成立全国首个综保区内城市货站、首个保税仓直播总部基地、首家互联网法院跨境贸易法庭和首个跨境电商学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跨境电商B2B出口4种模式全覆盖,“网展贸”服务、跨境电商进口B2C包裹退货新模式入选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积极推进浙非服务中心建设。新加坡(杭州)科技园在全省19个国际产业合作园考核中位列第一。不断深化与海宁等地的战略合作,完成长三角小镇谋划编制工作。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抓实137条营商环境工作举措和企业最关心的十大攻坚任务,实行月例会、月通报制度,营商环境集成改革试点获省主要领导批示支持。开展政务服务“去中心化”工作,建设全省首个线上线下“投资之家”,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承诺制和企业开办“分钟制”办理,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备案到竣工验收审批实现“最多80天”,推出水电气网协同报装改革,全市率先试点“土地码”,推行“股权转让”一件事改革,社保领域“不见面”办理改革获国家人社部肯定。构建“135”企业服务机制,结合“走亲连心三服务”,实现网格服务、驻企服务常态化,依托“亲清钱塘”数字平台,在线受理企业诉求838个,反馈率100%,满意率99.6%。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在全市率先实现区、街道、村社三级移动办公全覆盖。与阿里巴巴共建“数字钱塘”联合实验室,在政企联动、服务增效等领域深化合作。完成城市大脑市级场景落地推广应用,新区特色场景“你带我办”获全国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奖。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提升至95%。锻造一流干部队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抢抓六大平台建设契机,创新委领导平台兼任制、平台人员员额制、平台全员岗位聘用制等举措。扎实推进全员绩效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上年获评S、A档干部中,60人获职级晋升或提拔重用。大力开展全员“益智”行动,全年线上线下培训1.6万人次,全球人才库常态储备青年人才360名,262名年轻干部在双招双引、项目推进等“七个一线”历练成才。全面提升作风效能。开展作风提升专项行动,整饬“六大顽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推进基层减负。推行大督查、“一键举报”作风投诉、亲清政商网上监察等八大机制,严厉查纠“三不”行为,共督促解决问题131个,推动办理企业诉求838件,办理“一键举报”投诉10件,查处作风效能典型问题1起,责令检查3人。层层压实“两个责任”,常态化开展廉政谈话和警示教育,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3起、处理3人;开展招投标专项整治和工程建设、招商引资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村级“三资”管理等领域的专项巡查。通过审查调查,立案37件,谈话函询4人、组织处理21人、党纪政务处分34人。

(五)坚持共建共享,着力提升城乡生活品质。加快优化规划布局。编制完成生态规划,形成国土空间规划约束、弹性布局方案。启动编制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开展东沙湖重点区块城市设计、医药港拓展区城市设计,完成下沙区块城市有机更新概念规划,完善江东区块安置房布点规划。新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纳入全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新增轨道快线3条、普线3条、内部环线1条,延伸既有线路2条。加快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联合知名高校共同编制下沙、江东景观规划和全区视觉形象系统设计,启动实施“149”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在全市环境大整治集中攻坚行动中连续4个月考核为“优秀城区”。开建绿道20.7公里、竣工17.8公里,新区生态海岸带列入全省首批示范段。顺利通过“基本无违建区”创建验收,前进街道获评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隐患问题的排查整治,全力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持续攻坚碧水、蓝天、净土、清废行动,区级河道四类及以上水质占比提高到7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1%,同比上升16.9%,PM2.5均值32.2µg/m3,同比下降22.6%。全市首创居非分离、分级管理的生活垃圾清运模式,创建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42个,杭州临江环境能源工程、第三固废中心建成投用,城东分类减量综合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选优配强村社领头雁,111个村社全面实现“一肩挑”,在全市村社换届工作中率先一次性高质量夺取全胜。集中整治1.9万余亩抛荒地块,建成农村污水处理终端208个、农村公厕148座。2个村创建为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2个村通过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验收,12个村通过区级美丽乡村精品村、改善村验收。完成1个乐水小镇、16个水美乡村建设。创新增收模式,村级集体总收入2.84亿元,增长9.2%。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粮食复种面积、生猪出栏存栏保供任务,完成7家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设验收。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开工建设杭绍甬高速公路新区段、艮山路东延、江东大道提升改造二三期等重点交通道路项目,全力推进下沙路与12号路提升改造、艮山东路过江隧道、江东大道提升改造一期等在建工程。江东三路过江通道明确规划线位,头蓬快速路开展前期工作。地铁1号线三期、7号线江南段通车运营,北二路(临鸿南路-现状河道)、北一路(青西四路-金星全民直河)、义蓬东二路(江东大道-艮山东路)等6条主次干道完工,累计里程13.8公里。完成110条低等级道路提升,累计里程150公里。统筹推进下沙区块有机更新,完成企业收储18家1512亩,完成杭职院区块和高教西公园提升工程,编制完成新区邻里中心布点规划。完成江东区块核心区征迁清零,宝龙商业综合体开业,云帆社区成为全省首批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并顺利开工。累计建成5G基站403个。建成投用500千伏萧东变、110千伏下东变等5个电力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通过省级验收。开工安置房项目1个、竣工2个,安置房分配3400户6704套。完成公租房实物配租入住5911套,筹建蓝领公寓1914套,建成交付866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44台。加快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建成中小学、幼儿园10所,新增学位6500余个。区域普惠性幼儿园入园率提升至93%,区域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80%以上,公办幼儿园、中小学普通教室空调全覆盖。大江东医院转隶为市直属第九人民医院,新增国家级优质社卫中心1个。新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9家、托位333个。国家级卫生街道实现全覆盖。亚运轮滑馆、大剧院、文体中心等加快建设,大学城北体育健身中心竣工。新建省级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10个、百姓健身房7个、农村文化礼堂23个、社区文化家园19家、企业文化俱乐部2家,成功举办城市定向挑战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70余场,杭州国际女子马拉松获评国家金牌赛事。新认定区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3家,工业旅游列入省市文旅“金名片”项目,医药港小镇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验收。新辟公交线路4条、优化调整2条,开通各类定制公交40条。新增配建停车位6814个,建成公共停车泊位1448个,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75个。落实社会兜底保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545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934人。城乡居民参保率98%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53%。妥善实施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成功创建全省“无欠薪”建设达标区。建成全省首批医养结合示范点义蓬颐康医养中心,建成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家、托养床位106张。落实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累计发放各类特殊困难群体救助金3372.6万元。扎实开展优抚安置、双拥工作。全面完成对口帮扶、区域合作任务。创新社会基层治理。推出“沉入式街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白杨、义蓬两个街道被纳入省级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吹哨一件事”改革被纳入党建赋能社区治理“二十条”在全市推广。创新社会治理“五色预警”平台,累计上报事件21万余起,流转率100%,处置率98.9%。建成投用江东矛调中心、7个街道矛调分中心,化解疑难信访积案10件,12345信访效能指数位列全市前三。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消防安全、生产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工作,在全省率先落地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新区所有重大危险源及危化运输车辆100%实现实时智慧监控,全年安全生产亡人数、交通事故亡人数分别下降57.2%、27.5%,未发生亡人火灾事故。探索开放区域治安防控新模式,全力打造勤务机制改革2.0版。妥善处置入学招生、“五大市场”、长租公寓等引发的涉稳事件。组织十大最美系列人物评选,开展文明餐桌等专项行动,累计发动党员干部及志愿者参与文明创建2.6万人次。建立健全“飞地”管理区际协调机制,实现社会治理、安全监管、道路设施维护全覆盖。做好防汛防台防潮防冻工作,新建40个避灾安置场所和94个规范化避灾安置点。

同时,我们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委对新时代人大和政协工作的要求,在全省开发区(功能区)中首推“一月一活动、一月一主题”的代表活动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审计、舆论和社会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全年49件建议、提案已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委员,面商率、答复率、满意率均为100%。我们成立了新区慈善总会,积极支持工青妇组织开展工作,外事、民族、宗教、对台、侨务、人武、科协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萧山区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更离不开全体新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创新生态不够完善,发展动能不够强劲,转型升级任重道远,闲置低效用地还有不少,资金、土地等发展要素受到制约;对外交通问题尚未有效解决,生态环境还未尽如人意,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不足,江东核心区城市面貌还未形成,无法很好地满足群众生活需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项目引进难、人才留住难;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作风效能建设还需久久为功等等。我们将积极面对并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