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区中小学体育教师90学时培训第一期活动
发布日期:2021-11-08 11:26 信息来源:钱塘体育
迎着秋日的和风,2021年10月27日,钱塘区中小学体育教师90学时培训第一期在听涛小学举行,本次活动共三天,2021届新教师及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了此次学习。
第一场,由杭州师范大学的周建新老师给我们带来《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措施》的讲座。周老师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多方面详细的分析。一个方面是指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认知,体育是“五育”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能使人坚毅,但这个的前提是我们能在体育教学中真正地将具有核心素养的教学落地,发展学生运动能力,渗透健康行为和培养体育品德,从而实现“有效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只有学生是否进步和发展才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指标。
另一方面是当前体育教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大致来自体育课程计划、体育教学环境和体育课堂教学。周老师向大家详细讲述了前两个影响因素,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大有不同。我们的体育课堂大多数是在室外,受天气的影响较大,其次还要受场地器材、练习时间等因素限制,所以想要真正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学生品格,绝非易事。我们所有体育人需要迎难而上。
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老师为我们带来《基于“学、练、评”一致性体育教学设计》的讲座。余老师采用从上至下的方法,向我们讲述“学、练、评”策略的由来。浙江省提出“学、练、评”一致性学校体育新样态,帮助学校体育进行课程改革。同时就学校体育课堂改革中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如就“学校体育评价如何指向核心素养,如何为改进教学服务?”这个问题余老师指出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型方案。
为此余老师针对中小学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和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型进行详细讲解,其中,余老师还特别强调,我们需要逐渐改进传统说教式的体育教学,要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索方法,发展自己的身心素质和能力。我们的体育课不是为了培养优秀运动员而是培养运动爱好者,余老师最后的总结彻底为我们打开思路。
杭师大朱无忧老师以学员团队合作方式告诉我们完美团队的标配:有分工,有合作,统一行动。体验过程,交流思考,探讨问题,共享喜悦,分享成果。我们不能活在自己的圆里面,只有“思——行——悟”才能走得更远。学校体育工作也不是靠个人就能完成的,小到器材管理大到课题研究,一个人终究只是势单力薄,一群人共享智慧就能发挥出群体的光和热。同时简单有趣的团队配合游戏,也给我们老师们一个新的思考,如何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提升教学效果是我们目前课堂的当务之急。
体育学科项目化学习如何进行设计一直是围绕所有体育教师头上的一个问号,看着其他学科项目化学习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体育学科一直没有思路。然而体育特级教师莫豪庆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最新的“大概念统摄下体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就体育学科如何进行项目化学习进行了解答。他指出:体育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就是基于课程标准,围绕驱动性问题开展深入,持续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向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转变。
莫老师告诉我们,体育教学中学教方式要改变,要以生定教,以学为主教师为导。学练要多进行集体练习,活动中自主合作,分组协作,要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整个教学环节评价要贯穿始终。他还谈到,新时代学习体育发展需求要向“学练、勤练、常赛”体系转变,要以“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俞富根老师从伊顿体育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体育的本质是全人教育。通过练就强健体魄来强身健体;挑战极限来磨砺顽强其意志;通过团队合作,培养领导力与执行力;要直面胜败,能够拼搏争取,也能够面对失败。
俞老师还讲到体育课的“三格”:课堂要有格局,有格调,是教会还是领会,方法很重要;课堂还要有规范的格式。
为期三天的培训不知不觉就结束了,每位学习的老师都意犹未尽,收获颇丰,大家都受益匪浅,但还有很多内容需要自身再回顾消化,然后运用到课堂中去,只有通过多次的实践才能真正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