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杭州就业援助精准服务计划
发布日期:2021-11-26 10:37 信息来源: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稳就业保就业政策,实施就业援助精准帮扶,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目标
以就业援助精准服务计划为引领,积极应对复杂疫情形势给就业带来的冲击,突出重点群体,落实精细化公共就业服务要求,助力我市打造一流就业创业环境和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二、活动内容
(一)第一阶段:温暖启动(4-5月)
1.就业援助专场活动。各区、县(市)要创新形式,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特点,开展一场集导师结对、职业指导、专场招聘、政策服务、公益性岗位报名、就业援助公益示范展示等内容于一体的活动。通过专场活动,实施精准有效对接,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多渠道就业。
2.政策宣传服务周。各区、县(市)在5月底前,结合本地实际,确定一周作为政策宣传服务周,广泛利用人力社保网、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互联网手段进行政策宣传,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和代理服务,推进落实稳就业保就业政策。
(二)第二阶段:公益示范(6-7月)
1.公益示范认定活动。选树、宣传一批就业援助公益示范最佳企业、最佳项目、最佳公益导师、重点群体再就业之星、最佳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者。挖掘公益资源,加强公益力量,开展新一轮就业援助公益示范企业、项目和就业援助公益导师推荐和认定工作。
2.重点群体公益服务周。各区、县(市)确定一周作为重点群体公益服务周,整合资源,组织就业援助公益示范企业、项目和导师开展活动。
(1)开展公益导师服务。进高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园区、进企业,设立导师线上线下“就业公益课堂”。组织导师与有需求的重点群体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
(2)开展公益项目活动。充分发挥就业援助公益示范企业、项目作用,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公益项目活动,打造公益示范品牌。
(3)开展职场体验活动。组织重点群体人员参观就业援助公益示范企业、人力资源产业园、创业园等,帮助融入职场和社会。
(三)第三阶段:个性服务(8-10月)
1.“私人定制服务”周。各区、县(市)以未就业和未享受就业创业政策的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为服务对象,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送补贴、送培训”的“五送”援助活动,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具体时间由各区、县(市)自行确定。
2.特色群体服务周。各区、县(市)充分结合本地就业工作特点和痛点,挖掘辖区内需要就业援助的特色群体,选定其中一类开展特色群体服务周活动。活动期间要开展调查摸底,选定服务群体,实施特色服务,打造本地特色群体服务品牌。
(四)第四阶段:总结提升(11-12月)
1.基层能力提升月和公共就业服务周。分级开展“小班化、多批次”的“新政”“新人”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工作人员政策业务水平和就业援助能力。针对基层工作人员流动频繁、个别人员政策业务能力较弱的情况,采用“老带新、强带弱”“一对一”业务指导的形式,开展结对帮带活动。在“新人”社区(村)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周”活动,内容包括失业调查、岗位开发、职业推介等。
2.总结宣传就业援助精准服务工作。举办年度沙龙活动,制作活动短片或微视频,营造社会各界支持就业援助工作的氛围。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2021年杭州就业援助精准服务活动领导小组,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刘志勇任组长,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徐明任副组长,市人力社保局就业创业指导处、职业能力建设处、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市职业能力建设指导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和各区、县(市)人力社保局分管负责人任小组成员。相关处室(单位)和各区、县(市)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协调配合,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监督指导,确保活动实效。
(二)明确责任分工。市人力社保局负责2021年杭州就业援助精准服务计划的总体部署;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负责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各区、县(市)人力社保局负责做好辖区内活动指导实施;各区、县(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负责辖区内活动的具体落实。
(三)加强计划总结。各区、县(市)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2021年就业援助精准服务计划”,按要求确定各阶段各活动的时间和主题,并于2021年5月上旬报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备案。各项具体活动要求事前有宣传,事后有总结。每项活动结束后1周内,各区、县(市)应向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报送活动宣传稿;每阶段活动结束后2周内,应报送该阶段活动总结及下阶段计划。
(四)注重社会参与。计划执行要注重整合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各类社会主体作用,通过“企业+项目+导师+对象”的联动,形成政府搭台、多方参与、群众获益的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