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区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400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6-24 09:45 信息来源:钱塘科学城管理办公室
邱建庆代表:
您在钱塘区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发挥高校作用、加强校地合作》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搭建合作平台,健全政校企会商协同机制。一是形成政校企高层互动会商机制。我们积极落实“1+1+1”组团式联系高校机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先后走访结对高校,邀请高校领导参与区内活动,增加高层面对面交流机会,更好地推动区校合作。截至目前,区校领导互动累计30余次。二是建立科学城统筹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科学城领导小组作用,制定出台《钱塘科学城发展联席会议机制》,负责对区内14所高校区校合作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医学所、钱塘科创中心两大重点科研平台合作项目引进及政策兑现等事宜进行统一决策和准入。三是完善区校日常工作联络推进机制。启动区校新一轮战略合作,召开高校校办、校友办、科技处等负责人座谈会,积极帮助高校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今年以来,协调解决高校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重大事项,推动高校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入托,完成杭电、财大、杭师大与区内5所中小学、幼儿园挂牌附属学校开展合作办学。
(二)聚焦青年发展,营造青年有为友好氛围。我们扎实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印发《杭州市钱塘区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22-2030年)》,制定《白杨街道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及2024年实施方案》,重点实施五大重点工程(青年人才荟聚工程、成长工程、潮玩工程、乐居工程、归心工程)、17项子行动,覆盖校地文化交流发展、课题研究合作、高校金牌志愿者队伍创建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搭建等,为青年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同时,探索青年发展型社区等基本单元建设,开展“我为青年发展型标杆城区献一策”活动、举办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区研讨会。出台青少年阳光成长行动实施方案,“开学团队心理法治第一课”覆盖近40所学校,举办近视防控系列活动、青少年心理辅导讲座等30余场;打造“共青团影院”,举办钱塘区大学生“十佳歌手”大赛、毅行大会、读书沙龙、集体观影、交友联谊等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40余场。
(三)增强文化交流,实现校地合作互利共赢。一是校地联动构筑思政共同体。我们联合14所高校共同推进“钱塘红潮”大思政工程。14 所区内高校结对 14个区属中小学教育集团,建立“联帮带”机制,实施“百师联百校”行动,全面打造区级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共同体。围绕“八八战略”,开展“同一主题、联合教研、联合展示、联合实践”的“一同三联”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教学实践。另组织100余名高校优秀青年宣讲员走进钱塘基层开展宣讲,并成功举办“红潮杯”思政辩论赛,11所高校积极参与。二是校地合作加强文化交流。首先,推动特色产业共育。重点围绕微短剧产业,合作建立微短剧审核分中心,共同推进分中心的落地运行。共同举办微短剧剧本创作大赛,依托高校专业、人才等优势,匹配区域政策、空间等条件,放大钱塘微短剧声量。其次,推动活动品牌共创。重点打造高校毕业生联展活动品牌,精心设计作品展陈模式,加强宣传策划打造成为热门打卡活动。最后,推动实训基地共建。在十勇士、天雷动漫等辖区行业头部企业建立学生实训基地。支持辖区企业在高校设立进修基地、订单班等,推动辖区人才共育。三是校地互融共享阵地资源。区内阵地资源丰富,高校拥有丝绸博物馆、计量博物馆等场馆,企业拥有九阳生活馆、娃哈哈展示馆等场地,另外区内还设有52个文化礼堂、166个文明实践阵地、57个文化家园、5个爱国教育基地等资源,全区阵地资源可以不断融合共享,积极为大学生构建社会实践平台,帮助大学生更好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同时,我们围绕红色根脉、智能制造、乡村振兴等特色主题,发布10条“行走课堂”精品研学路线,如全国文明村江东村联合区内高校发起大学生乡村振兴研学,吸引全省41所高校、141支团队、1269名师生报名参与,为新农村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四)聚力共谋发展,深化区校发展课题研究合作。我们积极对接财经省“八八战略”研究院、杭电新质生产力研究院等高校权威专家学者团队,邀请高校人才参与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政策研究等课题研究,赋能钱塘高质量发展。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与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共建食品安全服务平台,为钱塘区食品安全监管、检测技术服务专项课题研究等方面提供服务;区检察院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共建法学实习基地,开展法学实习、课题研究等合作;区财政局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开展产业基金相关课题研究。
(五)围绕青年建功,组建高活跃志愿者队伍。我们连续2年举办钱塘区志愿服务项目路演,积极培育青年志愿服务项目,2023年获得省赛银奖、市赛“一金一银”。建强青年志愿队伍,强化志愿队伍校地共建,积极挖掘高校志愿队伍项目落地在辖区、活动开展在本地。举办“潮起钱塘 青春智荟”高校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激发大学生和青年政治参与、奉献基层治理的活力。组织钱塘论剑、“匠心制造 精益求精”技能比武、青年教师技能比武等青年岗位能手比武活动,引领青年建功立业。
(六)助力创新创业,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一方面制定《钱塘校融·大学生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构建“融入钱塘、宜业钱塘、乐创钱塘”三个主题、十大工程,开展“融设计·潮未来”大学生毕业设计展、“钱塘·青春造梦季”造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钱塘校融·百家名企高校行”等系列品牌活动,充分展示钱塘学子风采,营造青年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形成大学生来钱塘就业创业孵化虹吸效应,全区新增大创企业710家。同时,协办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承办“技涌钱塘·杭向未来”振兴杯配套专场招聘会,组织开展钱塘高校毕业季系列活动,引导优质企业入校招聘,线上线下共计1500余家企业参加招聘、提供1.68万个岗位。另一方面打通“校内苗圃-校外孵化-产业加速”青年创业孵化链条,在高校校内建设12家众创空间,入驻企业共计500余家,员工规模3000余人,营收总额超过3亿元;在校外楼宇建设高校校友产业园,首期建成传媒、计量、浙工大、杭电4家校友产业园,初步形成以文创、检测和智能制造为特色的校友产业链条,园区累计入驻企业236家,带动就业近2000人,实现营收8.45亿元。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吸纳建议内容,聚焦打造环大学城创新圈试点、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区校企深度对接合作,充分释放高校优势学科资源,助力钱塘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围绕共融共兴,持续优化区校合作体制机制。一是打造环大学城党建共同体。联合白杨街道、大创小镇、科学城、东部湾新城等单位,成立环大学城青年发展街区功能性“大党委”,在产学研联盟、校友联盟设立功能性党组织,实施“科创红盟+”覆盖行动;依托各类党组织开展“产业校融 走进高校”开放式组织生活系列活动,依托七一党建融合表彰活动选树一批政校企党建融合先进党组织和优秀案例,以区校党建联建促进科技区校合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理论宣讲、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强化区校会商交流机制。组织开展区校主要负责人座谈交流会议,共谋共商科学城建设工作。召开校办、教务处、校友办、科研处等高校业务条线区校联动工作例会,常态化开展工作交流和研讨。三是完善区校合作项目保障管理机制。完善区校合作相关政策实施细则,加大对区校平台共建、产业共兴、人才共享、活动共办的支持力度,鼓励区内部门积极与区内高校开展合作。
(二)深化产教融合,持续赋能青年人才成长发展。一是强化资源统筹,探索特色教学。继续深化钱塘科学城在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牵引作用,围绕钱塘区五大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产业、人才和教育规划课题研究,指导建设一批建设产教联合体成员单位紧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打造紧跟产业发展的特色教学资源。二是聚焦产业需求,构建载体矩阵。围绕钱塘区“车芯药化航”主导产业重大战略需求,体系化布局“一个产业链+一个专业群+N个产业学院+X个协同创新平台”载体体系,探索利用高校闲置空间建设产教融合大楼、产教融合基地等,引导企业资本、技术、人才、设施设备、场地等资源,构建科研与生产反哺教学的制度机制,培养与产业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三是创新协同培养,打造育才摇篮。坚持立德树人,以数字化牵引加快联合体内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赋能产业发展。继续推进“双讲师+双导师”制度,引进企业高管、研究员担任院校的专聘企业讲师及实务导师,协同开发行业前沿课程,开展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践”。打造“校企双进”品牌,举办“融设计·潮未来”大学生毕业设计展等特色活动,形成高校毕业生来钱塘就业创业孵化虹吸效应。
(三)突出校融实效,持续推动精品合作走深走实。一是高效运行技转服务体系,打造“成果转化先行地”。落地运行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6个高校技转服务中心,构建“1+6+X”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实体运行全区首个3000平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综合体,迭代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向全省辐射技术经纪人服务,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校智库、校友创业为突破口,完善高校服务事项清单、扩大高校资源共建共享范围。打造以钱塘为源头核心,省域同步共享的技术经纪人/成果转化员队伍。试点成果转化助理改革,鼓励专家教授定向培养自身研究领域专门的技术经纪人。二是全面升级“博士入企”品牌,打造“柔性引才样板地”。进一步优化现有博士入企制度政策,实现博士入企范围、数量、内容、政策全面升级、全省覆盖。选拔博士范围由区内高校具备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拓展至包括在读和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在站博士后等,在省域范围内由各区县政府提出企业技术需求,钱塘区统一组织区内高校博士专家的选拔、配对、聘任、考核。三是深入挖掘高校经济潜力,打造“新质生产力新高地”。发挥高校及校友新质生产力生力军作用,线上建设校友信息库,线下联动高校办好秩年返校、校友创新大赛等重大活动,在深圳、上海、成都等地组建钱塘高校联合校友分会,密切联络当地商贸界、科创届的校友代表,推动校友经济载体和高校院所全面对接。探索钱塘高校校友总部联盟运行模式改革,建立完善钱塘校友专属定制服务体系,将优质项目推介、产学研对接、高校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等工作向园区适度倾斜,不断提升钱塘高校经济体系的完整性、分辨度和品牌力。
感谢您对钱塘区校合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钱塘科学城管理办公室
2024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