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版入口
退出老年版

钱塘名师为钱塘立德树人

发布日期:2021-11-11 11:34    信息来源:钱塘发布

汤飞梅: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2009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的汤飞梅,现在是义蓬第四小学的数学教研组长。有着12年党龄的她,还是钱塘区的一名党代表。

数学教育是为了什么?汤飞梅坚定地认为,“应该是让学生像数学家一样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关注数学本质,感悟数学思想,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数学课堂中,她始终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好玩有用。

教师成长首先要找到职业的幸福感。在义蓬四小的第一年,汤飞梅接手的是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有点手足无措的她,时常请教有经验的老师,阅读教师用书,观看教学视频。同时认真备课,把每一节课当成公开课来上,课后及时反思。

教学的前五年,汤飞梅逐渐从焦虑走向踏实,找到了小时候梦想中教学的幸福感。“教师的职业需求更多地体现在尊重的需求与自我实现的需求,当二者和谐统一时,就能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谈起人生中第一次公开发表文章,汤飞梅印象深刻。“那是2012年的8月份,我无意间的一次投稿,居然得到了编辑的回复。”她按照要求修改后,一篇原创文章发表在当年的《小学数学教师》期刊中,“那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拿到稿费,区教研员还特意留言恭喜我。”这件事情成为了她日后实践和反思的动力。

“很多时候,曾经付出的点滴努力,一定会在某刻,给出意外的惊喜。”作为一线教师,汤飞梅始终坚持留心发现、自觉实践、勤于思考、经常梳理。以研究的心态来教学,而非把研究独立于教学之外,在行动与思考中寻找职业的认同感。

5月,她代表钱塘区参加浙江省教坛新秀评审,凭借着工作十余年的积累,顺利通过市教育局筛选和省教育厅审核,最终获评浙江省教坛新秀。

新的荣誉也是新的起点,汤飞梅一直谨记“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立足当下,在平凡的工作中让孩子们品味童年,为钱塘区的美好教育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渠长根:执教34年 “根儿叔” 的思政课依旧是“爆款”

“形势在变,政策在变,理论在发展。我的讲义和教案,日新月异;我的课程,每一班级每个教室都得有新花样。”

这是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渠长根在其网文《思政课教师,我很在乎》里写的话。作为浙江理工大学思政课的“网红”教师,执教34年里,他一直致力于撕掉思政课“枯燥无味”的标签,创新性地把课堂搬去西湖边、运河旁、纪念馆里,把理论转变成“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让思政课堂变得有趣又有料。就是这么一个爱玩“新花样”的老师,深受浙理学子的喜爱,他们亲切地称呼渠长根为“根儿叔”。

鲜明的思政课教育教学特色,依靠的是渠长根浓厚的学识底蕴。渠长根主要研究红色文化和抗日战争史,出版了《功罪千秋——花园口事件研究》《日本侵华思想理论探源》等个人专著7部,主编《红色文化概论》《红色名人印迹》等教材、文集、工具书等20余部(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发展史研究》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教研课题十余项。他成为了浙江省首批“我最喜爱的高校思政课老师”,浙江省首批思政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全省高校中唯一获得建党百年“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的思政课教师。他倡导并推动创设全国第一个红色文化研究硕士学位点,首倡并主创全国高校第一家红色文化讲习馆。与此同时,他还是光明网、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浙江日报和浙江卫视等主流媒体特约评论员;省委选定的十八大、十九大、红船精神、四史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七一讲话等宣讲团成员。

作为钱塘区的一名高校教师,渠长根对打造钱塘区美好教育先行区充满信心,他表示:“作为杭州最新却也最古老的一个区,钱塘区生机勃勃、容光焕发。它有着新生者阳光灿烂的活力,更有着老者透穿历史的魅力。着力打造美好教育先行区,一方面可以让钱塘区的古韵深藏荣光再现,教育、熏陶于此创业、求学、干事的人们,另一方面能够激活钱塘区的时代特色,激荡、启发在这拼搏、超越、成功的主人。合力推进钱塘区美化教育环境、美颜教育设施、美丽教育主体、美好教育事业,并信心满满地走在杭州全市的前头,挺立美好教育的潮头。”

卢坚斌:用一个月的时间 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虽然只去凯里支教了一个月,但这段经历我将永远珍藏在心里。”说这句话的是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附属学校的老师卢坚斌。

2016年,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卢坚斌,来到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附属学校,成为了一名体育老师,兼任少先队工作。去年10月,卢坚斌接到去贵州省凯里经济开发区第一小学支教一个月的通知。“那时我女儿还不到一周岁,尽管心中有万般不舍,还是毅然决然地去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年轻党员,我有责任更有义务去做这件事情。”

支教期间,卢坚斌发现学校没有少先队,当即决定通过一系列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改变学校的现状。“我帮助一小成立了国旗队,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组织队员们进行一小时的正步练习,给全校学生培训升旗仪式的基本礼仪,还向市教研室附校申领了15套军装。”卢坚斌回忆道,一个月后的升旗仪式上,国旗队员们穿上军装精神抖擞,展现出了“小军人”般的风采。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卢坚斌将自己“童心为本,关注童趣”的理念渗透在凯里一小的体育课堂中。“那里没有什么体育器材,我就用仅有的几块垫子给孩子们上了一节《障碍跑》公开课,导入情境,用新颖的游戏、动感的音乐活跃课堂气氛,让很多孩子爱上了运动。”

支教过程中,卢坚斌还发现许多孩子很喜欢看课外书,但是除了课本外几乎无书可读,于是他在市教研室附校组织了一场爱心图书捐赠活动。“附小的孩子们都积极参与,最后募捐到上千册图书,还有在快递公司工作的家长主动提出免费邮寄。由此我们成立了一个‘梦想图书角’,圆了孩子们的读书梦。”卢坚斌表示。

这一个月的支教经历,给卢坚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在一小不仅感受到了风土人情,还收获了宝贵的经验、老师们的踏实肯干、孩子们的淳朴率真……时间虽然短暂,但很充实,这将成为我今后生活学习的不竭动力。”

杨恩琴:感恩幼教路上的4位领路人

从教20年,杨恩琴从副班主任、班主任到年级组长、团支部书记,再到保教主任……今年8月,刚担任义蓬第一幼儿园副园长的她,在幼教的路上,有过稚嫩懵懂的时刻,有过破难克艰的岁月,也有过浅尝甘甜的欣喜,秉持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信念,她坚定前行。“我现在回忆起来,这一路上有很多人都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感谢她们的引领。”

“小时候的幼儿园老师非常和蔼可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觉得幼儿园老师真好!”儿时的幼儿园老师,让杨恩琴对幼儿教师有了最初的印记——慈爱。也正是因为这份向往,中考后,杨恩琴选择了去浙师大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在学校附属幼儿园实习的两个星期,指导老师陈桢让杨恩琴对幼师有了第二个印象——专业。“每位实习生都要完成一些教学实践活动。记得我那时要组织一个智力游戏,前期要准备游戏材料,陈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告诉我活动前的准备,要更多站在孩子的角度,预设的操作方式也要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每次组织活动前后,陈老师都会细心指导,她真的很专业。”

2001年怀揣着对幼儿教师的憧憬,杨恩琴毕业后就来到了义蓬第一幼儿园。刚开始工作的她,理论扎实而“实战”经验欠缺。“陈利华老师是我在一幼的第一位师父,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做幼儿老师更需要细心与耐心。”在孩子们面前,杨恩琴一直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孩子就是你的一面镜子,可能你无意中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就给了孩子一种影响。”每次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杨恩琴都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行自我反思,学会换位思考,“如果这是我的孩子,我希望老师怎么做……”在业务上,老园长郑月萍向其传授经验毫无保留。有一次参加区里的教学展示,杨恩琴前前后后一共进行了12次的试教,录教学视频,看教学过程,反复整改,整个过程,郑园长都从旁指导。

在她担任保教主任期间,指导或参与的微课、教学、视频案例等多次获杭州市二等奖、区一等奖。此外,她立足园所实际提出了“1+5阅读活动”、“三原”游戏活动、“情境式户外自主游戏”、“四步闭环研训模式”等创新活动与形式,践行幼儿园的保教创新之举。

走在幼教人的路上,她收获了多方肯定,曾被评为杭州市教坛新秀、萧山区教坛新秀、萧山区优秀教研组长、义蓬街道第一届名师等。今年她还被评为杭州市优秀教师。“我会传承好我的老师们教会我的为师之道,用爱与专业教育孩子,培养教师,携手成长。”

许燕芳:享受陪伴学生成长的快乐

“您真的真的很好,真的是个很优秀的班主任……真心感谢!”一连四个“真”,家长在留言里的感激溢于言表。这份谢意的对象是今年刚获评杭州市优秀班主任的教师许燕芳。

34岁的她在杭州市钱塘高级中学执教语文,个子不高,还比不过许多学生,经常犯咽喉炎的嗓音很温柔。10年的教龄里,她做了5年的班主任。回想起自己从教的经历,许老师感慨很多:“这个岗位带来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和陪伴同学们成长的快乐,让我对工作充满干劲。”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高中学生正值少年走向成人的关键阶段,成熟和幼稚并存,面对着紧张的学习压力,老师的引导非常关键。“爱心、细心、关心”是许老师对待同学们的准则。用“爱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主动留意他们遇到的困难和生活中发生的改变;用“细心”面对繁多杂乱的问题,保持尊重耐心倾听;用“关心”理解同学们的想法,换位思考,更好地进行沟通。“其实老师和学生间付出是相互的,你对他们好,他们都感受得到,也都记在心里。”许老师说道。

作为班主任,班级管理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许老师看来,保持年轻的心态,富有亲和力和幽默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00后有他们的想法,每届学生也有自己的特点。保持学习,与时俱进,是走近他们、理解他们的必备条件。”在许老师的课堂上,“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感恩教育的实例,网络热词成了教学素材,师生还一起藏下了“时光胶囊”……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备课上课、处理班务、检查寝室、和学生谈心……从早上6点多到晚上近10点,作为高中班主任的一天无疑是辛苦的。“有时候怠倦无法避免,但每次得到学生们的肯定,无论多么微小,都是我最满足的时刻。”许老师说道。

汤涛:不忘教育本心 追求至善至美

“我觉得在教育中需要更加关注人的本质。只有看见人,才能透过学生的表面去看见真正的教育;才能在教育中接纳自己、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培养出内心充盈的孩子。”在下沙中学教师汤涛看来,所谓有温度的教育,需要先把学生当成平等的人看待,只有这样才可以走进他们的内心,去发现除了学习以外更加值得去培养的东西。

2006年,大学一毕业,汤涛就来到下沙中学。十多年来,她经历了“信息学科教师”“兼职会计”“班主任”“校办工作人员”“校办主任”等身份,一人兼顾不同职责,但从未改变的是务实、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做一名有温度的教育工作者的本心。“我担任班主任期间更加关注的是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和生活细节。有一件让我感动很久的事,在我校50周年校庆的校友回忆录《春华秋实》一书中,有我带过班的很多孩子的投稿。每位孩子的回忆中都有我的身影,其中一位孩子这样写:‘当时上初中,睡眠一直不好,常常挂着两个熊猫眼呆呆地坐在教室里,突然有一天被老师叫出来谈话,不知犯了什么错,格外紧张。结果汤老师只是关心我‘是不是最近休息不好?每天睡几个小时?’由此我就记在心头。’我看到他毕业后写的这篇文章也特别感动,一直记着。”汤涛分享着烙在自己心里的点滴,在她看来,和孩子们的情感纽带是她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幸福来源之一。

工作中,她是学科教学的引领者、教书育人的担当者、学校管理的开拓者、疫情防控的逆行者,收获过区教育系统优秀党员、区教坛新秀、区优秀班主任、区优秀科技辅导员等荣誉。但在这些身份和荣誉之外,她还是两位孩子的母亲:“其实我最大的理想就是做好一名教师,守住课堂,提升业务能力之余可以管好孩子。对于家庭,多少感到有些愧疚。上学期末的时候,这样的感受更深一些,那天我带小女儿去邻居家玩。小朋友的妈妈、奶奶都和我分享,我的女儿最近喜欢什么、喜欢做什么、运动发展达到了哪个阶段,突然发现这些都是我不知道的,当时真的感到很自责。”

但是一路走来,尽管有付出的艰辛,汤涛依然收获了更多喜悦。她不忘教育本心,在下沙中学“励行求真 至善至美”的教育理念下,将继续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一道,关注每个孩子的本真,做有温度的教育。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