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关于完善公共交通和配套设施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1-12-29 11:20    信息来源:钱塘新区

关于完善公共交通和配套设施的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既是发展所需、也是企业所盼、更是民心所向。当下,越发激烈的区域竞争让营造环境的持续优化显得更为迫切。过去几年,省市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不遗余力,全面发力,效果明显,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

在钱塘区战略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坚持“智能制造”与“创新科技”双轮驱动的总体产业发展路径,描绘了中长期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引领。一直以来,钱塘区都致力于优化人才政策、人才服务方式及人才发展平台,实现新区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然而,目前大江东片区的城市建设中心不够突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足,产城融合支撑不足,这是当前制约区域发展的突出问题,更是影响大江东区块的整体发展环境,已成为该区块优高项目和高端人才难以引进的主要原因。钱塘区大江东区块地域广阔,但城市功能项目布局、产业布局、小城镇布局、村庄布局比较散乱。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区,钱塘区大江东区块缺少聚拢人气的集中展示区,特别是核心区建设进度缓慢,尚未形成城市风貌。现就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产城融合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完善公共交通网络、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目前,钱塘区内的地铁七号线和八号线都已先后开通,这为江东区块人员到达主城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前进智能交通装备产业组团、临江新材料产业组团的两大区域集聚了为数众多研发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建成的员工宿舍和蓝领公寓满足了大量产业人员的倒班住宿需求。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前进和临江区域到达地铁七号线和八号线还是十分不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亟待解决。我以前进园区为例,目前该园区交通现状是:前进园区四上企业51家(工业、服务、商务、建筑类),其中工业规上企业36家,现有职工1.7万余人(含劳务派遣、驻厂代表、快递人员),私家车持有不到3000辆,持有比例不到18%。70%的员工基本居住在公司宿舍或租住在前进、义蓬等周边村镇。目前,前进园区共有9条公交线路,其中2条去萧山,5条途径前进园区,分别到新湾、下沙、义蓬等。前进园区定制公交只有2辆:3167和3168,3167从园区通至前进公租房(江雅苑),且间隔时间较长,3167路江雅苑始发途径江东二路、东三路、前进路、新垦路至临鸿东路东一路口。早晚高峰间隔时间是20分钟一班,上班时间段基本在40分钟左右一班,且末班车结束时间过早,江雅苑末班车是18:30,东二路临鸿东路口末班车是19:00。另一班次3168从前进园区至新湾,早晚高峰间隔时间是30分钟,上班时间段是60分钟每班,员工出行极不便利。加之前进园区10公里内没有商业配套,最近的是宝龙广场,距离前进园区10.4公里。公交出行基本在1小时10分钟左右。

故此建议:在适当地点安排开通快速公交线路,在早上6:30-9:00,傍晚17:00-19:00两个早晚上下班高峰期和周末增加发车频次,优化公交线路,同时适当设置大站车,将到达商业核心区域的用时缩短到45分钟,并延长末班车时间,实现无缝接驳地铁七号线/八号线,方便区域内的产业人员往返东沙核心区、义蓬、河庄乃至主城区,从而进一步提升人员在区域内安居乐业的满意度。

2、加大生活娱乐配套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目前前进和临江周边的生活休闲配套设施还很不充分。员工在结束一天辛劳工作之后,周边没有去处可以进行社交和娱乐健身等活动,而到达江东新城、义蓬和河庄等区域的路远且交通不便。例如,从前进街道办事处出发

这导致不少员工在工作日只能在宿舍里上网看片、玩游戏、网聊,精神生活相对贫乏,还有些人网聊上当受骗。对相关高端人才和高技能工人的引进和保留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故此建议:在加强园区生产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和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前进商贸综合体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前进集镇,加大对工作园区及周边生活配套区、社区服务中心、文化、体育、医疗、教育等民生设施建设的投入,整合园区各企业需求,为园区业主和职工解决娱乐、购物、就医、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全面提升园区的服务水平。增强园区的资本集聚和人才吸纳能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