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洋:关于多角度加大我区在人才培养、留存、吸引力度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1-12-23 16:55 信息来源: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钱塘人社提字[2021]2号-第21005号提案的答复
建议:大学生前期培育跟进效果差,在校学生对钱塘产业及优秀企业知之甚少,就业时大多将钱塘区作为备选,甚至“保底”。非毕业生更是对自身专业的市场需求、企业招聘要求、岗位必备技能、非专业岗就业要求的认知不足,前期学习储备量也受到一定影响。大学生内推就业情况较多,学长学姐不了解钱塘不扎根钱塘,学弟学妹也相继离开,产生恶性循环。
回复:关于大学生前期培育跟进效果差的问题和联合高校着力跟进大学生成长培育的建议,重点要夯实人才引育留基础,推广“四两拨千菁”引育新模式。
一是加大人才政策支持,绘好“两”张清单。要抓好就业创业政策清单,优化就业创业大学生群体保障机制,出台更加行之有效双创新政,有针对性的梳理已有人才政策,按学历分为就业和创业两个板块,通俗易懂的宣传生活补贴、租房补贴、大学生创业房租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兑现内容及流程,按照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发放宣传折页和电子手册。要抓好企业需求和高校清单,切实了解企业招聘热点和用人需求,拟在线上发放全区“企业人才招就信息调查问卷”,要对接区内本科专科院校,收集并发布毕业学年各校大学生专业名称及对应毕业人数,方便企业针对各高校优势专业和热点专业设置合理的招聘岗位。
二是做好人才载体构建,办好“两”类活动。要开展“走进高校”活动,关口前移,打足“提前量”,在“开学季”常规开展高校入学宣讲,打造由区内环境、人才创业、未来就业三个板块组成的推介宣传片,根据实际进入高校开展实时宣讲,展示钱塘区优势产业、优质园区和创业平台,铺好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最初一公里”,配合高校帮助大学生建立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对未来就业创业的深远影响。要开展“走近钱塘”活动,策划“企业开放日”,提前实现区内就业创业“零距离”,以企业文化、产业介绍、产教融合为主题,结合高校选修课学分制管理,联合区内“百家”企业,不定时开放参观体验路线和学习内容,动员“万名”大学生按自行组团报名方式进入区内六大平台、各类园区和重点企业参观学习,了解区内优质企业现状和行业动态,提前规划未来就业蓝图,横向纵向了解区内企业优势,让大学生在择业“预热”中提升素养、调整规划、积能蓄势。
三是全面培养人才生态,建好“两”批园区。要建好区级大学生创业园,积极发动区内高校创业学院、创业陪跑空间、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投资机构等,引育区级大学生创业园,为高校毕业生开展创新创业服务,采取减免房租、创业资助、带薪实习等方式吸引高校毕业人才进入园区开展创业,并结合中国杭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积极引进、发现、培养优质创业项目落地钱塘,大力营造培养创新创业氛围。要建好区级留学生创业园,要加强对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政策支持,包括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提供创业优惠、简化审批手续、提供创业园区落地等,对于初次创业人员,还需要提供创业指导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支持和培训。要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精准性,通过“创客天下·杭向未来 2020杭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积极搭建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实现信息、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资源共享,拓宽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的融资渠道,加大对海归创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切实提高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
四是加大专业素质提升,抓好“两”支队伍。要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钱塘区制造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成立契机,依托区内各高校、事业单位、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培育平台,对政府特殊津贴享受人群、“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企事业单位引进博士后、新晋中高级专技职称人员进行长期有效的引进和培育。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等实际政策,盘活区内各类有效资源,贯通领域能扩尽扩,有效建立企业、高校、机构、政府的复合式“立交枢纽”,有效引进区外各类专技人才。要抓好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抓好大学生、留学生、退役军人、农村人才的创新创业工作,打好选、育、扶、用“组合拳”,发挥创新创业杰出人才的“领头金雁”作用,培育一批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好苗子,持续有效的培育一批带有钱塘区制造业、生物医药、航天航空、半导体芯片产业符号的创业企业,持续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稳步实现共同富裕。要抓好政府机关干部创业工作,以更实举措落实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任务,克服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困难,牢牢聚焦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树立更加开放的理念、实施更加积极的政策、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各类人才在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智慧力量践行从“尊才、爱才”,到“育才、引才、聚才、用才”,凝聚强大工作合力,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人才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