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学院(馆)实践基地落户钱塘
发布日期:2023-11-09 16:24 信息来源:钱塘教育发布
10月27日下午,浙江文学院(馆)实践基地挂牌暨“诗教计划”启动活动在杭州市钱塘区文思小学举办。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朱丽军,浙江文学院(馆)长程士庆,杭州钱塘新区党工委委员、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鹏,杭州市钱塘区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谭雪华到场为浙江文学院(馆)实践基地揭牌并讲话,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沈苇,著名诗人、法国文学骑士勋章、教育骑士勋章获得者树才等文学大咖到场助力“诗教计划”启动。
“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
浙江文学院(馆)实践基地由浙江省作家协会、浙江文学院(馆)正式授权,是浙江文学馆成立运行以来第一次对外挂牌,旨在贯彻落实省委“诗画江南、活力浙江”部署要求,依托浙江文学院(馆)“一体两翼”优势和钱塘区属地管理优势,探索省市区(县市)各级作协组织资源高效整合模式,推动“文艺乡建”工作一杆到底,助力钱塘区打造“百川归海看钱塘”文学品牌。
浙江文学院(馆)实践基地挂牌后,将作为浙江文学院(馆)的一个分属机构,设在杭州市钱塘区文思小学,由浙江文学院(馆)和杭州市钱塘区文思小学共同管理,杭州市钱塘区作家协会协助管理。该实践基地将以“诗教计划”为切入口,逐步推广开展各种门类的青少年文学启蒙教育,以合作研发具有新时代特质、江南韵味、浙江品味的文学读本(音视频等)为主要方向,通过在钱塘区的试点实践,研究探索一套适宜在全省各市、区(县市)推广的文学通识教育模式,为浙江打造文化强省贡献力量。
杭州钱塘新区党工委委员,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鹏致辞,他表示,此次挂牌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要努力将其打造成全省一流,集文化、教育于一体的诗画名片;不断贡献钱塘智慧,培育、吸纳钱塘作家,书写钱塘故事;在孩子心田耕种美好文学梦想,以“诗教”为切口,为培养钱塘小作家人才,壮大浙江文学军团打好基础、搭好阶梯。
杭州市钱塘区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谭雪华表示,浙江文学院(馆)实践基地的挂牌得到了浙江省作家协会及浙江文学院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得到了沈苇、树才等作家的帮助和支持,这让钱塘区文学事业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愿薪火相传,用手中妙笔讲述钱塘现实和未来,助力钱塘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一流新区。”
文思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吕建生表示,自古钱塘土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造就中国最有魅力的江河,是文学启蒙、文学养护、文学创作的绝妙好地方。文思小学作为钱塘江边一所有文学追求的学校,将在“诗教计划”中发挥优势,助力浙江文学扎根沃土、枝繁叶茂。
谈起浙江文学院(馆)实践基地为何要落户钱塘、进驻文思小学,浙江文学院(馆)长程士庆深情回顾了,自去年10月份他到钱塘区调研文学工作以来,特别是今年4月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叶彤专门到文思小学调研之后,浙江文学院(馆)和钱塘区作协就共同建设一个高品质文学阵地所做的沟通努力和实践尝试。他表示,希望文学教育普及走入校园,推出文学特色教育,发挥实践基地的示范作用,在探索与扩充文学实践经验的过程中走向未来。
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朱丽军出席活动并讲话。他指出,浙江文学院(馆)实践基地落户文思小学,意在丰富基层文学资源供给,建强基层文学阵地,凝聚更多基层文学工作者;意在把文学通识教育送进校园,把文学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意在为“文学浙军”培养一代接一代的有生力量,让浙江文脉更长远、更浩荡地接续下去。他希望,钱塘区委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能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基层文学工作,立足“小作协也有大作为”的实干、创新精神,高水平运营浙江文学院(馆)实践基地,探索文学基层发展新路径,持续擦亮基层文学“金名片”,助推全省文学事业形成上下贯通的生动局面。
“给幼小的心灵带来诗意的滋养”
作为浙江文学院(馆)实践基地的首个落地项目,“诗教计划”的实施推进,得到了沈苇、树才等著名诗人的支持和赞许。
身兼钱塘区作家协会顾问的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沈苇是浙江文学院(馆)实践基地落户钱塘的强有力的助推者之一。沈苇谈及孔子“温柔敦厚”的诗教内涵,在礼崩乐坏的时代里重拾诗教的历史渊源。他笑谈,文思小学以植物注入诗教内涵,以“甘蔗、白菜”作为学生奖励走在前沿,解读了诗教进校园的扎根落地。
沈苇还对诗教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与时俱进,将古诗与新诗相互打通,从而真正进入人心,将理性、感情传递给年轻人;二是诗教要与美育结合,对于美育缺失的现实情况需要扫美盲、树诗教、与美共舞。“在具体的行动中,需要浙江作协、钱塘区作协再到钱塘区小学的三方落地、三者联动,让诗歌真正进入孩子们的内心,播下种子长成森林。”
著名诗人、法国文学骑士勋章、教育骑士勋章获得者树才是国内知名的诗歌教育倡导者和实践者,从事诗歌教育多年,对于这次受聘为“诗教计划”总顾问,他感到很欣喜也很振奋。他说:诗教是一个理想,也是一种实践。作为理想,它最早是被孔子“不学诗,无以言”这句名言表达出来的;而作为实践,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诗人、教师在做这个努力。他意味深长地表示:中华文化的核心内涵就是诗歌,而诗歌的质料,则是伟大的汉语。“诗教计划”,就是把诗歌文化引入校园,让学生们领略诗歌的魅力,给幼小的心灵带来诗意的滋养。
在问及如何推进“诗教计划”的实践时,他指出,“诗教计划”也是爱的计划,在实践中,要以特别放松、特别有趣、特别活泼的方式,来鼓励孩子们自由地使用每一个汉字,体味语言之美,感知心灵的丰富,从而表达出对世界万物和人类心灵的感受和爱。“诗教计划”所有的课程都围绕一个主要的目标: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愿意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写一首诗。因为诗歌的核心是想象,而写诗的推动力是情感。
杭州市钱塘区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区作协主席沈小玲表示中国现代文学的“半壁江山”在浙江,浙江文学馆是浙江的文化地标,文思小学成为浙江文学院(馆)实践基地,在钱塘这片土地上,我们品尝文学的盛宴,四季与文学相伴。
浙江文学院(馆)实践基地挂牌和“诗教计划”实施得到了钱塘区教育局大力支持。杭州市钱塘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区文联副主席江志明参加挂牌活动。他表示,诗歌进校园,对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诗歌,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诗歌也是美育的重要载体,通过欣赏和创作诗歌,学生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此外,诗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次也很感谢浙江文学馆能把钱塘区的中小学作为第一批实践基地。也感谢钱塘区作协邀请多位优秀作家、诗人担任‘诗教计划’的公益导师。”
“诗歌计划”得到了一批有诗歌“破圈”意识、倡导诗歌教育的青年诗人积极响应,卢山、余退、缎轻轻、任皓、林宗龙、尤佑、曼迪等诗人接受邀请参会并被聘任为“诗教计划”公益导师、驻校诗人,被聘任为“诗教计划”公益导师的还有钱塘区小学语文教研员胡海丰。
上海诗人、儿童文学作家缎轻轻近期恰逢她的新书《糯米寻唐记》出版,除了参加挂牌活动,她当天还分别在文海小学、景苑小学开讲了诗歌课。她表示,诗歌滋养人类的历史,也滋养个体生命。在校园里,望着孩子们天真澄澈的眼睛。她认为,也只有诗歌能与孩子们的纯真相映生辉。无论是中国古典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的雅致之美,还是现代诗不羁自由之趣,让孩子在童年时代埋下诗意的种子,缪斯会在他们人生的某一时刻轻轻降临,这是至美的,也是极富意义的。
《星星》诗刊编辑任皓表示,学习诗歌,会在孩子们的内心中种植下真善美的种子。作为一种非常精微、凝练的文学形式,其想象力和哲思能让孩子在人之初就体味到母语的魅力,更能激发孩子内在的艺术灵性,让他们从世俗的生活中发现美,从细微的自然变化中感受愉悦,从而让人生变得更加圆融与诗意。她此行也带来了“2023年星星诗刊走进校园活动”,为学林小学、义蓬二小上了诗歌公益课。
阿拉尔市作协主席、诗人卢山早年就已萌发了推动诗歌教育的兴趣,他说:诗歌可以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户,让阳光照进心灵。一缕阳光和一片树叶,胜过十堂语文课。诗教是一种启迪,也是一种滋养,让我们的心灵更丰富、更强大。
温州市洞头区文联副主席、诗人余退也是诗歌教育的坚定实践者,他牵头组织的当地诗歌研学活动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他说,在中小学推广“诗教”,能够以诗歌来启迪孩子的心灵。童诗教育在我们国内并不成熟,需要很多探讨和实践,需要教育工作者和诗人们一起合作,才能为孩子们属于诗歌的世界,而非是适得其反。
福建诗人林宗龙专门带上了他上五年级的孩子一起参加活动,他相信,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内在的诗歌潜能是无限和巨大的。他表示,“诗教”是美育,更是心灵的教育,把诗歌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里,我相信,它会开出一朵永恒的诗意之花,它会伴随并且治愈孩子的一生,让孩子发现并感受生命里那些炽烈的部分。
嘉兴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诗人、中学语文教师尤佑多年来默默在自己任教的学校里实践着诗歌教育,他说:“诗教计划”是一场童真与诗歌的相遇,是生活和文学的融合。浙江文学院(馆)实践基地挂牌暨“诗教计划”的启动,让“大语文”的概念落到实处,让诗歌之光照进现实,焕发蓬勃力量。
上海诗人曼迪除了写诗,还热衷于组织策划各类诗歌活动,是个“诗歌美学的现实构架者”,她表示,诗教并非一时的口号,而是持续一生的心灵事业!它是孩子们最好的心灵牧师,让孩子们学会用诗意的视角去看待生命中的一切。“诗歌美学”让每个孩子诗意地感知真善美,能让他们学会去传递自己心中的那份诗意与美好。
“诗教是语言文字的美学教育”
北鱼、陈光辉、柳伟平、陈千梯、王红燕、吴志平、王雅梅、徐巧、徐燕军等钱塘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区作协会员、各校语文老师则联手组成了“钱塘区小作家成长营”导师团队,将作为“诗歌计划”的骨干力量推进项目实施。
杭州市钱塘区作协秘书长、诗人北鱼说:“作为一名诗人、一个孩子的父亲,我深感诗歌对孩子的心灵有很好的启迪作用,然而作为一个教育的‘门外汉’,我不懂如何将诗意更好地传递给孩子,使他既在心灵塑造上有成效,也在写作能力上有提升,希望通过‘诗教计划’的实施,能够找到更加科学、精准的方法。”
中国计量大学副教授、杭州市钱塘区钱塘区作协副秘书长柳伟平(余闲)表示,“诗教计划”让诗人走进校园,让诗歌走近学生,让学生在精美、奇妙、韵味悠长的诗句里成长,进而在日常生活里发掘美,享受美,书写美,获得充满诗意的人生。
杭州市钱塘区作协常务副秘书长陈光辉曾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如今在钱塘区教育局负责督学及现代化学校建设工作。他认为诗歌是润泽学生心灵的艺术,“诗教计划”是把诗歌教学“计划蓝图”变成落地的“路线图”,是诗人通过诗架设了一座与诗人与学生对话、诗歌与学生对话、诗人与学生面对面最直接、最直观的桥梁。读诗、解诗、写诗成为一种最大的可能。杭州市钱塘区作协副秘书长、义蓬二小党支部书记陈千梯曾是一名优秀小学语文老师,他认为,诗教是文字的精髓,情感的表达,思想的传递。它如音符,和谐编织着旋律,引领读者深入心灵的宇宙。诗教传承文化,情感共鸣,思想传播。无论在文学内涵、情感抒发还是思想表达方面,诗教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
杭州市钱塘区作协副秘书长、景苑小学副校长王红燕钻研古诗课堂教学多年,多次获得相关课题国家级、省级比赛大奖。在她看来,古诗应该不仅仅是语文课,更应该是文化课、思想课、美育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讲解、实地考察、创新演绎杭州诗词等自主学习、实践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杭州市钱塘区作协副秘书长、文海小学副校长吴志平表示,作家进校园,书香润心田,“诗教计划”让诗人、作家出现在孩子们身边,拓宽了育人渠道,充分利用文学育人资源,培养综合素质高、个性鲜明、诗意生活的时代新人。
钱塘区作协理事、诗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王雅梅是学林小学开展诗歌教育的“先行者”,学校的走廊、文化墙上都挂满了她精心指导的、孩子们的诗歌作品。她说,被诗歌滋润过的心灵,是温暖的,柔软的,敏感的,细腻的,恰好是人不可缺少的。诗教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个小诗人,而是把世界上最美好的文字带给孩子,是希望他们能够避开世俗,拥有一双翅膀,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文学的殿堂里翱翔。
文海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作家徐巧表示,著名诗人走进课堂,给学生带来的不光是一堂关于现代诗的启蒙课,诗人在课上随性却不失灵动的引领,更是一次放飞想象感受美的旅程。诗是最精致的顶级语言,诗教进课堂,突破了传统语文课的种种限制,是一次语言文字的美学教育,给孩子播下一颗诗的种子,美的种子,这是诗教计划最大的意义所在。
在为文思小学授牌的同时,现场还为文海小学、景苑小学、学林小学、义蓬二小授予了“诗教计划”第一批实践学校。
作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诗人树才以“梦”为题,为文思小学的学生们上了精彩的诗歌“第一堂课”。
“诗教进校园”
10月29日,钱塘区“诗教计划”特聘导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风到文海小学与孩子们谈写作。
10月30日,钱塘区“诗教计划”第一批实践学校授牌仪式在义蓬二小举行。
钱塘区作家协会秘书长郑志敏给义蓬二小授牌,学校校长沈阳郑重接牌,并代表全体师生表示由衷的感谢,他希望本次“诗教进校园”活动能在南沙围垦大地这块沃土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赋予围垦的红色根脉以诗情画意,借此引领义蓬二小的孩子们接近文学,走进诗歌。
同时,学校“诗歌第一课”正式开课。著名诗人任皓为义蓬二小高年级学生讲授现代诗公益课。